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伦敦有家新疆菜, “把整个新疆都搬过来了”

伦敦有家新疆菜, “把整个新疆都搬过来了”

阅读量:3642609 2019-10-21


伦敦有家新疆菜, “把整个新疆都搬过来了”2017-10-07 03:34:18 欧洲时报英国版


维族美女穆克代斯和老公一起经营的ETLES 维族餐厅也有5 个月了。(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实习记者曾玲静 摄)
【欧洲时报实习记者曾玲静图文报道】维族美女穆克代斯,从曼城搬来伦敦已有一段时间了。她和老公一起经营的ETLES 维族餐厅也有5 个月了。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很地道的维族新疆餐馆。虽然地点不在市中心,但这家开了不到半年的维族餐厅已经吸引到了很多食客:有思乡心切又对美食挑剔无比的留学生,也有长住这里的商旅华人,更多的还有慕名而来的食客和对中国美食与新疆菜无比好奇的英国人。
对美食的深情
坐地铁到Walthamstow Central,再走3 分钟,就可以走到ETLES 维族餐厅所在的Hoe Street。每次路过这条街,很难不被这家醒目的餐厅所吸引:伊斯兰风格的装修,层层叠叠的刺绣帷幔,店里还挂着“朵帕”花帽和羊毛装饰地毯,充满了浓浓的新疆风情。Uyghur 就是维族的意思,店名中的ETLES 就指的是新疆的艾德莱丝绸,是新疆的一种极富于民族特色的绸缎。店里一样也装饰了艾德莱丝绸,扎染的花纹如一层层的孔雀翎,又像水中的波纹,有黑有白,有的色彩艳丽,有的清新简洁。
穆克代斯有三个可爱的孩子,大女儿6 岁,小女儿4 岁半,儿子3 岁,每一个孩子都十分可爱,也都是穆克代斯夫妻俩的心头肉。每天早上穆克代斯送完孩子上学,便早早和老公一起在店里忙活起来。所有的原材料都要保证新鲜,连拉条子要用到的面团也要重新做。看着很复杂的准备工作,对穆克代斯来说已经很熟练了。穆克代斯对美食的感情,其实在她相当年幼的时候就已生根发芽了,仿佛成了她心底的一份坚定,从来没变过。
从2、3 年级开始,穆克代斯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务,5 年级的时候,她一个人就能做一顿像样的饭菜了。在穆克代斯高三时,父亲忽然逝世,穆克代斯咬咬牙,还是考到了中央民族大学。在大学时,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只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和经济压力。在大学读书时,她的厨艺更是受到朋友们的一致喜爱,美食慢慢治愈了她心里的悲痛,她也很喜欢和大家传递美食喜悦的感觉。
除了她的大哥仍在国内工作,二哥和小弟也分别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和土耳其开始运营新疆餐厅。先前在曼城生活工作的她也开始遗憾英国没有正宗的家乡味,虽知餐饮行业不易,她仍想把家乡的味道带到英国,带到伦敦,继续传递着因美食而生的喜悦。“我就是喜欢美食,想把真正地道的新疆菜带到伦敦,想让英国人多方面的认识中国美食,也想让思乡心切的华人和留学生随时能吃到正统的新疆美食”。
店里挂着“朵帕”花帽和羊毛装饰地毯,充满了浓浓的新疆风情。多元化的新疆菜
真正喜爱新疆菜的人都知道,新疆菜包含了多民族的特点,但却自成一派。新疆地大物博,自古以来都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包括维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等在内的十几个少数民族都世世代代居住在新疆,而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生活和饮食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经过千百年的融合,再加上新疆是丝绸之路重镇,历史上各代络绎不绝的汉人商旅“骆驼客”带来了丝绸和面食,包括前文提到的艾德莱丝绸,现在广义上的新疆菜是既含有很多民族的特点又自成一派的菜系。
又比如说,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大盘鸡就是从汉族厨师手中的辣子鸡改良而来。而拉条子,也就是过油肉拌面,是由来往新疆的山西商人带来的,山西的过油肉往往是配大米饭,而富有创造力的新疆人又将它进行了改良,就成了现在的拉条子,一碗拉条子,菜和面都有了,常吃不腻。而鲜香可口的手抓饭和馕是维吾尔族传统主食,手抓肉来自蒙古族,熏马肠又来自哈萨克族。大盘鸡系列具备川菜的特点,拉条子和炒面又有山西的面食的精髓,特色的清真美食又数不胜数。真的很难说独成一派的新疆菜到底属于哪个菜系,但其他菜系里,还真找不到这样的味道。
也正是因为新疆菜本身的特点,再加上穆克代斯一家对食材的苛刻要求,餐厅的生意真是越来越好。但穆克代斯也并没有因此骄傲,继续坚持当天的食物当天备,坚持提供给顾客新鲜和新出炉的菜品。菜单上没有的薄皮包子,烤奶茶,甚至是家常的韭菜包子和新疆花卷,只要提前联系穆克代斯,她就会早早准备好材料,一来便可以吃到手工制作的地道新疆味。
新疆的招牌大盘鸡,美味到骨子里。
丰富地道的菜品
爱新疆菜的挑剔食客肯定会四处寻找店里是否有刚出炉的烤包子和热烫的薄皮包子。而穆克代斯的维族餐厅就有。薄皮包子,拌着南瓜加羊肉馅,皮上还带着胡椒粉,轻轻咬开,一阵热气喷涌而出,闻着味都透着甘甜鲜香。
圆形的烤包子一般也很少见,穆克代斯这里也有。就算在国内,一些新疆餐厅的烤包子也多数是长方形的,圆形的在做工上更难。烤包子皮香酥脆,里面是实打实的羊肉末馅儿,浓郁的羊肉味咬开第一口就迸发出来了。眼见热气蒸腾,闻着羊肉的鲜香,品着口中细腻的羊肉,整个人都超级满足。还不得不提的是他们的手作的韭菜包子以及花卷,韭菜和羊肉一起包成的韭菜包子,浓香飘逸,轻咬一口,再蘸上辣子醋水,真是美极。
更别提新疆菜的大招牌大盘鸡和羊肉串了。都说大盘鸡是土豆与鸡正而八经的“恋爱”。整整一只鸡在盘子里,吃起来口感鲜滑,又带着有些辣,超级过瘾;而另一边慢炖的土豆十分软绵,入口即化。土豆与鸡肉,真是少了一样都不行。想多享受下大盘鸡里辣酥酥的汤汁就加份面条,手作的面很筋道特别有嚼劲,吸溜一声,面进到肚子里,美味也到了骨子里。
羊肉串,也一定要是肥瘦相间的才真的算正宗,喜欢肥润口感,最好就是用铁签串,这样才能吃出香味来。肉串上面撒上孜然粉,闻起来肉就更香了,新疆本地人都满意的肉串根本就控制不住口水。
新疆人可以一日无饭,但不可一日无馕,馕和新疆人永远不分家。关于馕的传统已经跨越千年历史,古时便称作“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 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 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 馕,厚约1 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 厘米,厚约5-6 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它在荒漠中馕耐腐蚀,抗干燥,保存几个月都不会变质,是人们用食物应对极端环境的典范。
不过说到面食,最爱的还是结合了山西和新疆风味的拉条子,也就是过油肉拌面。制作时不用擀、压,而是直接用手拉制成,还加入了各种蔬菜和牛羊肉。色泽鲜亮,汤口红油,面条筋道,筷子入口满嘴香。我们可以从过油肉拌面上强烈感受到丝绸之路与历史上络绎不绝的汉代商旅给新疆食物带来的影响,现在的它包含多民族的特点,也是新疆各族群众的心头好,也深受各地食客们的喜爱。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还能在店里尝到丁丁炒面、百味饺子、手抓饭、胡辣羊蹄、美味阿魏菇、凉拌牛肉、酸辣土豆丝、老虎菜、凉拌牛舌、烤腰子、新疆曲曲等地道新疆菜,种类虽然繁杂,但都是穆克代斯对还原地道家乡菜的努力和坚持。
对味道的坚持
就如之前所提到的,地道的菜品并没有让穆克代斯一家初来伦敦就那么顺利。合伙的朋友忽然撤手不干,也给了这一家很大的压力。但从压力和困难一路走来的穆克代斯并没有因此丧气,仍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家人、做好每一份菜品,亲自送到每位顾客的餐桌上。
不管是在曼彻斯特还是伦敦,不管是回国看望母亲还是在海外,每当和维族朋友聚会,穆克代斯还会和朋友交流新的菜式,或是讨论更地道的新疆菜做法。这样的维族餐厅,这样的新疆菜才能既不失传统,又能更得上国内的流行味道。
有自己的特色,却又不只一个特色,有自己的坚持和韧性,却也尊重每个食客的意见。尊重多元,入乡随俗,又保留了的自身的特色,这大概就是新疆菜的魅力,也是穆克代斯的ETLES餐厅的魅力。
地址:ETLES餐厅235 Hoe St,Walthamstow,London E17 9PP
网页:www.etles.co.uk
时间:Bank Holiday正常营业,周一休息
点击下面的   在看  阅读更多好文章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