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搜 寻 银 川 文 化 根 基
关 注 本 土 人 文 历 史
解 读 银 川 人 文 精 神

在宁夏共享集团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生产车间,14台3D打印设备正在打印铸件模型,自动搬运机器人来回搬运砂箱,上万个直径50微米的喷口不停劳作。几个小时后,一个精确到毫米的砂模即将成型。
而在它隔壁,刻意保留下来的传统铸造工艺车间,制造一个同样的砂模需要两个多月。

1983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彭凡被分配到宁夏长城机床铸造厂成为一名铸造工人。改革开放进入第五个年头,整个社会到处涌动着变革的激情。

宁夏长城机床铸造厂,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是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厂,为宁夏工业经济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而此时,受传统工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大变革时代的来临,宁夏长城机床铸造厂紧跟时代步伐,决定跳脱出计划经济的轨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寻找新生。彭凡亲历了这个变革的时代。

1986年,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机遇,宁夏长城机床铸造厂,进行了第一次艰难的探索。在恶劣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不断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最终依靠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市场,当年扭亏为盈。

参与全球竞争,需要企业不断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而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则更显大国工匠的抱负与担当。
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在宁夏长城机床铸造厂的基础上,合并长城须崎铸造有限公司、共享铸钢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成立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时候,世纪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工程所需主要配件——70万千瓦水轮机叶片等大型铸锻件的制造技术却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常常受制于人。国家积极鼓励自己的企业参与生产,但是由于技术要求高且复杂,所有试水企业无一成功。

2007年,已经是集团总经理的彭凡亲自担任项目组组长,连天昼夜、不惜成本全力投入研发,不但改造配套设施就投资两千多万,还面临着研发失败亏损几百万的巨大压力。赌上企业的大半身家,就为给中国铸造行业争口气。半年后,三峡巨型叶片按期交工,产品质量经检测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共享集团已经累计向全球提供2000多片大型水轮机叶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

今天宁夏共享集团已经成为中国航空航天、船舶高铁、矿山电力、高端机床等装备制造企业高端铸件的主要生产者,从只能生产下水井盖的小厂发展成全球大型高端铸件的有力竞争者,国际高端铸件市场响起了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

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蓬勃兴起,彭凡萌发出建设绿色工厂的设想。2012年,彭凡在国外第一次接触到3D打印技术,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铸造领域,可能会改变中国传统砂型铸造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带来颠覆式的改变。
回国后,彭凡迫不及待地组织团队进行研发。三年时间,攻克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虚拟制造、智能生产单元、综合集成等一道道技术难关,终于研发成功。申请专利300余项,产品误差从1.5毫米降到了0.3毫米,机器效率是德国同类机器的2-3倍。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铸造用3D打印设备国际领先的历史性突破。

2016年5月8号,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首批7家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同年12月1号,国家发改委同意共享装备牵头组建首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2018年,彭凡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2019年8月29号,在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活动中,入选百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共享集团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为己任,为中国从“铸造大国”走向“铸造强国”,注入动力、贡献智慧。

文化银川CultureYC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