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欠薪超10亿!员工为讨薪爬上天台,昔日千亿首富终于回应了...

欠薪超10亿!员工为讨薪爬上天台,昔日千亿首富终于回应了...

阅读量:3679548 2019-10-22


“汉能,无所不能。”
10月9日,汉能集团被曝出“欠薪门”,其总部出现大量员工讨薪。第二天,集团又发声明称:讨薪事件系部分被辞退员工和待优化员工,为个人利益和发泄私愤,有意策划组织的活动。
事件愈演愈烈,今天下午李河君发布致歉信:最近一段时间, 集团在资金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薪资缓发、社保缓缴等现象,我们11月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发薪,今后每个月,除正常发放当月工资外,给大家补发以前所欠工资每月的50%,直到全部补齐为止。
据了解,汉能从今年5月份开始欠薪,7月份后欠薪范围逐步扩大,在8、9月开始停缴员工社保、公积金。9月19日,汉能有员工因被拖欠44万元工资等费用,生活难以为继,爬上办公楼顶层欲自杀,被公安人员救援。截至10月13日,汉能集团在职人员6941名,目前每天都有员工离职。
汉能集团曾是国内所有的民营企业中,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其北京总部在奥运村街道综合办公区,也是一家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
2009年时,汉能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正式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2011年登陆港股,并于3年后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在港股的市值曾一度高达3000亿,其创始人李河君更是在2015年以1600亿元的身家荣登中国首富。
短短四年时间,风光无限的汉能为何深陷“欠薪门”?这一切不妨从“太阳能薄膜发电”开始说起。
01
汉能成立于1989年,其30年的兴衰得失与创始人李河君的人生起伏密不可分。
从世代务农的客家少年,到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前首富,再到拖欠员工工资的“首负”,李河君的人生大起大落。
李河君出生于广东河源市观塘村的一个农家,他从小就勤奋刻苦、认真学习,最后终于考进了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来到了国际大都市北京。
大学毕业后,怀揣梦想的李河君并没有像同学一样去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创业。一开始,李河君在中关村摆摊卖玩具、矿泉水,后来又租了档口卖电子元器件。在中关村练摊的那段时间,帮他攒下了不少本钱。
1989年,他靠着自己的积蓄和从老师那里借来的5万块钱创立了汉能。据汉能官方网站称,李河君在此后的6年间非常地幸运,他从各种业务往来中积累了8000万元。
他本人也曾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我不过是众多幸运儿中的一个,能通过任何生意致富。”
然而赚这么多钱,未来要干啥,李河君没有了主意。在当年的中国,保健品是最为炙手可热的行业。
乐百氏买下了马家军赢得长跑奥运金牌的“独家秘方”,巨人集团的史玉柱放弃了赖以起家的电脑产业,进军保健品和药品,电视里铺天盖地的广告诉说着这个暴利行业的繁荣。
然而李河君并没有选择这个容易获利的方向。
这一年的另一件大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中国的三峡工程开始动工。
同时,曾经被国企垄断的水电投资也已经开始对民营企业松动,在一个中学同学的建议下,李河君花了1000多万元买下了河源在东江上的一座1500万千瓦的小水电站,这也成为他百亿基业的开端。
此后,已经积累了不少建设小水电站经验的汉能,悄悄地拿下了金沙江中游六座大型水电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天方夜谭。
02
在李河君二十多年的创业史中,他创造了中国商界两个传奇:
第一个传奇,从2002年至2011年,历时八个整年,耗资超过两百亿元人民币,他带领近万人的施工管理团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中国云南金沙江,一锹土一锹土地建成了一个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力发电站。
该电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其装机规模比中国葛洲坝水电站大10%,比当年象征美国实力的美国胡佛大坝大30%;
它的建立,使得汉能一举跻身百万级大型水电站阵列。李河君曾透露,该水电站每天能产生约1000万元的现金,堪称汉能的“现金牛”和“印钞机”
第二个传奇,2010年领导汉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和战略升级。
历时八年,通过四次海外技术并购整合,先后并购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投资超过500亿人民币,进军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薄膜太阳能行业,成功地使汉能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全产业链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也因此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
在此期间,汉能薄膜的经营数据犹如火箭般蹿升,净利润达到了近70亿,汉能薄膜也被资本市场热捧,股价在两年内大涨1800%,港股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港元。
2015年,是李河君的无限辉煌之年,这一年他登顶中国内地首富。
李河君的辉煌,李河君的财富裂变式上升,不是缘于其他,而是缘于旗下上市公司股价的爆涨。
2014年5月,汉能股价尚不及2元港币,到2015年3月5日,股价就已飙升至最高点9.07港元,整体涨幅接近5倍,市值一度站上3000亿港元,李河君身价接近2000亿港元。
2015年5月20日,这一天,李河君肯定一辈子无法忘怀。
在这一天之前,他是中国内地首富,在这一天之后,不仅他的个人财富蒸发掉近千亿,而且整体汉能帝国从此每况愈下。
2015年5月20日上午10点一刻,仅在不到20分钟里,汉能薄膜的股价暴跌了47%。
直到港交所发出紧急停牌,汉能股价已暴跌50%。股价的暴跌不仅令汉能薄膜的市值蒸发1440亿港元,李河君的身价也蒸发了上千亿元。
这次股价暴跌事件让汉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传言满天飞。
03
据据汉能的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全年亏损122亿港元,是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两倍。
一边是复牌遥遥无期,一边是亏损大幅增加,汉能在旧债与新债的夹击中艰难前行。为了缓解资金链危机,汉能做过很多尝试。
比如2018年时,汉能试图从员工处融资,公司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这项认购活动自2018年6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8月10日,整个产品加起来逾30多亿,产品募集目标要在8月底完成。有爆料者称,这笔钱是被用于建设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
尽管事后汉能对此事予以否认,但汉能同年大幅下调部分员工工资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界面新闻报道,每月的28日为汉能集团发放上月工资的日子。5月28日,汉能集团未准时发放薪酬,拖延至5月31日完成最后一笔薪酬发放;6月,该集团各分子公司全面停薪,仅少数部门正常发放薪酬。
球友@明大教主认为:摊子铺的过大,资金流困境之前盲目的建设大型电站,而晶硅的光电转换效率明显高于薄膜,由于不能被市场接受于是开启了“自产自销”(关联交易)的路子。
后来转型民用消费品也被市场诟病“只是为了注入资金”,看起来和乐视网、暴风集团的故事别无二致。

今年8月中旬,汉能旗下最为优质的资产之一金安桥水电站被法院强制拍卖了51%的股份,而此前,该水电站每年可以为汉能提供几十亿元现金收入。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失利是汉能不能预料、难以避免的“风浪”,那么汉能过去在移动能源产业园的大手笔投资则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了。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汉能以生产需求为理由,在全国十多个城市都建设了移动能源产业园,版图涵盖了宁东、铜仁、太原、孝义、营口等多个地方。
根据2018年年报显示,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总投资高达340亿港元,而当年汉能薄膜实现营收212.5亿港元,净利润为51.93亿港元。也就是说,一个产业园的投资远远大于汉能的全年净利润。
汉能就像个重仓下注的“赌徒”,拼命扩产能,希望通过产品销售一招翻盘。
结语
截至2018年年底,汉能薄膜的贸易应收款项、应收合同客户总额、合同资产、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等四项应收款项目总额共计202.79亿港元,同比增长83%。诸多应收款项中,仅合同资产一项即121亿港元,其实质是有条件的应收款。
也就是说,这121亿港元汉能并没有拿到钱,只是先计算在收入里,但最终这笔钱是不是能收到,就留到下个财年再说。
这几年内,李河君确实大胆的给汉能规划了一条新路,那就是在中国商界听得有点烂的一件事——造车。
2016年7月,在“移动能源战略暨全太阳能汽车发布会”上,汉能一口气发布了4款太阳能汽车。在发布会现场,李河君兴奋的说:“汉能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以后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在今年6月12日的私有化“回A”答谢会上,李河君在例行感谢了汉能股东、合作伙伴和员工家属之后,他说完成私有化的汉能,苦难历程已经结束,“未来30年将是汉能最好的30年”。
前有巨额资金缺口需要补齐、后有员工讨薪引发关注,汉能未来的30年是否会是最好的30年我们无从知晓。但欠薪也好、市场也好,问题不解决,“回A”也或许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罢了。
本文综合自:经济观察报、界面新闻、郎眼财经官方、凤凰网财经、蓝鲸财经报道。
投资理念、选股策略、避雷大法、实操手册!想玩转股市,就来雪球App。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