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责任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建设粮食产业强省--湖北粮食高质量发展纪略

责任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建设粮食产业强省--湖北粮食高质量发展纪略

阅读量:3666736 2019-10-22



今年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湖北省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2019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今年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设粮食产业强国”。
湖北是粮食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发挥湖北粮食主产区优势,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注意防止忽视甚至削弱粮食生产偏向,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近年来,全省粮食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10个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出炉今年9月底,省粮食局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一部署及我省2019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安排,经自下而上评选推荐,确定以下10个单位为“湖北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面向社会积极承接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有关社会实践、合作交流、主题宣传等活动,倡导引领爱粮节粮社会风尚,推动树牢粮食安全人人有责意识,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枝江市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湖北金银丰食品有限公司中粮米业(仙桃)有限公司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储备粮武汉储备库有限公司 守住管好湖北粮仓粮食安全居“三大经济安全”之首,粮食储备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压舱石。近年来,全省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省粮食库存充裕,粮油产业持续发展,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粮食安全态势总体平稳。粮食收储政策全面落实。积极统筹组织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让农民种粮卖得出、优粮卖优价,去年各类粮食经营主体收购粮食303亿斤。今年,全省已累计收购新小麦31.8亿斤,比去年同期多购2.2亿斤。在全国率先启动超标粮食收购,建立了超标粮食收购处置长效机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超标粮食收购处置办法》,切实保护了农民收益。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开展收获粮食品质测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适时适价售粮。探索开展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试点工作,引导市州粮食局与中国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帮助粮食企业缓解收购资金难题。积极做好去库存工作,去年销售粮食511亿斤,通过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成交粮食45.7亿斤。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夯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启动省级储备粮集中管理,推动法治粮食建设,《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湖北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湖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纳入省级立法和修订规划。推进绿色储粮,2018年、2019年分别安排准低温(低温)仓容建设任务6亿斤、3.2亿斤。全面建成全省213个粮库信息化项目,实现与省级综合管理平台互联互通,提升仓储管理水平和储备粮监管效力。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70个,新增粮食干燥能力4.8万吨/日,新增粮食清理输送能力8320吨/小时。开展粮食“两个安全”网格化管理试点,并在全省承储政策性粮食的国有中心库和收纳库推广试点经验。启动了防范化解粮食安全风险有关工作,相关内容被纳入全省防范化解宏观经济运行及有关领域重大风险方案。粮食流通监管持续加强。按照“高站位推进、高质量实施、高标准落实”要求推进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企业自查和省市普查工作,并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抽查,一些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持续加强“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开通“12325”监管热线,查处了一批涉粮案件,得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肯定。出台粮食经营活动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粮食企业诚信评价和分类监管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首次将盗卖国家政策性粮食的违规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起到了震慑作用。 粮食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省充分利用粮食大省资源禀赋优势,集中政策资金引导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粮油加工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完善了政策措施。全省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下一步省粮食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龙头企业三年扶持计划,形成了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2016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对我省“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全省粮油产业产值规模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据统计,2018年,全省入统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65亿元,居全国第5位,在全省GDP过千亿的17个产业中也居于前列。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53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目前,全省入统粮油加工企业1966家,加工品种、产业门类齐全。优化了产业结构。全省粮油加工产业从品种结构、产品结构到产业结构,都在加大调整力度,中高端优质粮油产品快速增加。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各地龙头加工企业以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加速向粮食生产领域延伸,并创新和带动了当地虾稻、鸭稻、鳅稻、鸭蛙稻、龟鳖虾稻、再生稻等种养模式的发展。加快了动能转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逐步加大,形成了一批新产能。咸宁黄袍山公司从油茶果中研制开发面膜、洗发露等护肤产品,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陆续推出橄榄护肤系列、橄榄茶叶、橄榄饮品等多元化产品。“荆楚大地”湖北粮油公共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共建共享取得初步成效,已有6家企业全方位融入。 优质粮食工程开花结果2017年底以来,全省粮食部门把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为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发展的总抓手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先后遴选确定了10个示范县、20个重点县,整体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粮食质检体系建设;4个一般县重点开展粮食产后服务和质检体系建设,围绕精准扶贫适当开展特色粮油产业建设;3家“中国好粮油”省级示范企业,重点围绕“产购储加销”开展全产业链建设。“中国好粮油”三年行动计划进入第二个年度,进展顺利。截至8月末,30个示范县、重点县已建成绿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766.7万亩,平均每县25.6万亩,超过20万亩的任务数28%;通过公开遴选,已确定46家示范企业(不含3家省级示范企业);共创建53个“荆楚好粮油”产品,其中5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好粮油”。截至8月末,计划建设的504个产后服务机构,已完成331个;应完成产后项目建设的10个示范县中,8个县已完成建设;24个县的产后项目建设预计在今年底全部完成;34个县计划建设42家粮食质检机构,10个示范县的质检项目建设已经完成,24个县的质检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底完成;3家省级示范企业项目建设进展较快。目前,优质粮食工程在激发市场活力、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效益、优化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优粮优产”规模效应逐渐形成,“优粮优购”购销机制逐步建立,“优粮优储”产后服务不断优化,“优粮优加”规模水平有效提升,“优粮优销”品牌效应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的湖北模式。 “荆楚大地”香飘国内外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培育打造“湖北粮、荆楚味”地域品牌总要求,全省粮食系统顺应粮食流通改革新形势,以湖北荆楚粮油公司为核心建设全省放心粮油市场体系,着力打造“荆楚大地”公共粮油品牌,大力构建全省放心粮油“一张网”,积极开展跨省产销合作和品牌推介活动,让优质湖北粮油香飘海内外。“一张网”越织越牢。在省粮食局引导下,荆楚粮油公司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由京山轻机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省内重点粮油流通及加工企业共同出资1.13亿元组建,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湖北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与管理。目前,共建成17家荆楚粮油区域公司、92个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684家放心粮油连锁店,2018年全省放心粮油市场体系销售收入23.7亿元、利润6059万元,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放心粮油“一张网”。公共品牌越擦越亮。2016年以来,我省连续三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荆楚粮油品牌营销宣传,制作《荆楚味道》专题纪录片在湖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通过投放央视、高铁、机场、地铁、公交、报纸、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荆楚大地”公共粮油品牌,品牌效应开始获益。此外,推进“荆楚大地”+优秀企业产品共建共享,融入荆楚大地品牌。“走出去”收获丰厚。每年开展3次以上跨省产销合作和品牌推介活动,先后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上海等销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去年首次组织16家龙头企业走进非洲,在莫桑比克举办湖北粮油产品推介暨合作洽谈会,签订意向贸易合同12亿元。今年又组织省内部分粮机企业到印尼和泰国参加国际农业机械设备展和推介交流,并开展经贸合作项目洽谈,在印尼成交金额达2100余万元,达成销售意向3.24亿元。“走出去”的同时,还在“请进来”,连续20年举办湖北荆楚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在粮油精品展销、贸易合作洽谈、科技成果对接等方面收获丰厚。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世界性粮食欠收,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 年和1974 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全球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供需形势更趋严峻。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为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定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部分)●2019 年——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2018 年——努力实现零饥饿●2017 年——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2016 年——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2015 年——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2014 年——家庭农民:供养世界,关爱地球●2013 年——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2012 年——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2011 年——粮食价格——走出危机走向稳定●2010 年——团结起来,战胜饥饿●2009 年——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2008 年——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2007 年——食物权●2006 年——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2005 年——农业与跨文化对话●2004 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2003 年——携手建立反饥饿国际联盟●2002 年——水:粮食安全之源●2001 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2000 年——一个免于饥饿的千年 城乡居民如何储存大米大米久存易劣变,家庭一次性购买大米不要过多,特别是在夏季购买的真空包装或充氮包装大米,开袋后要尽快食用。量大时用米缸储藏大米,先将容器充分干燥,再装进大米,盖好。量小时可用塑料瓶装,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高温、光照。要确保大米与地面完全隔离,可以在底部垫些东西。每次存取完大米后,要将开口密封好,避免大米氧化变质,夏季高温潮湿季节,最好放在冰柜中冷冻保存。在米缸底层撒上约一寸厚的草木灰,铺上白纸或纱布,再倒入晾干的大米, 密封后,置于干燥、阴凉处,这样处理的大米可长期储存。以大米和干海带100:I的比例混装,经10天左右,取出海带晾晒干透后再放回米缸,如此反复几次,即可防止大米霉变和生虫。 农户储粮发霉的处理措施因储粮害虫集聚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曝晒、过筛除虫等办法处理。由于下层粮食浸水、受潮等引起的发热霉变,采取倒仓措施,将底部发热霉变的粮食取出单独处理,同时检查仓底和铺垫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热霉变的粮食,应根据品质劣变情况确定取舍及用途。发热霉变的粮食经过处理后,应单独存放,尽快处理。
消息来源:湖北粮网点右下好看
好运转给你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