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策划 ·品牌 ·宣传· 推广」第一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黔视角
“为什么叫旅美龙?”、“这个鱼龙化石为什么头、身分开那么远?”——这是日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的中央、省级媒体一行在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开展集中采访时的一幕。

当天,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内,来自中新网、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贵州都市报、梨视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们,在该局109地质队专业人员的介绍下,对兴义动物群贵州龙化石的调查、勘发、保护及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等相关知识,尤其是对地矿局和地质队的工作性质有了全新的认识。

【化石标本】
在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之初,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开展了基础地质遗迹调查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水工环调查、地质遗迹调查(包括查清马岭河瀑布,万峰林,泥函石林等景观特征,贵州兴义动物群特征等,并编制了《贵州兴义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2013年),为《拟建贵州兴义世界地质公园规划》(2018)在后期评审获优作了大量工作。

【省地矿局相关专家团正在贵州龙化石原位馆内进行调研】
据了解,兴义动物群的主要产地为义龙试验区顶效镇和兴义市乌沙镇,产地出露地层包括中三叠统杨柳井组和法郎组竹杆坡段、瓦窑段,地层总厚110.6m,这里产出大量保存完整、形态精美的化石,尤其以海生爬行类和鱼类最为典型。化石类群多样,包括鱼龙超目、鳍龙超目、海龙类和原龙类,鱼类多达9科13属,以实体化石为主,其科学价值在于为探究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东岸生物群面貌、探究海生爬行动物在三叠纪这一生物演化关键时期的辐射和演化提供了直接材料和有力证据。
贵州龙作为一个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独立的属、种,其命名意味着古爬行动物的分类中从此多了“贵州龙属”、“贵州龙种”。毫不夸张的说,贵州己成了中国的“龙乡”之一,除了关岭动物群,有关兴义动物群的化石研究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该动物群的研究也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2.4亿年前这片海洋中的繁荣景象的认识。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作为贵州对外宣传的响亮名片,对于推动国际山地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地质队持续不断提供的科研科考探索成果,对于人们好奇的关于地质景观的“内幕”——即形成贵州龙化石的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历史价值与地质事件等科学常识给出了详细、生动而有趣的解释,极大的促进了科学普及。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贵州地矿局积极提出在贵州以县为单元开展全面山地旅游资源普查、重新审视贵州旅游资源的建议,共承担了包括贵安新区在内的全省59个县(市、区)的任务,为贵州省旅游业健康、可持续、井喷式发展奠定了基础。(金凤)
(来源 兴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