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香港修订逃犯条例的风波已经持续了近4个月,暂时还看不到停歇的迹象。在这个过程中,暴徒除了堵路、纵火、破坏港铁站、向警察扔汽油弹之外,更涂污国徽、践踏国旗、殴打内地记者、敌视一切讲普通话、挂国旗的人。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就是:香港太重要了,无可取代,内地离不开香港,因此无论香港怎么闹都没事,内地不敢把香港怎么样。笔者近期多次去香港,感觉这也是香港自上到下不少人的心理密码。内地不少人,恐怕也是这么看问题的。确实,香港之于国家,至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香港迥异于内地的法律体系、法治水平、金融系统等,更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在帮助国家吸引外资方面,香港因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香港目前仍旧享有的独立关税地位,使得很多内地商品可以从香港转口,很多海外禁运的高科技产品也可以从这里进口到内地。此外,香港也是内地极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内地公司上市融资的首选地之一。可以说,香港就像一个电源转换插头,一头连着内地,一头连着西方世界,把电压不同、制式不同的两边联通起来,自身也因此得以发展,这就是香港所谓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不过,香港发挥这种角色的前提是自身是一个诚实的掮客,能同时得到两边的一致信赖。以前,这根本不成问题:香港的主要体制制度是由英国人塑造的,这让西方世界放心。回归前,因为同文同种,加上港英当局的克制,内地相信香港至少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回归后,香港成了国家的一部分,享受大量优惠政策,获得的信赖自不待言。内地从政府到民众,长期以来都有一种一厢情愿的认识,那就是我们待香港这么好,它自然也把我们看成一家人。

然而,修例风波以来香港发生的事情,渐渐破坏了这种感觉:国徽被涂污,香港舆论无动于衷;国旗落海,海港城说一星期才能挂回去;黑衣人围堵机场,禁锢殴打的是内地记者,对西方人就温和很多;多间中资机构遭到打砸,在港内地学生因为国庆挂国旗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伴随着类似事件的增多,内地人的情绪也渐渐从最初的震惊、气愤转换为漠然和看笑话——爱闹就闹吧,反正乱的是香港,大不了不去就是!这种情绪的积累,让很多内地人对香港的超级联系人地位渐生疑虑,扶持深圳取代香港的呼声慢慢多起来。当然,深圳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和香港比,然而,如果香港局势恶化到某一步,求人不如求己,这恐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上赶子不是买卖,一个地方的好如果不能为你所用,谈论它又有什么意义?无论你再条分缕析香港的优势,当它一而再地挑战你选择站在你对立面时,它也就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而已。这就好比你爱上了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觉得他各种好,但这个人不但不爱你,而且嫌弃你处处针对你,在这种情况下,他再好都和你没关系,任何理性的人都会选择放弃,而转向那个条件没那么好但和自己更情投意合的人。而更重要的是,只要内地和西方世界存在差异,同时彼此之间又有联系起来的客观需要时,就一定会有地方来充当转换器和中介人,满足这种需要,如果不是香港的话,就一定有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更需要内地,内地则未必非香港不可。说白了,到香港的西方人只是把这里当作和内地打交道的基地,他们看重的不是香港本身,而是香港和内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失去内地信任的香港,在外部世界眼里的价值必定大打折扣。失去了香港这个中介,西方就不和内地打交道了吗?并不会。内地人这几个月以来的这些心理变化,香港人不知道也不关心,他们依然继续着过去的心理定势:我很重要,我向你表达诉求,你必须接受;你如果不接受,我就要拳脚相向,就要打、砸、抢、烧、闹,造成什么后果我不管,那都是你逼的。至于你的关心和诉求,那都是不合理的,我根本不需要理。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认定所有人都得围着他转,一旦发现不如己意,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像婴儿一样,试图通过哭闹、喊叫、肢体冲突等极端方法来使周围的人屈服或退让。现在的香港,就像一个巨婴。10月1日香港多处发生暴乱,目的就是要让庆祝国庆的内地政府和民众难堪,一些香港媒体也用“剃内地眼眉”这样的话语来描述此事,然而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内地人沉浸在国庆氛围里,根本没有关注到此事。这纯属自嗨,是香港误判和拔高自身重要性的一个典型例子。事实上,对中国整体而言,香港再乱,也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波,大部分人已经没那么在乎香港了。

2持续地乱下去,真正受损失的只会是香港自己。而一个日益虚弱的香港,更加不可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李光耀生前就说过:“香港之所以能获得“一国两制”的优待,是因为内地看重香港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而如今,香港的经济在制造业离开、又没有高科技接力发展的情况下,过度依赖地产和服务业,前景堪忧。笔者经常去香港,感觉哪怕是那里的精英阶层,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和变革也大多不甚了了。可以说,香港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大陆赶超,但并不自知,仍然孤芳自赏,看不到自己的问题。逼急了就会强调香港无形的优势,也就是核心价值。近些年,香港社会经常提及核心价值,到底什么是香港的核心价值,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但无外乎自由、民主、法治、人权、平等、公正、多元、包容这些方面。很多香港人以此为荣。但此次暴乱,可以说让这些核心价值碎了一地,更可悲的是,很多香港人不但不觉得惋惜和愤怒,反而千方百计地加以辩护。首先,香港已经成了一个是非颠倒的地方,很多人陷入到集体性的疯癫状态而不自知。这几个月观察香港的事情,让笔者经常对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产生怀疑,原因就是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暴徒在攻击警察,欲置其于死地,警察被迫还击,第二天外媒和香港媒体却异口同声地谴责警察滥用暴力,对暴徒的行径只字不提;暴徒在地铁内大肆破坏,殴打无辜职员,媒体视而不见,却指责警察在地铁里施放催泪弹,然后就有“途经”的市民说催泪烟让他感到不舒服;暴徒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其极,很多市民不但不谴责,反而千方百计替他们辩护:这些年轻人甘愿冒坐牢的危险,那做的事一定是对的。 纵观香港媒体的报道和反对派的各种声明,可以说诡辩的一应手段全都用上了,什么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偷换概念、倒果为因、虚假论据等等,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了这些神逻辑的加持,就没有什么价值是不能打碎和摧毁的,暴徒做下再骇人听闻的事情,都有人从匪夷所思的角度费尽心机进行辩护。其次,香港的自由和包容,已经不存在。暴徒不接受任何不为他们喝彩的人:老人在机场不接传单,被指骂围攻;有人拍摄暴徒照片,招来殴打;有小巴从暴徒设置的路障穿过,整部车子被烧毁;港铁拒绝载暴徒离开,遭到报复,一大半车站被破坏,职员无故遭到殴打;警察因为处在抗暴第一线,个人资料被人肉搜索,子女家人遭到威胁诅咒,宿舍被放火,更有暴徒恐吓警员“祸必及妻儿”……

第三,香港人标榜的“专业精神”,已荡然无存。所谓“专业精神”,就是任何情况下都贯彻专业本身的要求,不掺杂个人感情好恶。港剧里的那些医生警察,示范了什么叫真正的“专业精神”,这也是香港成功的核心要素。然而,暴乱使得香港在这方面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公务员违反政治中立原则参与大罢工,医护人员冷漠对待受伤警员不予医治,海关入境处人员直接参加暴力行动,学校教师攻击诅咒警察子女,政府出资的媒体声讨侮辱政府……第四,香港的法治,正在面临考验。法律有自身的专业性,但也不外乎人情,如果太偏离社会大众的感受,恐怕是有问题的。过去几年来,因为“警察抓人,法官放入”情况多次发生,很多人对香港的法治水平已经产生了疑虑。此次暴乱发生近4个月了,还没有一个被抓的暴徒走完了法律程序,多个参与暴动的头面人物依然大摇大摆,想去哪去哪,行动不受任何影响。长此以往,会给暴徒传递做坏事不受惩罚的信息,香港的整体利益固然受损,法官自己的饭碗和尊严最终也将不保。事实上,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了:法院发出的机场和港铁的禁制令,暴徒早都置之不理了。香港人念兹在兹的核心价值,之所以经受不住一场暴乱的考验,原因就在于这些价值是英国人强行输送的,香港人只是照做,只理解字面意思,对其内在机理、逻辑、代价和限制条件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常情况下没问题,一遇挑战就露馅了。

3前一阵有人提到香港的乌克兰化。其实乌克兰最大的悲哀,还不是颜色革命导致的民生下滑,而是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盲目选边站造成的国将不国状态。民生问题是过得好不好的问题,盲目选边站直接威胁到乌克兰的生存,克里米亚的丢失和东部三州事实上的独立状态,就是对乌克兰反俄亲西方的最大惩罚。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地位和乌克兰完全不同,但从发挥的作用看,确实有其相似之处。基辛格早都指出,乌克兰要自保,就不能选边站,而要成为沟通俄罗斯和西方的桥梁。而桥梁,本来就是香港固有的角色,将这个角色发挥好,香港才能长治久安。这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现实逻辑使然。将香港看成是西方对抗内地的前线,卖力表演,甚至为此沾沾自喜,这种短视行为会毁了香港。最终,香港不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还会失去已经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