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古人的算法,戌、亥、子、丑“肆”时辰,囊括了夜间7点至次日3点的时段,共计8小时,这也是夜经济最为旺盛的时间。而在如今人们的理解中,“肆”字既有古语中数字“四”的含义,更发散有“放肆”“自由”之意向。深夜,对于生活在都市人群而言,是一段能够放“肆”去嗨、舒缓压力、找寻自我、取悦自我的自由时光。
本报今日推出海南夜经济“肆”时辰影像记,他们有的是夜经济的从业者,有的是夜经济的消费者。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夜经济下的人生百态,以及繁华的夜海南。
戳视频↓↓↓

戌时(19时-21时)
餐馆厨师
一碗粥成老饕“念想”

晚上七八点,位于红城湖路的新海府粥城,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新鲜的和乐蟹倒入锅中发出“呲呲”的声音,还没给蟹“反应”的时间,“勾火”“颠锅”……灶台上缭绕的白雾中散出诱人的香味,熬好的粥、上汤、新炸的虾米、鱼饼等依次进入锅中,点缀几个葱花,色香味俱全的和乐蟹粥就做成了。
“早年间,大家往粥里加的东西比较多,有的人甚至要求加两三只鸽子,如今都是以海鲜为重点,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更加注重品质。”新海府粥城琼菜大师陈大贵回忆道。
陈大贵说,3年前营业时间由原来的下午四五点到凌晨四五点改成全天24小时,但夜宵卖得最好的时候占到全天营业额的70%。“下一步想让更多来海南的人,在这里感受到琼菜的独特魅力,让品牌老店成为‘夜经济’的发力点。”
临高琼戏迷
“和姐妹包车来海口看琼剧”

近年来,海南琼剧发展越发蓬勃,“周末看琼剧”成了不少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10月11日,临高琼剧戏迷孙香跟村里的十多位姐妹包车抵达海南戏院,当天20时这里是我省首届民营剧团调演开幕的日子,戏院非常热闹。
“能被选来这里演出的都是精品,跟我们在村里看到的水平差距不小,看着喜欢。”孙香朴实的话语里透露这对琼剧喜爱。她介绍,剧院的票均为惠民价,30元就能买在前几排,令她看得很过瘾。“低票价但演出高质量,看这样一场演出心情舒畅,折腾一下也值得。”孙香跟姐妹并不在意当天要次日凌晨1点才能到家。
琼剧一直是我省最接地气、最有人气的本土戏剧剧种。由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旅文厅主办的“周末剧场”启动两年多来,已经演出200多场,惠及观众约6万人次。

亥时(21时-23时)
游船船长
“对夜游海口湾线路有信心”

20时,即将发班的夜游海口湾游船上已坐满游客,在游览的一个多小时期间,船尾的烧烤摊成了最忙碌的地方。“没想到这么热闹,就像是海上的大排档。”一名游客笑着说。
相比于船舱的热闹,位于游船二楼的驾驶室显得更为安静。驾驶员杨可根说:“这条线路,周一至周四,一船只发一班船,但到周末或节假日时,一般一船会发两班,预约的客人多时还会加班。”
杨可根之前一直在三亚驾驶游船。“在海口更好,因为离家近,可以有更多时间陪家人。”杨可根对夜游海口湾线路很有信心,他相信以后会更好。
面包店长
“每晚9点多是营业高峰期”

18日晚,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远大购物中心内热闹非凡,在超市一旁的好百客面包店,店长杨芬也一边忙着手头收银的活,一边让店员去迎接进店的客人。“每天晚上9点多是店里营业高峰期,人头攒动,人最多时排队买单的人能超过10个,这让我们既忙碌又高兴。”杨芬说,虽然每晚10点打烊,但她还要带着店员将店内清洁干净,将货柜清理,才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我希望未来海口的商圈能够越来越繁荣,我们会提升我们的标准,为夜经济提供我们最优质的服务。”杨芬笑道。

子时(23时至次日1时)
夜市摊主
“会带着使命感做清补凉”

23时,正是海大南门夜市最热闹的时刻。2009年,王秋丽正式成为了海大南门夜市的一名小吃摊主,经营清补凉,一干就是十年。
“每天都能卖出上百份清补凉,生意好时可以达到两三百份。”看着客人吃下第一口后脸上满足的表情,这是王秋丽一天中最开心的事情。十年来,随着夜市的名气越来越大,王秋丽不再把清补凉当成单纯的生意经营,更多的是带着一种“使命感”。
“在外地人眼中,可能我做的清补凉就代表着海南清补凉的味道,所以我不能砸了这块招牌。”王秋丽说。
外卖骑手
“夜宵订单约占八分之一”

45岁的陈尔山大概是饿了么海口站的第一批骑手,以饿了么大英站为基准,辐射4、5公里,平均每天能送外卖80多单。
“如今的饿了么大英站有100多个外卖员,深夜11点外卖员在线最多时数量达40多个,我送宵夜最多时占到全天单量的1\3。”陈尔山说。
据饿了么数据统计,2019年夜宵订单占比为13%,这意味着在海口,每7.7单外卖订单中,就有一单是夜宵订单。
除了夜宵订单数量的上涨,陈尔山发现外卖的内容也更加的五花八门:药品、化妆品、零食、烟酒、矿泉水……近5年的时间,陈尔山送了10万多单外卖,按本每单平均2公里,为消费者节省了20多万公里的距离。正因为有向陈尔山这样在夜色中匆匆忙碌的人,加强了海口夜经济的活力和魅力。

丑时(1时至3时)
滴滴司机
“如今的夜经济多点开花”

相比于海口夜经济的“服务者”,李金虎更喜欢调侃自己是夜海口的见证者,虽然从业不到两年,但是网约车平台上一万三千多的接单量,让他看清了这个城市夜晚的模样。
“凌晨一两点时,从派单的目的地上,就能够大概猜到客人的年龄段,因为不同的年龄段有属于这个群体特有的生活方式。”李金虎说。
两年的时间,李金虎见证了海口夜经济从几处繁华到多点开花的转变。“这几年老百姓夜生活的内容也丰富了很多,以前基本上都是以吃喝为主,这几年健身房、羽毛球馆、足球场这些地方的单也能接到很多。”
酒吧老板
“把客人当成自己的朋友”

来自新疆的武邦帅毕业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认识了当时正在海口经营酒吧的一名新疆老乡,两人成了合伙人。“那时酒吧生意其实不好,我们就每天待在店里,陪客人聊天喝酒,甚至喝到第二天早上后和客人一起去吃早餐,把客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看待,后来生意越来越火红。”
如今,他正试着将其所在的精酿酒类与海南的地方特色相融合,在酒中加入椰子、芒果等颇具风味的口感,酿出更具海南热带特色的啤酒。这也让不少顾客慕名而来,选择要上一杯“椰风挡不住”,坐到二楼阳台外享受着晚间的海风,与友人畅所欲言。而这,也是武邦帅所追求的理想之景。
来源:南国都市报
总策划:罗建力
执行策划:纪燕玲
视频拍摄:王子遥、田春宇、王小畅、张野、陈栋、梁晓涵
剪辑:敖坤 蒙美顺
记者:王子遥 张野 田春宇 陈栋 王小畅 文/图
编辑:王北
美编:侯昭政
值班主任:陈新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