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湖南大视角”,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免费的民生热点资讯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声明:《湖南大视角》将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互联网法律法规,不发布和传播谣言及虚假信息,不发布和传播低俗庸俗信息,不发布和传播“网曝”“网传”不实信息。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大力弘扬时代新精神,传播时代变化新成就,讲好百姓新故事,传播百姓好声音。共同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让网络空间更清朗、正能量更充沛。
在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28号
有一座幽静素雅的宅院
从外看十分寻常
但其实并不一般
这里曾是抗战时期中共湖南省委的成立地
一度让邵阳成为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这座宅院
就是曾家院子
也是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如今这座院子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我们一起通过VR全景
来看看
↓↓↓

点击进入全景模式
“曾家院子”,当时公开挂牌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1938年11月至1939年12月,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掩护下,中共湖南省委以此为据点,深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全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10月21日,云邵阳记者来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循着这里的红色印记,探寻当年中共湖南省委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后,湖南腹背受敌,国民党实行焦土抗战,11月火烧长沙城,史称“文夕大火”。“文夕大火”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周恩来、叶剑英的指挥下,于1938年11月下旬由长沙迁往邵阳。

同时迁来邵阳的有中共湖南省工委、长沙市委、省青委、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观察日报社等中共组织、机关和团体。
博古、叶剑英、徐特立、王凌波、任作民等100多名党的优秀干部和领导人先后到此,从事抗日救亡革命活动。

前堂屋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原系砖木结构民房,始建于1927年至1928年,为一正一横两房,占地760平方米。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革命前辈,教育后代,邵阳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11月14日公布“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旧址进行了初期维修。1988年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各界参观。1997年5月,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公布该旧址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电台工作室
旧址进门是前堂屋,左边为王凌波同志卧室,右边为任作民同志卧室,前堂屋曾是房东(职业:师公)经常主办法事的地方,当时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和中共湖南省委为了保护党的工作安全,曾利用做法事的锣鼓音乐声掩盖革命活动。

从前堂屋进门是后堂屋,后堂屋有个向上的楼梯,通往楼上的厢房。楼上左右的厢房正是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发报室和中共湖南省委成立会议会址,发报室是当时八路军通讯处工作人员工作的地方,在这里,通过无线电波接通延安,听取中共中央指示,同时也在这里向全省各地党组织传送党中央和湖南省委抗日救国的指示精神。
1939年2月,省工委召开的全省第一次扩大会议(当时又称省党代表会)就在发报室对面的厢房进行,就在这个朴素的厢房内,选举产生了“中共湖南省委”,讨论了抗战救国发展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如何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定。

展览厅
旧址左边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展览厅,展览厅内墙壁上挂有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历史介绍以及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领导下的进步团体活动等,展厅内展出有抗战时期八路军用于通讯的发报机、手摇发电机、打字机等珍贵历史文物。

展览厅
旧址外新建有党性教育基地和薪火抗战历史文物博物馆,均在工作日工作时间内免费对市民开放。
目前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已经成为我市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单位来此追忆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和党史,听微党课,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党性教育基地
1939年8月初,国民党第九战区向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发出“湘中腹地,没有设办事处之必要,立即停止办公”的通令。由于国民党顽固派逼迫日甚,经请示中央后,当年10月14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停止工作,迁往衡阳。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邵阳的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在中华民族民主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邵阳市区这个好地方
不但可以追忆红色故事
还可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有时间过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