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十几年前,当还是高中生的我在结束了两周疲惫的课业回到家中打开CD机,放入一张后街男孩的专辑,连续听上几个小时获得休息放松时,绝对不会想到多年后,会和小伙伴们出现在他们澳门演唱会的现场,疯狂尖叫呐喊。
为了重拾旧时回忆,第一次来到澳门。开启了一场难忘的“够味”之旅。

“美食”——够味
从蛇口港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轮渡,抵达澳门。第一件事当然是——觅食!
选了一家高分餐厅,转街过巷,溜达前往。十月的风窸窣着榕叶,阳光让树影斑驳,建筑新新旧旧,交叠呈现……澳门和想象中的不甚相同,不拥挤,不匆忙,不焦虑,轻松舒适。
坐定,点餐。初看普通的菜色,尝起来却够滋够味。作为一个北方人,来到南方这几年总有层出不穷的美食开拓我的眼界,惊艳我的味蕾。
马拉盏炒通菜……以前在东南亚餐厅吃过几次,马拉盏酱几乎没什么存在感,这次却印象深刻;第一次吃九肚鱼,软软糯糯像豆腐一样,入口即化,和韧性十足的脆鲩形成对比鲜明的两级口感。还有用料十足的瑶柱伊面,口感特别的腐乳鸡块,鲜嫩可口的猪红青菜,也值得品尝。
同样够味的还有一个名叫“发嫂”的养生磨坊。在大三巴牌坊附近一个十分不起眼的街角,旧旧的门牌,却件件精品。杏仁桃胶简直惊艳,酱鸡爪让人停不下来,太好吃了吧,想打包十盒!种类繁多的小糕点也都不会踩雷,各是各的味儿,但都是足料健康的味道!
还有义顺双皮奶、椰子雪糕等小食,味道都不错。没肚子装的葡式蛋挞,下次再来。
世界每天都在求新,求变,有些滋味那么悠长,那么好,还是不变的好。
“怀旧”——够味

不疾不徐的节奏感,搭配以随处可感的怀旧氛围,是澳门给人带来悠闲舒适感的主要原因。
吹赛克斯的街头艺人演奏《相思风雨中》,那是港乐如日中天、金曲不断的90年代,深情的旋律在地下通道回响,也在经过的路人心头激起一片怀旧的涟漪。
在大三巴附近的街巷乱步穿行,竟然发现了有店铺还在卖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小玩具,这些小物件在内地都几难寻觅,真是有够神奇。
对澳门的憧憬并不是那些讲述赌城风云的电影,而是彭浩翔早期的一部文艺作品——《伊莎贝拉》。时不时还会找出找出原声带来听一听,心中的原声大碟前五名。情节已经记不大清了,但还能记起梁洛施叛逆、忧伤而失落的脸,大概忧伤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吧。余文乐说,这部电影里,杜汶泽拍出了梁朝伟的感觉,梁洛施贡献了影后级的演技。
葡萄牙法多风格的插曲让人听了欲落泪:这是属于我们的法多/它是我们命运的写照/无论生活有多艰苦/都可以通过它把情感抒发出来/每当我听到这哀怨声从吉他中弹奏出来的时候/我便会感到迷茫/ /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现在才明白/这种乡愁/因为惦记你们/我才明白……
绵绵密密的文艺,阴郁中闪烁了几许希望的光斑。当时就想,有一天,要去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吧。
“BSB”——够味

来澳门看BACKSTREET BOYS,赴一场青春之约。喜欢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团,创造了多少经典,参与了多少人的青春。
座无虚席。剧院和演艺场馆灯光突然暗下来的那一刻,全场尖叫。五个人出场的时候,一阵感动突然翻滚,眼泪就飙出来了。
成团27年,至今仍在创作演出,本身就是壮举。
几乎原声再现,和声一丝不苟,舞姿毫不懈怠,现场效果震撼。你只是来怀旧,他们却给你更多。不得不敬佩,不得不感动。也许他们已经没有那么潮流,却是一支从来没有停止前行的团队。五个人和而不同,不撩拨,不糊弄,不博眼球,不卖情怀,互动诚恳。就那么一直保持水准,爱惜羽毛。
也许这就是经典吧。变成后街叔叔又怎么样呢?你知道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变油腻的组合,安心,无悔爱过。
现场气氛好到爆,又燃又炸。好多经典曲目都做了编曲上的变化,内场俨然已经变成了大型蹦迪现场。真后悔没有买内场前排票!
从头嗨到尾。喜欢的两首抒情慢歌——How did fall in love you和Never gone没有出现,他们就干脆利落的退场了。歌迷们如在梦中,不愿醒来。
这就是歌迷的幸福了,知道自己粉对了人。那么美好的一个男团标杆,他们似乎并不打算就要开始变成一个符号,缅怀也不必来得太早。祝福他们呀。

接近尾声。乘坐的开往码头的出租车司机和我们一路逗趣热聊,是这次短暂澳门之行的一个小彩蛋。在澳门的这两日有一则——“澳门一国两制实践经验可供香港借鉴”的微博热搜,从这位司机的观点中也感受到了自然的相互认同感。少了隔阂,聊天才够味呀。
澳门追星记结束了。点点滴滴,因为够味,才让我们不断地回味、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