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任毅:师恩似海,诲如春风

任毅:师恩似海,诲如春风

阅读量:3724430 2019-10-23


无论我多么地不舍,恩师任毅教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抑住心中的悲痛,回忆那长达16年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光,一切恍惚就在昨日……
2003年11月,当得知自己获得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后,我鼓足勇气跑到师大6号楼,敲开了任老师办公室的门,仓皇地表达自己想读他的研究生。任老师只稍稍思索,便说了一个字“好”。就这样我十分幸运地成为老师调任陕西师范大学后招收的第一个男生。
后来的某一天下午,我在宿舍,座机电话响了,话筒那边传来洪亮、温厚的声音:“我是任毅,晚上有组会,你能否来参加?”这是我第一次接到教授的电话,但是他直接说出自己的名字,又如此谦逊近人,我很震惊!
(上图右一为任毅老师)
刚进实验室的那段时光是美好的,师生同在一间办公室,我白天主要打扫卫生,做任老师安排的银杏叶脉和星叶草花形态学实验,晚上安静地读他之前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作为初学者,总有诸多困难和问题,老师不管多忙,总是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亲切地为我答疑解惑。那时我常在晚上宿舍关门前赶回去,而任老师还在灯下忙碌,他总说:“你先走。”
任老师是一位著作等身、盛誉满载的学者,在生活中亦是一位潇洒、幽默、风趣的人。风衣、墨镜、数码相机、电脑包是他的标配。在写材料或讨论问题时,他总爱吸一口国宾香烟,喝一口浓茶,尔后陷入深深的思考。老师生活极简但惜时如金,他爱吃学校清真灶上的牛肉包子、饺子和拉面,为了节省时间,他常让我们先去吃,完了给他带点回来。2005年夏天,我跟随他上太白山顶,实在走不动时就问:“老师,大爷海还有多远?”“就在前边,给你两块大白兔奶糖补充一下能量……”,就这样重复了数次,我们才登临山顶。
任老师是回民,出门爱吃牛羊肉泡馍、水盆和兰州拉面,但不吃辣椒。我们在岚皋县调查珙桐资源时,由于附近的清真餐厅只有一家,我们跟着他顿顿吃拉面。一个师弟连续吃了几天后,有点小情绪。任老师知道后,和大家说:“今天我们改善生活,我请大家吃拉面就大盘鸡……”。时间久了,我见到兰州拉面馆总感觉很亲切。
任老师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全面培养。那时,高年级的研究生要经常去西北大学进行花发育形态学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每次做实验,他都亲自去指导,并把我叫上。他逐一分析、讲解每一张照片,我坐在后边似懂非懂地观摩,也是在那段时间我进一步巩固了植物形态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学植物学需要经常去野外采集实验材料,老师常说“去吧,注意安全……多采点。”但在外寻找几棵草谈何容易?我曾在商洛市山阳县苦苦寻找三天,终于在河边发现了扬子毛茛。我也曾坐在办公室寻找各种途径,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才联系上四川江油的刘老师,最终寻得只见过线描图的珍惜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在与老师朝夕相处中,我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他培养学生的良苦用心,明白了植物与小生境的关系,明白了不断探索、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基本道理。
任老师常说:“我们要做出一流的结果,让后人不能超越。”这无形中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做事方式,我们植物形态学论文的插图经常被审稿人评为优秀。我读硕士和博士的时候,老师时刻关心我的科研进展,从文献检索、问题凝练、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等科研环节进行了全面训练。他会亲自检查我的每一张实验照片,逐一修改图表、文字和标点;他鼓励我积极探索,送我到外地学习,努力尝试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他鼓励我们树立专家意识,一定要超越他,把自己培养成为领域的专家;他告诉我们:“求学求学”,是“又求又学”的道理;他高瞻远瞩,具有很宽的国际视野和极强的交流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交流,并有目的地锻炼学生,这一直影响着我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读研究生的时光是辛苦的,有迷茫,也有挫折。任老师此时又担当起了精神导师,不断鼓励我说:“不经历挫折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2008年底我因肠胃不舒服住院,他亲自跑来,放下一笔钱,嘱咐让我先看病。我毕业刚刚参加工作,任老师便鼓励我撰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逐字逐句把关,数易其稿。基金获批后,他高瞻远瞩,又鼓励我酝酿新的课题……他不仅关心我个人,还利用参加答辩、作报告、开会等各种机会指导着我的研究生。师徒三代一起吃牛肉拉面的情景使我终身难忘。
任老师十分重视实验技术的引进、优化,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他是国内外知名的植物形态学专家,曾经只用了独叶草的15个花芽,亲自到植物研究所做实验,便发表了国际论文。他还和高年级的学生摸索出了稳定的实验体系,这使我们做花发育形态学实验至今很少失败。近10年来,他又不断扩展研究领域,用最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演化、毛茛科花瓣有无和距的起源和适应性机制等前沿问题。
(上图左二为任毅老师)
由于在工作和学术上殚精竭虑,任老师的身体出了状况,但从手术室一出来就急着问一个博士生的论文审稿意见回来了没有。五年多来,他从不谈自己的病情,“生病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跟随老师时间久了,在师生之情中融入了更多的友情和亲情。每年教师节和春节前后,我们这些弟子们总要集体去看望老师,他在我们心中是永远的长辈和亲人。
2019年5月1日,我们在太白山组织了任老师从教38年座谈会,集体重温了做学生的幸福。大家一起吃蛋糕,一起为老师默默祈福,那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尽管如此,5月18日,任老师还是强忍着病痛主持了4个博士生的答辩会,尽了导师的责任。
(上图右二为任毅老师)
从6月份起,任老师住院治疗。我去探望过数次,尽管他病魔缠身,但从不言痛,他与我谈论最多的还是工作和发展。8月8日,任老师生日那天,我专门去医院,发现他胖了一点,病情稳定,气色也不错,吃饭时还很客气地说:“赵亮,那我先吃啊,一会儿让牟老师带你去吃饭。”看他泰然自若的样子,我特别高兴。想着,天佑好人,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谁知这竟是我们师徒的最后一面。
8月17日那天,我在国外出差,得知敬爱的任老师突然远去,难过之余更多的是感恩。任老师是我在外地求学和工作期间对我帮助最大的人。先生虽然远去,似海的恩情却永生难忘。我时常感觉老师还在身边,他的精神和品格将永远激励着我和我的学生们。
(此文系2019年教师节征文)
(作者系我校校友赵亮)
(图片来源于生命科学学院)
佳作推荐
旅途
白建才:共和国之恋
生之良师
从坐马车到乘高铁——亲历新中国7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
朱鸿老师
编辑 | 石越越
责编 | 周 健 王欣雅
审核 | 石 萍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