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交通发展
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受到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70年前的青海交通十分落后,"行路难、过河难、运输难"曾经是青海交通的真实写照,也是严重阻碍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70年后的青海交通,阡陌纵横、路网密布,截至2018年底,青海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137公里,为解放初期的174倍,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328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达609公里。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基本形成。2001年,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平西高速建成通车,省会西宁与东部地区主要城镇有了高速通道。此后,西宁周边的马平高速、西塔高速、宁大高速、平阿高速等一大批高速公路相继建成,西宁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随后的几年,青海高速实现跨越发展,西过境高速建成通车,海北州、海西州、海南州三个州和格尔木市通高速化公路,察格高速通车、共茶高速通车、共玉高速通车、牙同高速通车、香花高速通车、花久高速通车。如今,我省已实现六州通高速公路,尤其是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也是第一条穿越多年冻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中国第一条全盐渍土地区高速公路--察尔汗至格尔木高速公路等多个世界和全国之"最",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交通建设奇迹。
不断完善的公路网为青海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高速公路规模不断增加、网络不断完善,为青海工业所需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提供了快速运输通道,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保障了青海工业的快速增长;农村公路建设的持续加大,不断补齐了乡村交通短板,加速了农业信息的流通,促进了农业、畜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化的进程;对重要旅游线路和廊道内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助推了青海旅游业的大发展,青海旅游总人次从2006年的815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4204.38万人次。来源:夏都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