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武能

第一哲学
从黄河、长江划到莱茵河
关于联邦德国的《龙舟》
杨武能
远在莱茵河畔的联邦德国首都波恩,有一家专事介绍我国现代文艺的刊物,名字叫《龙舟》。它创刊于1987年6月,半年一期。翻翻至今已出版的两期《龙舟》,除精美的印工、典雅的设计和悦目的编排外,尤令人惊异的是内容的多样和丰富。比我们的大32开还大一点的开本,每期130—140页,在译介和评论文学的同时,还兼及戏剧、电影、美术乃至书法,但重点却仍是我国的当代文学。这样,《龙舟》尽管刊名传统色彩浓厚,却焕发着现代精神。
以文学为例,《龙舟》介绍的都是前不久在我国(或在联邦德国)众所瞩目的作家或作品。一年来,重点评论过的作家有冯至、舒婷、郁达夫、阿城、郑愁予(台湾)等等,译介过的作品则有韩少功的《爸爸爸》、莫应丰的《驼背的竹乡》、王蒙的《活动变人形》、李昂(台湾)的《杀夫》、王安忆的《小城之恋》、丛维熙的《方太阳》以及公刘、北岛和其他诗人的诗;除此而外,还发了对王安忆和丛维熙的两篇访问记,并且每期都登了对我国前一阶段文坛景象素描式的回顾,以及一些未能译介的重要作品的内容提要……
《龙舟》的创办人和主编,是波恩大学东方语言系的顾彬(Kubin)教授和波恩雅知出版社(Engelhardt—NG Verlag)的黄凤祝博士。顾彬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介绍,卓有建树;《龙舟》的选题、编辑反映了他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他的学术个性。黄凤祝博士早年攻读中国哲学,是一位热心传播祖国文化的学者和实业家,他不但为《龙舟》提供经济后盾,也亲自动手编稿和写作。就是在他们和另一些热心人的奋力支撑下,《龙舟》才满载着中国文艺园地的鲜花硕果,越洋跨海,从黄河、长江划到莱茵河、多瑙河……
像《龙舟》似的专门介绍中国文艺的刊物,不知别的国家和别的语种还有没有?至少在德语国家,似乎还是一条“孤舟”。在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道路既少又艰难的今天,对于小小的、孤独的《龙舟》,我们自然给予更多的关注,怀着更大的期望。(原刊载于1988年08月09日《人民日报》)
“巴蜀译翁亭”昨日在重庆武隆举行揭牌仪式
10月16日上午,“巴蜀译翁亭”揭牌仪式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镇天衢公园隆重举行。武隆区委、区政府负责人及参加“2019世界华裔文艺家重庆·武隆·仙女山采风活动”的各国华裔文艺家25人,还有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部分著名文艺家出席了揭牌仪式。“巴蜀译翁亭”柱上的对联,上联为:浮士德格林童话魔山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下联为:翻译家歌德学者作者一生书不完的传奇,概括了杨武能教授一生的事业追求,以此向著名翻译家杨武能教授为中国翻译界、文学艺术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敬意。
杨武能(1938- ),重庆人,德语翻译家。1957年入南京大学德语专业学习。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先生研修德语文学,主攻歌德研究。译作有《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魔山》、《格林童话全集》等,并有《杨武能译文集》(11卷)问世。已出版论著《歌德与中国》、《三叶集》等。杨武能现为四川大学教授、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11月19日,杨武能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揭牌仪式之前,重庆市杂技团的青年演员为参加仪式的来宾们表演了精彩的杂技、魔术节目。(转自华人头条 2019年10月17日)

龙舟文学和艺术专刊

图画:古干 诗:黄凤祝
龙舟
古老的船儿
朽木雕成的
空架
轻泛于
日落的狂涛
孤单的小舟
独自
在星河系里
遨游
只恐载不动
那些愁
唉!
白云
你又何必
忧心耿耿
黄凤祝写于1986年4月29日波恩
2015年12月26日修正于上海
Das Drachenboot
Ein altes Boot
Aus morschem Holz
Gehauen
Nur hohles Gerüst
Rudert es sachte
In Zeiten des Sonnenuntergangs
Wütende Wellen
Wollen es stürzen
Die milchstrasse
Wird sich weiterdrehn
Noch treibt es umher
Im vereisten Fluss
Zu Frühlingsbeginn
Das einsame Boot
Ein einzelnes Holz
Doch die Furcht
Es k?nnte sich nicht bewegen
So schwer beladen!
Ach!
Weisse Wolken
Ein Kommen und Gehen
Wozu
Sich’s so zu Herzen nehmen
Ng Hong Chiok
Bonn, 29. 4. 1987

图画:任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