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选“在看”,分享一下!
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6日的12周内,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6%。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下线城市,电商渠道和食品价格上升。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与中美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仍在影响整个市场的实际增长。
日化品类是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的驱动主力。年轻家庭的消费及生活方式升级推动个人护理类销售额强势增长12.4%。包装食品中品类表现差异较大,定位更为健康的品类持续增长。
现代渠道(包括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仍然在复苏通道中,除西区外的其他主要地区的复苏更为明显;不过复苏速度变缓,同比增长1.7%。大卖场的表现依然不佳,渗透率较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电商通路继续保持36.2%的高速增长。
凯度消费者指数通过在全国的4万个样本城市家庭连续监测包括食品/饮料,化妆品和清洁产品等100多个家户购买的品类。这些商品都用于家庭内消费。其城市样组覆盖20个省份和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所覆盖的渠道包括现代渠道(超市、大卖场、便利店)、传统渠道(食杂店、自由市场、批发市场)、电商、海外购买、直销、礼赠福利等。
除了快速消费品之外,凯度消费者指数也发现中国家庭在生鲜食品的消费同比增长8.8%,特别是水果(+7.8%)和猪肉(+21%)增长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波动更大。
凯度消费者指数也连续性监测全国1万户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家庭,投射1.72亿城市家庭生鲜产品购买行为。包括购买者,购买的渠道,购买的品类/品牌等。监测的生鲜品类包括豆制品,蔬菜,水果,蛋类,生肉类,禽类和水产。渠道覆盖大卖场,超市,自由市场(菜市场),批发,礼赠,电商,专卖店,新零售等其他渠道。
现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场份额 – 中国城市(%)

*苏宁集团包括新加入的家乐福系统**橙色为阿里系零售商,蓝色为腾讯系零售商
本土零售商全面拥抱O2O到家服务,打造极致方便的购物体验
高鑫零售集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止跌,过去12周内市场份额达到8.3%。大润发从2018年推动的数字化转型开始起效。1小时内配送平台“淘鲜达”不仅帮助大润发增加了消费者购买频次,也提高了消费者忠诚度。在618推广期间,大润发单店的日均订单超过1000单,大润发借助阿里巴巴的技术和配送平台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为响应消费者生活方式升级,高鑫零售还重新调整了大卖场的布局,增加生鲜食品、即烹和即食食品的供应,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在这12周期间,家乐福销售额下降速度放缓,但销售额仍下跌了5.3%。2019年6月24日,永辉超市与腾讯终止对家乐福中国的投资。三个月后的9月底,苏宁集团宣布完成了对家乐福中国的收购,随即200家苏宁易购家乐福店中店将陆续开业,利用家乐福的门店销售家电和电子产品。苏宁还计划向家乐福输出其供应链和数字化运营能力,帮助家乐福提高在中小城市的竞争力。结合家乐福的实体门店与超过6000家苏宁小店的苏宁集团, 目前在快速消费品的现代渠道市场中已经占有3.2%的份额。
麦德龙转让控股权,开市客/奥乐齐持续扩张
截止目前中国现代渠道前十位的零售商中,沃尔玛是唯一的全外资零售集团。10月11日,德国零售商麦德龙宣布和物美集团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物美将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包含中国的97家门店)中持有80%股份,多点将成为麦德龙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这一重大收购将推动物美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并利用麦德龙强大的供应链商品管理能力和优质的专业会员资源,进一步扩大其零售版图。
尽管跨国零售商在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美国仓储式会员店开市客(Costco)和德国折扣店奥乐齐(Aldi)则表现出对于中国业务的谨慎乐观。开市客在中国第一家店于2019年8月开张,上海及周边的消费者蜂拥而至,抢购质优价廉的商品。因为过于拥挤,开市客门店开门后仅4小时就闭店限流,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目前开市客公布的注册会员人数高达20万,近日确认将于2021年在上海开设第二家门店。

2019年8月29号开市客在上海的首店开张,消费者排队等候进入。
奥乐齐则采用了更为中国式的策略来经营其实体店,用中小业态定位社区便利食杂超市,采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会员管理系统和扫描购,同时提供周边居民的送货上门服务。10月份奥乐齐将在上海再新增两家门店。

德国折扣连锁超市奥乐齐(ALDI)于2019年6月10日在上海静安区和闵行区开出中国的首批两家门店。
开市客和奥乐齐都将天猫国际作为在中国市场试水的第一站,获得关于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洞察。他们的门店中主营低价而质优的自有品牌。当然中国购物者对零售品牌的忠诚度不高,在线上线下的商品选择也异常丰富,因此这两家定位独特并主打高性价比进口商品的国际零售品牌是否能长期立足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仍需拭目以待。

开市客天猫旗舰店 奥乐齐天猫旗舰店
阿里巴巴集团势头节节高
尽管整体快速消费品市场面临增长的挑战,电商渠道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6%,远超其他零售渠道。在这一个12周统计周期里,58%的中国家庭光顾了线上渠道,平均购买4.6次,每次消费金额达到115元。
阿里巴巴持续保持领先,三分之一的中国家庭在过去12周里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购买过快速消费品。近期阿里巴巴集团以两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巩固在进口品电商市场的领导地位。依托其在下沉城市的拉新能力和活跃的直播等内容营销方式,阿里巴巴有望持续保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在最近的投资者大会上,阿里巴巴也透露了下一个五年目标:旗下中国消费业务可服务超过10亿年度活跃消费者,并实现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的年度商品交易额(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GMV)。集团的中国消费业务涵盖中国零售市场、数字媒体及娱乐以及本地生活服务。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在看”哦

编辑提示:
* 2017年第一季度起,凯度消费者指数的快速消费品销售数据(包括年度同比)排除了烟草商品的销售额。因此2017年之前的同比增速不能与2017年第一季度起的同比增速比较;
* 凯度中国消费者指数能够连续监测包括食品/饮料,化妆品和清洁产品等100多个家户购买的品类。其城市样组覆盖20个省份和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东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
南区: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
西区:重庆、陕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北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
* 国际零售商指起源不包含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澳门和香港的零售商;
* 我们凯度洞察官网的每篇文章都可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如有需要欢迎随时发送电子邮件到cneditor@kantar.com获取我们的邮件推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