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9O后增城女孩在西藏做一件事,感动无数好人

9O后增城女孩在西藏做一件事,感动无数好人

阅读量:3603544 2019-10-20


▲点击关注,唯一“藏族”认证公众号
最藏族 最西藏
和藏族同胞互动交流

赴藏支教
这是一件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亦有些人他们曾想过
但却止步于多种原因

今天小编要说的是
中心镇坳头村的这位
90后大学生陈丽君赴藏支教的故事

导读“我的朋友,谢谢你为果麦教学点付出的心血,不仅那群孩子会记起你们,而且这里的老百姓也会想念你……”2015年12月,陈丽君在结束近9个月的西藏支教时收到一条藏区朋友发来的短信,感谢她为藏区孩子的付出。如今再次翻阅这条久久舍不得删除的短信,她不禁回忆起赴藏支教的那段艰苦但纯真、快乐的时光。
故事主人:陈丽君

陈丽君给藏族老人送衣服
  现年25岁的陈丽君是中新镇福和坳头村人,2014年毕业于广州大学。2015年3月,怀着青春的激情和梦想,她与好友小龙结伴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沙东乡果麦教学点支教,这一行9个月,给西藏这片纯净的土地撒播了爱心与希望。
  陈丽君是个爱读书的女孩。大学求学期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阅读了一本名叫《酥油》的书籍,书中讲述了一位名叫梅朵的西藏支教老师救助藏区孤儿生命的故事。 当时她想,西藏山区的条件到底是有多艰难?一位教师放弃舒适优越的生活帮助藏区孤儿,多么难能可贵的毅力,她的坚持是如此赤诚、朴实而伟大!她告诉记者,这故事深深地撼动着她的心灵,赴藏支教的想法,由此在她的心里生根萌芽。

小龙给学生拍照
  2012年,陈丽君从广州骑行去北京,在济南遇到从武汉骑行到北京的小龙,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并慢慢发展为恋人。小龙喜欢写诗,他有一名诗友在西藏偏远山村当老师,在诗友的诚挚邀请下,小龙也产生到西藏支教的强烈愿望,他把这个愿望也告诉了陈丽君。两人的愿望不谋而合,2014年10月两人决定相约结伴前往西藏,实现共同的梦想——赴藏支教。

陈丽君给学生剃头发
  2015年3月,此时大学毕业半年多的陈丽君把“心动”转化为行动,跟小龙一起到西藏偏远山区支教。
大山里的深情付出
在孩子心里种下梦想
  从平原地区到海拔3700米的藏区村落,经过长途跋涉,她到达支教学校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沙东乡果麦教学点。落后,是她对藏区生活条件的第一印象。

  从县城到村子150公里土路,要经过广阔的无人区,路程充满艰险。那里的房子建在山坡上,一到夏季,就会发生泥石流灾害;
  藏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和马,由于草场资源紧缺,每家每户只能养17头牛,收入来源主要靠销售虫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藏民的教育观念落后,他们普遍认为“读书亏本”;
  医疗条件也相当落后,大人孩子生病基本上没有条件看病。

陈丽君给藏族女人送衣服
  陈丽君告诉记者,到藏区后看到这一切,更为直接、深刻地戳痛了她和小龙的心。虽然生活较为艰苦,但藏民对生命的敬畏,西藏孩子的单纯善良、坚强乐观的性格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和小龙留下来支教的决心更加坚定不移了。 

喝水
  据陈丽君回忆,支教期间,她在学校空地上种了一些大白菜。陈丽君除了在校支教,周末放假有时候还会到热情的村民家做客,给他们送蔬菜和衣服,跟着学生去放牛。
藏族女孩:嘎嘎  在这过程中她遇到一名四岁的藏族小女孩嘎嘎,嘎嘎长得很漂亮,但是眼睛已接近失明了。陈丽君上网查询后,觉得嘎嘎可能得了白内障。于是她便经常跑到嘎嘎家说服嘎嘎的家人让她带嘎嘎去昌都市看病。但除了嘎嘎的妈妈,其他家人都认为请“活佛念经”病情就会好转。

奔向彩虹
  她整整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苦口婆心成功说服嘎嘎的家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嘎嘎的伯伯还担心她是人贩子,要求她去公安机关开具证明,急得陈丽君眼泪直流。最后到了昌都市,嘎嘎被检查出得了眼角膜白斑,只能去成都换眼角膜。嘎嘎的父母没有去过成都,很害怕,最后他们也只是折腾了四百多公里“无功而返”。这件事,让陈丽君深刻体会到西藏医疗条件落后,村民思想观念更落后,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得到改变。

帮学生洗澡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师生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非常尊重老师,对来自大山外的老师很友善,每天争着给老师洗碗扫地,把他们当成很好的朋友,经常给予拥抱。

晨读
  有一次,班里最调皮的孩子很认真地跟说她“想做一个好人”,后来孩子们有的说想当老师,有的说想做科学家、医生……这让陈丽君觉得,支教给孩子们带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个梦,相信有一天梦想会发芽开花。
成立公益项目“造血”
改善孩子生活学习条件
  知识改变命运。每当想到藏区孩子们艰苦的学习条件和渴望求知的眼神,陈丽君认为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摆脱现状,从而改变人生。同时,她也深知仅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跟小龙商量如何才能壮大支教队伍,两人于2015年4月30日成立小龙山区儿童公益项目。

美术课上
  谈起建立该公益项目的缘由,陈丽君告诉记者,她的一位朋友洛桑它庆,告诉她当地没有父亲的孩子卖虫草会被别人欺负,货款会被拖欠一两年,甚至收不回;但如果有人能收购他们的虫草,他们的收入就有了保证。另外,藏族男人理财意识较弱,他们往往把全家人一个月辛辛苦苦挖的虫草拿到县城卖了就把钱花光了再回来,如果他们能进村收购藏民的虫草,藏民就可以把钱存起来。

青稞地里的阳光少年
  小龙山区儿童公益项目通过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学生家的冬虫夏草,以增加学生的家庭收入,同时让需要购买的客人买到野生虫草,并且每卖出一克虫草,就有五元捐给藏区的儿童,用于改善当地教育条件,给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医疗和生活补助。

母亲的手
  为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小龙山区儿童公益项目,陈丽君为该公益项目开通了新浪微博账号,目前小龙山区儿童公益项目新浪微博关注人数有3000多人。今年6月初,小龙山区儿童公益项目跟出版机构“理想国”合作发起募捐,一共招募到16个支教老师,筹集了共5万元资金作为支教老师补贴。

小龙教学生做早操
  陈丽君坦言,他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很多人认为藏区最缺的东西是物资,其实不然,藏区最缺的是老师、是教育,希望更多有志向到西藏支教的朋友能够加入他们的行列,让西藏更多山区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学有所成建设自己的家乡。
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在小编心里这才是真正的“校花”!
来源:增城日报  记者:陈嘉君 通讯员:魏晓婷
责编:黄家荣  编辑:刘樱洁
增城日报全媒体出品
THE END —
本文转自网络,我们致力于推广权威、专业知识,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
订 阅 藏 族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图 中 二 维 码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