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同样是一国两制我们看看隔壁澳门做的榜样

同样是一国两制我们看看隔壁澳门做的榜样

阅读量:3674850 2019-10-22


国民教育是理性认知的基础。而国民教育的第一条就是培养国家认同。国家认同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它既来自于教化熏陶,也来自于现实体认,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作用,这一过程,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乃至媒体各有责任。

网传一版香港中学生通识课教材 图源:侠客岛
连日来,全球爱国爱港人士吹响集结号,力挺香港尽早止暴制乱。一片热潮中,爱国青年的表现尤为抢眼。“饭圈女孩”“帝吧网友”等群体在全球各大社交媒体上反击“港独”,澳德英美等地留学生走上街头阐明是非。旗帜鲜明、有理有据、不失活泼,这群年轻人善于表达也敢于表达,让世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民意,也让外部势力对华发动的“颜色革命”屡屡碰壁。
平心而论,这些青年的爱国热忱和英勇表现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曾几何时,不乏论调将这些未经风霜的年轻人定义为“垮掉的一代”,为其贴上“恣睢乖张”“离经叛道”等标签。
但事实证明,“90后”“00后”非但没有垮掉,反而逐步展露锋芒、成为砥柱,呈现出了独树一帜的精神风貌——跟父辈相比,少了些内敛低调,多了些自信张扬;少了些谨慎保守,多了些冒险精神;特别是对于家国情怀、集体主义等主流价值观,或许不习惯于时时表达,但在关键时刻定会挺身而出,体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

2019年8月18日,在英国伦敦,超过100个当地华人社团自发举行守护香港英国大联盟集会,呼吁反对暴力、守护香港。
一个场景意味深长——疑似乱港分子在网络平台提问:“很多内地的留学生他们读过书、英语讲得很流利,为什么会这么爱国爱党?”这个问题颇为无厘头,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去理解提问者的逻辑:他预设了这个国家以及执政党满是“槽点”,留学生有知识又走出国门,应该幡然醒悟进而对国对党心生厌弃才对。面对如是疑惑,网友们一听就笑了。“爱国还需要理由?”“因为有国才有家”……
那么,这一代青年人清晰的、强烈的国家认同从何而来?
第一,当代青年生长于“大国时代”,受惠于国家发展的红利。“80后”以及更年长的国人往往是从自己天翻地覆的人生经历中,感受着中国由弱变强的变化,所以对今日生活格外珍惜;更因亲眼见证了香港回归、民族雪耻的历史,所以对“废青”闹事倍感气愤。
但“饭圈女孩”“帝吧网友”“留学生合唱团”不一样,他们出生于一个富起来的中国,成长在一个强起来的中国,骨子里的自信与生俱来。特别是近些年,发展红利让年轻人的梦想不断照进现实,“我为你骄傲”的感受更是与日俱增。
正如有观察者所言,“我们通过看清这个世界,才回头肯定自己的国家;他们因为肯定自己的国家,才去看清这个世界。”有着强烈大国自信的一代,岂是别有用心者几句信口雌黄就能忽悠得了的?
第二,当代青年普遍开眼看世界,而且是平视世界,打小就知道外国的月亮未必比中国的圆。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几乎“一识字就会上网”。借由这扇窗户,领略过硅谷的创新故事、华尔街的财富神话,也听得到拉斯维加斯的枪声阵阵、美墨边境的凄惨之声、狗血选战的攻讦叫骂。对西方,少了基于想象的盲目崇拜,多了立足现实的客观公允。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对“发达国家不发达”的情况有直观认识。有人分享过这样的经历:“浦东机场起飞,美国纽瓦克机场降落,你可以先感受一下,什么叫从第一世界的机场到第三世界的机场;如果你有胆量,还可以在纽瓦克住一夜,看看晚上敢不敢出去散步。”“一出国,更爱国”,这种普遍心声面前,抹黑中国的行径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从小启蒙植根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西部戈壁,升国旗、唱国歌是每所中小学周一的固定仪式。“天涯共此时”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对爱国主义这堂人生必修课的牢牢坚守。
曾有人问,同样是在“一国两制”环境长大,为什么澳门的“废青”那么少?一位澳门女生现身说法,直接摆出了人教版历史教材。可见,教育在学生内心播撒什么种子,事关“培养什么人”的深刻命题。正是由于知史、懂史、尊史,国家认同自然而然内化于心。

澳门女孩展示的历史教材
今日香港事态之种种,也再次提醒我们,明确的国家认同和文化归属感对于社会安宁、稳定发展的极端重要。从这一点上说,香港的国民教育有必要深刻反思。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寄托对青年人的希望。时移世易,我们依然拥有一代代被时代赋予了鲜明个性的爱国青年,“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赤子之心依然传承,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而这代青年的成长经历,更是一个值得剖析的样本,对香港以及整个国家凝聚人心、砥砺前行具有启示意义。
澳门妹子告诉你,他们的历史教材是这样的
来自澳门的学生“律子”制作了一期节目,展示自己在澳门读书时使用过的人教版历史和地理教材,18日获得了不少网友关注,还“喜提”@人民日报、@中国警方在线 等官方大V的转发支持。律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澳门中小学就中国历史、外交常识等课程的学习内容。提及香港示威者就视频内容对其进行网络暴力一事,律子直接回怼其“暴徒”。两个月来,香港暴力冲突活动不断并有升级之势。但当示威前进路线“杀”向邻居小老弟澳门时,却被直接“偃旗息鼓”。前有香港辱警议员陈惠达被澳门方面拒绝入境,理由是其企图“危害澳门公共安全或公众秩序”。后有澳门警方驳回示威者“反港警”集会的申请,并指出此类集会是在支持违法行为。至今,这些示威者想在澳门“搞”的事一件也没成功。就连澳门的普通老百姓,对于他们的挑拨离间和刻意破坏也一脸鄙夷。

同是一个“妈”,为啥澳门人民如此“优秀”?很多人把一部分原因归功于澳门的教育,尤其是在历史、地理等科目上使用内地人教版教材,他们认为这给绝大部分澳门人建立起了民族认知和归属感。
她介绍道,在澳门,除去一些教会学校、国际学校等,大部分普通学校都会使用人教版教材。许多澳门学生学习中文一般都是直接从识字开始,但律子所在的小学可以说和内地“无缝衔接”,也是从拼音教起。就她个人而言,初中阶段的代数、几何、物理、生物、化学、音乐、地理和历史用的都是内地教材,中文和英语则用的香港教材,电脑课为台湾教材。其中英语课为全英语教学,其他课程大部分为粤语授课,如果有个别老师不会说,就直接普通话教学。到了高中,数学、地理、历史、生物、化学和物理的教科书仍为人教版教材。
一本《地理》,一本《中国近代现代史》,这两本书的封皮对于内地学生而言实在是太眼熟了!

律子展示高二上学期历史简述题整理内容
这两本书被澳门小伙伴掏出来,宛如自带圣光,网友们激动到弹幕炸屏。“确认过书本,大家都是学同一个知识点的人。”
在人教版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以上科目的老师们还会特别针对澳门的情况,为学生准备讲解澳门历史、本地风土人情等补充教学资料。除此以外,律子还介绍了另外两本澳门独有的教科书:教授礼义廉耻的《品德与公民》和外交知识比赛用书《中国外交知识读本》。
《品德与公民》这门课属于常识课,虽然不考试,但是是每个澳门学生的必修课程。
据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官网信息,该课程横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
另一本《中国外交知识读本》是全澳青少年参加外交知识竞赛的参考用书,所有学生必须参加。
律子在视频中着重介绍了两个章节,一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其中详细介绍了“一国两制”的背景,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另一个则是“中国颁发的各种合法护照”,这也是她个人很感兴趣的一章节。
专栏作者王若愚在2017年的文章中就指出“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塑造什么样的青年”。
由龄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初中新思维通识单元2:今日香港》(第二版),“香港的政治制度”及“法治和社会政治参与”两章节中唱衰“一国两制”、美化“占中”、激化两地矛盾的内容曾经引发轩然大波。像这样的通识课程在香港成为了某些人的政治表演舞台,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甚至鼓吹仇视内地、激化两地矛盾,对学生进行“政治洗脑”。在受到社会批判时,这些老师往往以“言论自由”为挡箭牌,教学活动未受任何影响。而香港政府对各学校的通识教育教材选择、授课组织又缺乏有力的领导和监管,有时也会放任自流。不过好在近年来,香港政府也在制定各种措施试图“悬崖勒马”。
大部分网友认为,如今澳门青年人与一部分香港青年人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就在教育上。教育对于下一代的认知影响太巨大。从澳门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文化必须传承,中国历史必须认同。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