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夏日回湖北家乡(2):那些风俗和礼节,还记得吗?

夏日回湖北家乡(2):那些风俗和礼节,还记得吗?

阅读量:3721697 2019-10-23


图 / 家乡风光:清江边,画廊里
已经是下午5点左右了,太阳依旧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我们开足空调,朝镇子的方向开过去。
这段路,是一段难得的平坦大道,小时候骑自行车的年代,最喜欢的就是这条路了,可以骑上去飙车,一直不用下来。在我们小的时候,这两旁的人家,明显比我们丘陵地带要富裕得多。但现在家乡每户人家都是几层楼,都有车,看上去区别也不大了。
走在这条路上,心情就格外放松了,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那些没来由的压力、焦虑和烦恼,好像也都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嗯,回家的感觉就是好!
表姐夫在镇子上盖了三层大楼房,大房子多数时候只有两个老人家住,平时他们在宜都,宜都也是大房子,亲戚们的房子都够大够多啊。
找表姐提了车,我们朝村里奔去。姐姐调转头回宜昌了,约好明天再来。
很多天前就说好的,今天是去舅妈家吃晚饭,过“月半”,就是阴历七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亲戚之间互相请客吃饭,也祭奠先人,这是家乡的风俗,老一辈都很重视的,老家有俗语“年小月半大”。
表姐和表姐夫开上他们的另一辆新车,也陪我们一起去。家乡人就是这样的,特别热情,兴“作陪”,家里来客人,一般都会找自家年龄相当的人一起都回来吃饭,陪聊,陪玩才有意思,热闹嘛。若来的客人喜欢喝酒,那么主人家也必定得请一两位酒量好的仗义之士来陪酒,家乡人很在乎志趣相投,礼节多,重情义。
我们小时候,家教都是很严的,坐要有坐相,得双腿并陇坐好,不能翘二郎腿,不能抖腿。餐桌礼仪也特别讲究,比如:
夹菜时筷子要拿稳,一般夹自己面前的,切不可在菜碗里翻找;
当别人在夹这盘菜时,要等别人夹完收回了筷子才能伸出筷子,一盘菜里不可出现两双筷子,好像抢食似的,是不雅的;
若别人正在夹你面前的菜,你想吃对面的菜,要等别人夹完收回了筷子,你才能动筷子,不允许从别人胳膊上跨越过去夹菜。那是不礼貌的。
每次夹一片菜/肉/香肠,夹起来还得先放碗里,再往嘴巴送,不能直接从盘里夹起来就送到嘴里;
咀嚼时不能发出声响…….
小孩子吃饭时还得带着眼力劲,看到客人的饭快吃完了,得主动站起来走到身边帮客人添饭,双手递接哦。若吃饱了,得跟同席的其他人说“您们慢慢吃,我吃饱了”,说完这句话才能放下碗筷,再起身离席……
这些礼节,长辈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们,家乡的人,总是把“体面”看得很重要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告诫:长辈讲话时要好好听着,不要轻易插话。
家乡人喜欢结伴走亲戚,你若请两个客人,最后可能来了5位,所以主人家总是把饭菜准备得很充足,若临时“添客”,也不用担心不够吃,这里不流行光盘行动,总觉得要吃得有剩有余才叫把客人招待好了。
正因为家乡人这么讲究,我们小时候都较拘谨,都不轻易串门的,就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这个习惯养成后,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其实我对人对事有天然的好奇,但小时候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并不多。
还有送人情,也有攀比成风的嫌疑。跟前面那些餐桌礼节一比,说实话,摆酒送礼这一点就真的比较让小时候的我憎恨啦,哈哈哈,为啥呢?因为我的学费总是凑不齐, 一年到头好像都要拿钱随份子,不是这个亲戚要结婚得随礼,就是那个亲戚生孩子、庆生日要随礼,就算是乡邻摆酒,也得随礼。
反正家乡人一年忙到头,大部分收入都用来随礼了,有时候还不得不借钱来随礼。而自家人当下的生活,反而退其次了。在那样的环境下,很少有人想过改变。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获得者,研究的课题就是为什么穷人饭都吃不饱还要大办婚丧嫁娶。诺奖得主给出的答案是:任何改变都要花很长的时间,穷人对这些机遇没有信心,所以还不如抓住当下,尽可能抓住生活的小乐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资料看看。
小时候的我,虽然没有见过别的世面,但我的直觉就是认为这样的生活不合常理,是瞎折腾。
我小时候看似乖巧懂事,全盘照做,但其实内心里叛逆得很,对这些“陈规陋习”很不以为然,但我一个人的力量也没法改变什么,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飞出去。
所以,当我来广东,第一次跟同事们一起吃饭,来了一盘喜欢的菜,小伙伴们一抢而上时,我在旁边确实是惊呆了,哈哈哈。佛山这里的风俗是结婚庆生摆酒都不收礼,果然来对地方,求仁得仁了。
我从一开始的吃惊,到暗爽,果然家乡那一套束缚人的东西可以慢慢放下了。每次我回家乡,都由衷地说:从北到南,还是咱们家乡的礼节最多啊。
现在,我远离了这一套生存规则,我的随礼,再也没有被逼的成份,而是真正的随我的心意,那么反而变轻松了。
现在,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家乡的风俗礼节也在一点点地变化着。该简化的都简化了。
回家的路,就是沿318国道一直西行。这是唯一一条连接周边村子与外界的通道。这段路经过多次改修扩宽,把原来太陡太弯曲的几处取直挖平,现在的路况已经很不错了。两边是青山绿水,一条国道在山谷间蜿蜒前行,多石桥到了,赶紧透过车窗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廖同学,她人在北京,她爸妈家就在这边上呢,她马上回了两个字“水库”,哈哈哈,生于此长于此的娃,果然一眼就能识别出啊。
近了,近了,过分水闸、蓝桥、大溪桥、鄢沱、白岩溪,就能看到清江,家也快到了。
我问弟弟:我们是直接去舅妈家,还是先去你家?
弟弟看了一下时间,说:还早呢,我们先回家坐一会儿。
我知道他回家心切,就说好啊好啊。
妈妈今天早上就去了舅妈家帮忙,还好弟弟带了钥匙,我感觉每次回来都很珍贵,刚停好车就跟垒垒说:快去跟爸爸站在一起拍张照片,留着长大了以后再看,特别有意思。嗯,就是下面这张。

打开大门,哇,一股蒸汽扑了过来,我们连忙打开空调又开电扇散热。这8月的天,跟火扑面一样滚烫。
弟弟和垒垒在家坐不住的,马上就去邻居家串门了。我看到对面人家有一个小女孩,垒垒有玩伴了。
这里的邻居我都不熟悉,很少有能叫得出名字的,他们大多也不认识我。我小时候在祖屋长大的,离这里还有几里路。现在祖屋已经卖了,回不去喽。
路过的一辆小车看到我们的门开着,走过了又倒回来,在院子里停下来。我不认识,是找弟弟的,弟弟连忙回来招呼客人,泡茶让座陪聊天好半天。
直到舅妈来电话催,我们才不得不起身。沿村里的公里开几里路就到了,走在这样的乡村公路上,不得不感叹国家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特别了不起,现在真的是每家每户都是水泥大马路直达家门口。再也不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时代了,永远告别了那个时代。
表姐她们已经到了等了我们很久了。舅妈表姐等亲人们都围上来,垒垒跳下车,欢快地喊着奶奶,亲热地拉着奶奶的手合影。

我给舅舅舅妈带了点礼物,准备放到柜子上,就朝堂屋里走去,有点背光看不清,突然舅妈拉了我一把说“快叫大爹”,哦,原来是大爹和几个玩伴在打牌,我连忙问好了。嗯,在家乡,遇到长辈得主动问好,这是基本礼节素养。
紧接着,哗啦啦,舅妈和表姐开始上菜,满满的一桌美食啊。
大夏天里,做这么一桌丰盛的饭菜,这得忙多久啊,真是辛苦舅妈了!表弟的女朋友一家人也在,舅妈心里乐开了花吧,大家热热闹闹地吃晚饭喽。
舅妈热情地招呼我们说不要客气啊,吃饱啊吃好啊,柜子上还有银耳汤呢。我喜欢喝银耳汤,喝了一大碗,软软糯糯,浓稠,甜,非常入口,我赞不绝口,真是比我煮的银耳汤好喝多了。
舅妈得到夸奖,高兴地跟我说:你先把银耳泡好了,剪成小块,再煮,这样煮出来的汤很浓,就好喝了。
家乡饭好吃。对家乡的感情很复杂,有爱,有很深的爱,但又不仅仅是爱,也有挣扎,大概就像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原生家庭一样吧。
识别出自己这样的情绪,我反而变得更包容了,就接纳这一切吧,这个世界就是因多样化才丰富有趣呢。
舅妈做得一手好菜
未完待续。
欢迎阅读回乡之一:
夏日回湖北家乡(1):家乡人的热情跟天气一样火热
更多阅读直接点击:
1、不实地看房,我也能买到满意的房子,只因我懂得……
2、忆师恩|不一样的班主任
3、在厦门|缓缓流淌的时光里,宜看海,呆坐,聚会,逛吃
4、泰惊艳:跟随有品味的姐姐,寻曼谷风情
5、美国自由行:享旧金山动感风光,尝斯坦福美味午餐
喜欢就点个在看喽
欢迎扫码关注花海采蜜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