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员e家”开到了田间地头。 图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9年第17期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是人民政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湖北宜昌市政协探索开展融建言、支持、协商、监督于一体的“委员e家”活动,历经20期的实践与探索,“委员e家”活动作为常规会议协商格局的重要补充,已成为宜昌市政协委员常态化履职的新平台,成为委员与界别、协商与监督、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新平台,成为政协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平台。
参与更广泛
让委员和界别动起来
搭建“委员e家”活动平台,让界别委员及专家、学者、群众代表与分管领导和党政部门负责人当面交换意见,一起头脑风暴,促成相关问题进入党政决策视野,充分释放委员的“话语权”,有效破解了“年度委员、会议委员、荣誉委员”的问题。
以党的坚强领导为引领。市政协以专委会为依托,设立8个功能型党支部,着力将功能型党支部作用突出在“委员e家”活动的全过程。一是选题环节把方向。功能型党支部收集汇总各方意见,综合拟定上报活动议题方向。二是调研环节做表率。功能型党支部带头参与调研,带头收集意见,带头宣讲政策,引导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听真话、察实情、求实效。三是活动环节带好头。功能型党支部在“委员e家”活动中带头解放思想、发言讨论,引导带动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四是成果转化环节严把关。功能型党支部对“委员e家”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意见建议先审先议,经严格把关后按程序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送。
以全员入委为基础。在统筹委员专业特长、个人意愿、结构布局的基础上,把28个界别、394名市政协委员整体编入8个专委会,实现专委会对所有界别、全体委员的全覆盖、相对应。“全员入委”加强了专委会工作力量,增强了委员的组织归属感,有利于委员依托专委会平台和界别纽带开展经常性履职工作。
以界别实施为主体。“委员e家”活动的议题提出、整体谋划、环节设置、方案执行、成果报送全环节由各界别负责组织实施。原则上每月一期,每期一个界别主办,每期聚焦一个主题,每期特邀一位市级党政领导参加。在活动议题提出中,界别依托网络广泛征求界别委员、群众、基层政协和有关社会组织意见,分析汇总提出活动建议,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根据建议协商提出年度“委员e家”活动计划,报主席会议批准后实施,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目前,市政协28个界别均已主办或协办活动一次以上,最多者已达3次。
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在制度层面,制定出台“委员e家”活动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办法、加强政协界别工作办法、市直党政部门加强与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系等制度。在机制层面,建立“两解一听一访”、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县市区政协、界别工作,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相关界别党员委员、无党派人士界和宗教界委员等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委员e家”活动更加成熟定型,更加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交流更充分
让协商和监督融起来
“委员e家”活动讨论更活跃,沟通更充分,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把各方面的意见收集上来,用浸润人心的话语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下去,用更加通畅的途径把更多委员和群众吸纳到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全过程中来。
议题接地气。坚持开口要小,切中要害,小中见大的原则,把是否突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是否积极回应群众所急所难作为首位考量标准。在实践中,如从学前教育、文化传承到食品安全、残疾人权益保障,从绿色发展、垃圾分类到社区治理、家庭助廉,从城区停车难、民间借贷到装配式建筑推广、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涉及城市发展、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
调研增智气。市政协采用随机调研、明察暗访调研、两级联动调研、网络调研、岗位调研等多种方法,既听领导怎么讲,也听百姓如何说,既听取多数人的意见,又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既听正面的意见,更听反面的意见,既从业务上思“能不能”,更从政治上想“该不该”。深入的调研与思考,让委员底气更足。如文化文艺界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调研,发现屈原、昭君等宜昌独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在城市建设中明显缺失,在“委员e家”活动中提出《关于植入屈原昭君元素 培塑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议》,湖北省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作出批示,并明确分管副市长牵头办理。
互动聚人气。“委员e家”活动打破常规,着力营造民主宽松的协商氛围。在场地选择上,不拘室内室外、会场现场,尽可能选择贴近当期主题的场所,走进县市、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将活动办到公交车、咖啡屋;在参加人员上,不但有市领导、政协委员、党派团体、专家学者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还将社区书记、物业公司代表、在校大学生、网络大V邀请到现场;在氛围布置上,不设主席台,不摆座次牌,不印发材料,不念文稿;在互动方式上,场内场外互动,线上线下联动,既有反映问题困难,也有宣传解释政策。场外委员及网友则通过微信、QQ、短信、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参与,已有近十万人次参与微直播互动。如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精心策划“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议题,让参加人员登上无障碍公交车边行边看边议,系统了解沿线天桥地道、公共交通、绿色盲道等建设情况。
履职更高效
让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实起来
“委员e家”活动围绕主题面对面传递民声、面对面碰撞智慧、面对面建言献策、面对面协商监督,杜绝了走形式、走过场,让政协委员履职更高效。
委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委员e家”活动,极大强化了委员的界别意识,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积极性,累计已有589人次政协委员、82位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44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专家学者现场参与,689人次委员调研、网络参与。污染防治、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议题展现了界别和委员的大智慧,委员发言、讨论的热情空前高涨,活动成果转化形成一批社情民意信息和集体提案。如委员们围绕精准扶贫提出政策宣传有盲区、易地搬迁不配套、产业培植缺后劲等11个方面问题12个方面建议,市委书记、市长作出批示,相关部门清单式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推动了此项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社会各方共识得到有效凝聚。“委员e家”在双向融合、双向发力、双向交流中,统一了委员履职的思想政治共识,消解了委员履职后顾之忧,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有宗教界委员反映城区佛教信众请求重建扩建寺院道场后,宜昌市政协主要领导随即进一步了解情况,与委员反复沟通交流,从政策、规划、投资、活动等实际,建议优先原址修缮,长远结合城市建设、康旅产业发展研究搬迁新建,得到委员高度赞同。
协商议政质效得到大幅提升。组织委员和界别聚焦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和宜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建言献策,积极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近年来,宜昌市政协运用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座谈会、“委员e家”活动等平台,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建言议政成果,市领导对142份批示意见,被党委、政府采纳率达到40%。比如,所提全面清理清江网箱养殖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境内水资源、建立黄柏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已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工作举措,推动市政府出台《黄柏河东支流域生态补偿方案》。提出的创建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推动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建议已写进市委、市政府正式文件或纳入实施方案。
工作品牌效应得到广泛释放。在“委员e家”带动下,市下辖县市区政协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形成如长阳县“活动室+ 界别活动组”线下履职平台、夷陵区界别智囊服务团和委员志愿服务站、枝江市“微信监督”、西陵区“委员之家”、点军区“政协委员大讲堂”等一批工作品牌。秭归县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山村开展“村落夜话”活动,2018年至今已开展80多场次,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诉求,帮助基层解决了一批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兴山县政协开展“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主题实践活动,建立积案集中研判、主席定期接访、常委牵头协商、小组协同排查、委员结对化解个案等五个机制,主动帮助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宋文豹
湖北宜昌市政协主席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