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生命的滋养 最美的遇见——“国培2019”湖北省骨干教师访外学习心得

生命的滋养 最美的遇见——“国培2019”湖北省骨干教师访外学习心得

阅读量:3721721 2019-10-23


 

作者:胡曦审稿:柯浩   黄平香单位:阳新县兴国镇中心小学 

      秋之悠,是秋高气爽落叶飞舞;秋之雅,是清风明月海阔天空;秋之彩,是层林尽染遍地金黄;秋之韵,是夜深秋风竹叶萧萧......于9号一早,我们携着行囊,心怀梦想,在秋日私语中奔赴京城。独自一人踏上远去的列车,哐哧哐哧,一路静听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看着窗外一派硕果累累的秋色,心里不禁暗自庆幸:好在临窗而坐,独览秋色。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次的北京之行,我又会收获什么呢?
      10号上午8点,在北京语文出版社项目组的安排下,张祺老师主持开班典礼,简要介绍项目组的成员和课程安排。万迪欣主任对我们接下来的13天的培训学习提出了严守纪律的要求,同时也表达了她对每一位教师能学有所得的殷切期望。这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共分为四大块:一是下校观摩考察(听课);二是专家现场点评;三是学员互动研讨;四是听专家作报告。经过专家精辟的讲解和同仁的讨论,我不仅从理论的高度了解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也得以从感性了解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分享故事,碰撞智慧
  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夏秋容院长《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专业。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态度是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大支柱。夏院长启迪我们教师需要从提升教育实践为核心,在自我反思中需要指导理念和操作行为作双重支架,在行动学习中融“理”于“例”,求“实”于“思”,明“言”于“验”,求“知”于“智”,研“技”于“己”,唤“醒”于“行”。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是智慧,更是一种美德。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曹士贤原院长以“读书读人读世界,博闻博览博人生”的读书习得方法告诉我们:“读书不读专,通则燥而无限;不能读博,难以达其专则深。通则专,博而约。教师专业发展之通途也。”读书始于一种习惯,而终于一种文化。北京教育学院汤丰林教授启示我们教师有效“自助”才会实现有效“助人”最终让学生走上“自助”的道路。因此,今天的教学核心理念要从“授”转变为“助”,最终才会实现“教学相长”。
二、理念引领,指点迷津
   “思维是一生都可以改变和成长的。”两节专家示范课体现了新课改的态度:以不变应万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10月15日,根据课程安排,我们一行人在首都师小有一天的观摩学习活动,但最让我激动的是“语文大咖”王文丽老师上下午第一节课,我和同事迅速解决午餐,早早赶回会场,占了得利的位置,期待一睹大师风采。下午13:30左右,在千呼万唤中,我们“笑颜如花绽,玉音玩转流”的王老师来了,她和孩子们小声交流着。首先,她和孩子们聊聊民间故事,孩子们自豪地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王老师循循善诱,孩子们很快地挖掘出民间故事的共同点,她随机板书“固有模式、百姓智慧、向往真善美,内容朴实”。在拓展能能力环节,她要求孩子们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当看到孩子们面露难色时,她出示书中“交流平台”,孩子们找“绝招”——用自己的话,感受,变角色,合理想象,变顺序和设悬念。随后,学生找出文中关于海力布的四件事。这时,让孩子自己“选招”联系复述一个片段,在谈到用合理想象这招时,老师分享动画片《海力布》,对比导演和孩子们的想象,正看得意犹未尽时,老师又请学生复述刚才看到的片段,孩子们丰富的想象、顺畅的表达,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惊喜层出不穷的。当你还没缓过来时,一段地道的京腔快板表演——《海力布》开始了,又一场震撼的听觉盛宴,让在场的师生无不拍手称好!不知不觉中,这堂课快步入尾声,王老师以甜美的嗓音,鼓励孩子们用更多自己喜欢的方式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去发现老北京的民间故事,让经典永远流传下去,从而渗透对祖国文化的爱的教育。      整堂阅读课以孩子的自读为主,紧扣文本,王老师循循善诱,让孩子们明白了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特点,创造性地讲好故事,“润物细无声”中激发了孩子们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三、书香熏陶,浸润心灵  “新教材”语文路在何方?我的心中也在一遍遍探问。特级教师张赛琴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示范课。10月17日,上午第三节课铃声一响,学生们有秩序地进入会场,坐好后静静地等待,一堂期待中的习作课;台下的听课老师,打开笔记本,拿出手机,做好听课的准备,期待着闻名已久的专家示范课。一位穿着一身休闲衣,面容亲切和蔼的老太太来到台上,从一小袋里不紧不慢地掏出一片片树叶,问这是什么?学生们兴奋地抢答树叶、落叶。张老师顺势板书孩子们说的秋天,落叶,请孩子们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有的学生说,秋天的落叶真多啊!有的学生说秋天的落叶真美啊!加一个“我”字,再和秋天、落叶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时,张老师突然喊起立,全班孩子齐刷刷地站起来,接着孩子们按口令,用小手捂着嘴巴,激动地“默说”。说完,孩子们坐下提笔写好了第一小节。在孩子们写字的2分钟,张老师转身面向会场的老师们,即兴开始了说课,她指出作文是语言表达的训练,把孩子的口语引向书面语。等孩子们一完成,她又在黑板上贴了好多叶子,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并说说你最喜欢哪片叶子?要求说不一样的,学生站起来默说三遍,并写下来。她适时提醒总起句,落叶真多。第三小节,老师贴叶子,学生写什么?此时再用“有的...有的...”就显得有些啰嗦,可以用“上面的,下面的,左边,右边,领头的,角落里的”那片叶子像什么,学生起立,默说。写完形状和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还有什么没写呢?通过一个快问快答的游戏,孩子们感慨落叶的颜色真丰富。“有...有...有...还有...”当孩子们说到那片蘑菇叶黄色的叶面上夹杂着绿色,老师抠出“夹杂”,其他的孩子纷纷出主意,最后决定点缀更适合。在大家激烈的探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让学生站在教师中央的课堂,碰撞出的是新思维的火花。最后一小节,老师站在台上,陷入沉思,嘴上念叨着,每片叶子都是一位英雄,它曾经经历过...,孩子们马上补充“虫子侵袭,狂风吹打,烈日曝晒,暴雨洗礼”,“它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孩子们默说,并写上自己喜欢的题目,一定要有“落叶”两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观察、明白了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注意的问题,真是一节“接地气”的习作指导课。      这堂课结束后,张老师指出习作课的设计应把握四点:一、写实作文是去解决需要的难题;二、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习作”的性质是练习写作,而不是创作;四、写作的三要素(素材、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缺一不可。听了张老师的课,我对于习作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想到了那一句“我手写我心”,是啊,语文老师不就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去表达吗?在观察中去积累,在阅读中得到素材,在训练中转口语为书面语。
 四、秋收国培,硕果累累 
      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习作教育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像呼吸一样自然。阅读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教育。阅读教育的课堂别开生面,新奇新颖,是阅读教学的一场革命,体现了为孩子的幸福和发展而思考的教育理念。他保护个性,弘扬个性,鼓励个性,他是多元、灵活、真是感人的。这样一个开放、活跃、畅所欲言的实践课堂时时能给我们启发,在心理上,我收获了积极的审美心态,亲历亲为关注原文,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观照与鉴赏,以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把握。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我的课堂是否有吸引力,我的教学是否有效......本次培训让我在反思中有所收获,让我认识到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同时我还要注重笔耕,多读书、多动笔,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缺漏。“国培”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娇气,焕发出无限“生气”。十三天的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当秋天来临时,硕果累累。正如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会继续努力,认真学习,把所学知识用到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乐学、会学,把孩子们从芬芳待放的花蕾浇灌成美丽的花朵,期盼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绚丽的人生!
 
  联 系 我 们                                              
电话:0714-7323813微信:Zhangxuliang9999地址: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儒学路邮箱:674287973@qq.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