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在德保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政教处办公室里,家庭贫困学生杨科在帮扶人时定忠的护送下,办理入学注册手续。
正在等待老师安排班级的间隙,杨科起身装了一杯热水递到时定忠跟前,并亲切地叫了一声“爷爷”,声音哽咽中带着感激。时定忠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爷孙俩相对视,眼里泛着泪花,脸上却欣然露笑......
时定忠,今年53岁,是德保县那甲镇多旺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民委副主任。身为一名党员,一直以来,他自觉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贯彻精准方略的行动自觉、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脱贫攻坚。在扶贫工作中,他帮扶的2015年退出贫困户杨国闪,其13岁的儿子杨科于今年暑假随同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到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工业园区,秋季学期开学后仍然未回校上学,时定忠天天念叨着,多次催促他回校。但因父母不支持,杨科也不愿独自踏上归程。
“正是在校念书的年龄,不能任由他到处玩。”“不送适龄孩子入学,监护人要承担法律责任。”......时定忠先从其父母着手,教育的语句中带着一些责备。因受传统观念思想的影响,家庭教育存在严重偏激,杨科父母长年在外以打工挣钱为主,平时少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忽略了督送学龄孩子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时定忠三天两头电话督促,苦口婆心,劝说其家长在开学前尽快护送孩子回来上学,但他们均以赶工没空为由拒绝。
眼看着学校开学已有一个多月,时定忠心急如焚。“我必须亲自过去接孩子”。10月7日,时定忠启程了,带着责任,也带着希望。

▲时定忠带着杨科走出工业园区大门。
沿着杨科在微信里传来的位置,时定忠一路奔波,下了火车搭地铁,下了公交乘出租车,辗转中把杨科接出来了。10月9日早上,爷孙俩带上简单的行李返程。因连续几天的舟车劳顿,已过知命之年的时定忠身体有些吃不消,在惠州市地铁站上,差点在上下流动的电梯里晕倒,幸亏身后有一个善心的同行者帮忙支撑才幸免于倒地。在广州南站,爷孙俩在候车时,疲惫不堪的时定忠背靠着座椅小憩,因过度疲劳睡得沉,听不到站内乘车提醒的广播,错过了车次,又得重新购票。

▲时定忠带着杨科在路边摊吃炒粉。
“想起路途中遇上的这些事,我心里一阵阵酸楚,但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个男子,再苦都不能掉眼泪。”当面对记者,时定忠已经拂起衣袖擦拭着眼角渗出的泪水,谁都感受到这劝返之路有多艰辛。
更为麻烦的是,杨科的户籍和身份证都没办理,时定忠得自己到村委和镇派出所申请证明,办理临时身份证。“既然担起这份责任,我就必须从始至终,护送他安全返校。”作为一名党员、一个最基层的干部,时定忠牢记初心和使命,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
一路风雨兼程,时定忠和杨科于10月10日晚抵达德保县城,连夜乘车回那甲镇多旺村老家。11日早上,时定忠便马不停蹄又带着杨科往县城赶,先到理发店把杨科一头金发染黑并修剪理顺。“上学就要有个学生的样子,穿戴整洁,不准染发烫发,注意形象。”在时定忠严管下,杨科心底里惭愧,似乎在默默地接受了。当天,时定忠还为杨科准备了入学的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让他安心上学,并再三嘱咐在校要注意的事项。

▲时定忠带杨科到理发店理发。
杨科成功劝返,时定忠心里的石头暂时得以放下。但教育扶贫正当时,控辍保学一直在路上。像时定忠一样,勇敢担当起控辍保学的责任,不辞辛苦、不惜心力的帮扶干部在德保县不计其数,他们才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无名英雄。

▲杨科成功返校。
来源丨德保县委宣传部
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连接德保人的平台
▼

▲
有趣、有料、有温度
更多爆料添加小编微信:13367860090

戳进入德保掌圈【自助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