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汉中市图书馆祝贺陕西省图书馆建馆110年】我的前半生:革新之路!

【汉中市图书馆祝贺陕西省图书馆建馆110年】我的前半生:革新之路!

阅读量:3724377 2019-10-23


来源:陕西省图书馆 
风雨如磐: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甲午战争惨败,骤进为维新变革强大之原动力。康有为曰:“非经甲午之役割台偿款,创巨痛深,未有肯翻然而改者”。在亡国灭族的威胁下,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终于摆脱开传统束缚,开始走上学习西学、变法图强的道路,其中建立“新式藏书楼”则成为朝野共识。

▲康有为1923年来陕时专为陕西图书馆所题“兰台石渠”匾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当时无论是中央政府亲贵重臣及学部,还是各省封疆大吏,均因势利导,纷纷上奏设立图书馆,清政府也正式将设立京师和各省图书馆列入“预备立宪”的内容。《调补黔抚湘抚庞奏建图书馆折》中载:“窃查东西各国省会,莫不设有图书馆,所以庋藏群籍,输运文明,于劝学育才大有裨益”。在20世纪初年,各省的官办公共图书馆如同雨后春笋,相续出现。
兰台初创:通往“西风东渐”之路
“泰西教育人才之道,计有三事:曰学校,曰新闻馆,曰书籍馆”——梁启超。
陕西省图书馆始建于1907年,宣统元年(1909年)时任陕西巡抚恩寿给宣统皇帝奏折“奏为陕省建置图书馆并附设教育品陈列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恭折”。这一年,正式建成开馆。
创办时间
名称
地点
创办人
1903年
浙江藏书楼
杭州
张享嘉
1904年3月
湖南图书馆兼
教育博物馆
长沙
庞鸿书
1904年8月
湖北图书馆
武昌
1904年
福建图书馆
福州
1907年
江南图书馆
南京
端方、缪荃孙
1908年
直隶省城图书馆
天津
卢  靖
1908年
黑龙江图书馆
齐齐哈尔
徐世昌、周树模
1908年
奉天省城图书馆
沈阳
张鹤龄
1909年2月
山东图书馆
济南
袁树勋
1909年2月
河南图书馆
开封
孔祥霖
1909年5月
吉林图书馆
吉林
锡良、陈昭常
1909年7月
京师图书馆
北京
张之洞、缪荃孙
1909年
陕西图书馆
西安
恩  寿
1909年
云南图书馆
昆明
沈秉堃
1909年
广东图书馆
广州
沈曾桐
1909年
山西图书馆
太原
宝  棻
1910年
广西图书馆
桂林
张鸣岐
1910年
甘肃图书馆
兰州
陈曾佑
1910年
上海图书馆
上海
盛宣怀
▲清末主要官办公共图书馆一览表(以时间先后为序)
七月四日在清庭学部备案上户口,朱批“该部知道,钦此”。时下大热门的“朕知道了”早在一百一十年前就打卡玩过了。其后又颁赏调拨来两部石刻本《古今图书集成》成为第一批基本馆藏。羡慕吧,这可算是“朕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疼你了”。其实之所以会这样顺利,是因为整个国家的近代化已是大势所趋。清廷也开始认识到要尽可能顺应时代潮流。更多的人通过包括图书馆在内的近代产物接触到了新思想。

▲清初武英殿铜活字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终于,辛亥年革命爆发了。
武昌起义十二天后,农历九月初一,武神西北,宜造反。
同盟会,新军,帮派组织各种反清力量一起行动,三路在城内举事,成立了秦陇复汉军,四分西安得其三。第二天攻打城内东北一角儿的满城,激烈交战后全城光复,革命成功。满城的攻守战异常激烈战后几乎夷为平地,原来的旗人家非死即亡。

当时西安城读书人,对战火中的图书及文物多有保护。据记载;“士不及释冰,儒不暇暖席咸奔走煨烬之中。摭拾苓通,宝重残缺,撵而致之于馆。司其事者,为三原贺伯箴。”正是贺伯箴(陕西图书馆首任馆长)等老一辈图书馆人不遗余力的付出,才确保了社会变革时期图书馆馆藏的延续。
进入民国后,新政府新气象,更加礼遇新事物。特批了一笔钱给陕西省图书馆,并将赫赫有名的碑林划归其属下。到民国四年五月(1915年),收藏慈禧太后逃亡西安所遗留珍宝的劝工陈列所也归图书馆代办,旨在让民众尽可能多的接触新鲜事物,开阔眼界和知识,类似今天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科技馆的合体。

▲陆润庠代慈禧太后题写的“静观自得”
当时的图书馆,代行了博物馆展览馆考古所文保所的社会职能。这一方面是本省社会公共文化单位已初具形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专业化的不足。但这也正是那个时代应有的状态。
▲昭陵六骏(时存于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
筚路蓝缕: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国初年,战乱频发。今天这个大帅,明天那个督军轮流执政。他们有长久之志向的,或者一时为了显示热心教育也会对图书馆给予支持。但一旦打起来仗,他就只认识他的兵,拨款自然就欠账,挪用去做了军费。

▲民国时期西安街景这一时期的图书馆,除了收书借书,代理碑林,搞博物展览,农工出品展览会。还开过印刷厂,通俗讲演所,平民教育学校,夜班学校,暑期科学讲习所。乃至于修公园,办动物园。莲湖公园实际就是由图书馆界负责修建的。馆里还养过长颈鹿,明代人会把长颈鹿当麒麟称祥瑞,愚民跪拜祈福,民国的陕西人就不会,因为图书馆有科学介绍,民不再愚如此前。他们就有更多的智慧和热情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

▲莲湖公园

▲碑林内景
再重点说一下举办平民教育学校这一段。
大革命时期陕西全省人口940万,80%以上纯文盲。于是平民教育运动随即展开,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在莲花池举行动员大会,设立平民教育委员会,办公地点就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同时开设了平民教育学校南区第一校。
治乱世必用重典,只要不认字的统统抓过来上课。这次叫“强迫教育”。对于阻挠平民入学的雇主、家长处以罚金惩戒。课本无条件提供,每日授课两到三个小时。学期四个月,教会记账算账,珠算,识字一千个以上。鉴于晚上要到政府指定机构上课,劳动时间就不能太长。拥有不加班的下午受到了成千上万劳工的一致好评。还有就是举办暑期科学讲习所这一段。
一九二四年在馆外搞了些房地产经营。那时候馆址在南院门,北部有一片破败民房和一条断头巷子。当时是刘振华主政,对图书馆很是慷慨,申请了一部笔钱后将这片民房买下。打通一条图书馆直通西大街的路。再把路两旁建设成商业性物业收租金。有了这笔收入就可弥补经费之不足。当年夏天就举办了暑期科学讲习所。这里讲授《社会发展史》和《共产主义ABC》。陕西学生界借此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由此掀起了陕西学生进步活动高潮。陕西学生中的党团组织也由此产生。

▲1949年陕甘宁边区西安图书馆平面图
图书馆,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从未停息
一九三七年,国家生死存亡关头。年初刚开始宣传防空知识,十一月日军就开始轰炸西安。图书馆尽可能的给各大学来陕避难学生提供读书服务,还要筹备文物古籍埋藏疏散。到一九三九年一月,炸弹终究落到了图书馆这个和平“无碍”的机构头上。这次轰炸的炸弹是几十斤的大石。虽并不会爆炸可也砸的墙倒屋塌,玻璃横飞,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1937-1944日军轰炸西安城

▲《陕西防空月刊》封面反映日机轰炸暴行的版画

▲西安被轰炸的良友照相馆,图为防护人员正在灭火施救。

▲1937年9月3日陈果夫给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的信
至于运走了的宝贝,先是运往眉县一批,又运往陕南城固县的大山里。跋山涉水历尽艰难,在大山里为搬迁来此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生服务。不但如此,还尽可能的开展借阅业务。一九四二年以后,日军暂停了轰炸。西安城内借阅量开始增加,图书运回工作开始动议。
抗战胜利前一年,日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洛阳失守西安门户大开,就又一次动议搬迁。直到1949年5月,西安解放,在这里参加过暑期科学讲习所的那些人就又回到了这座城市。他们协助完成了馆藏的最后回收工作。将碑林从图书馆分离出来,与教育馆、历史博物馆分类调整,互换馆藏,由此成为专业的现代图书馆。至此一个崭新的,专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拥抱一个新时代。

▲欢庆西安解放
那一年陕图四十岁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