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在苗族地区呈现出鲜明的风格与特色。以苗家人居住的地区中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在她们的刺绣纹样中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苗族自己的民族风格。而黔东南苗族地区除了一些共同的传统题材,像蝴蝶、牡丹、龙、凤等,往往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题材上反映出的地域差别也很明显。

刺绣虽然是贵州省各民族都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苗族刺绣还是有着自己的民族风格。苗族崇拜自己的祖先,有“吃牯脏”、“敬桥”、“接龙”等风俗,这些风俗其实就是古代社祭的遗风。这些遗风在刺绣中的体现就是龙、凤图案。龙在苗族中代表风调雨顺,是吉祥的象征,这也就使得刺绣中的龙的形象是那样的质朴可爱,没有作为权力的象征。苗族古歌中,苗族的祖先姜央曾与龙、雷、虎斗智斗勇,最后驯服了它们。苗族人认为龙从史前时期到文明时代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苗家人的心目中龙是变化莫测、形体无常的神物。凤则与苗族的古老传说有关。凤,苗族称为鹡宇。在苗族古歌《枫木歌》描述,妹榜妹留生下十二个蛋,她自己却不会孵。只好去请鹡宇鸟来孵。鹡宇鸟为了人类的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吉祥的鸟。所以凤也成为了苗族剪纸的重要题材。在绣龙、凤时,苗家人往往采取浪漫主义手法,加以综合、夸张、变形,依照自己的心灵和愿望改造龙、凤的原型。“龙”的刺绣形象是汲取牛和鱼的部分特征及苗族古老的关于龙的传说,“凤”则概括了孔雀、锦鸡、公鸡的部分特征而成。聪明的苗家绣女她们将这些美的、善的本质吸收到她们的艺术创作中,很巧妙的实现了龙与凤的形象,所以苗族刺绣中的龙、凤形象是如此粗犷有力,生机勃勃。蝴蝶纹也是苗族刺绣中常见的图案。作为祭祀祖先的龙纹和创造人类繁衍子孙的蝶纹和鹡宇鸟的凤纹,在整个苗族刺绣中都有体现。
叙述民族远古历史也是苗族刺绣的一个重要内容。苗家人在表现这些内容中,往往采取抽象的几何图形或点线相结合来呈现。如用无数直线表示苗族迁徙时经过的河流;用锯齿状的曲线表示山脉;方格则表示城镇,通过这些来表示苗族从东方迁徙到贵州来的历史。表现苗族远古历史渔猎时期的生活,多以狮子、老虎、蛇、犀牛(苗语叫修狃)、鱼、蝌蚪等动物和石榴、桃花、桃果、牡丹、莲花、蕨草为主。苗族居住的黔东南地区是以苗岭主峰雷公山为核心,南北各有两条大河都柳江、清水江的表里山河的地区。居住地就有江边、山区之分。在黔东南许多苗族村寨都是依山为寨,聚族而居。在各地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现实生活中看到什么,刺绣上就主要表现什么,这就是苗族刺绣的地方特色。

在黔东南台江县等居住在清水江边的苗家人,刺绣的纹样就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而丹寨和雷山这样的高山县则以鸟雀、山木为主。居住在江边的苗家人所作的刺绣以水云纹样为最大特色。另外小花散点绣也是一大特色。小花散点绣花饰规正、严密、均匀、细致、纹理清晰、色泽鲜明秀丽。这种绣法费工多,绣得细,一般只用于盛装。一些地方的刺绣纹样喜欢用花草,重绿色;一些地方偏重动物纹样,盛装以红色为主,便装蓝色较普遍。各地因习惯不同,选择的色调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些地方的盛装一般采用黑底托米红色,或红底托绿色,也有黑底托红、绿相间的色调。一些地方的用色则更为大胆,喜欢用绿底绿花,绿色之间依靠色度来区分。一些地方常用黑底蓝花或咖啡色线来制作二等盛装或常服,这些地方的常服与二等盛装一般只是在花饰上有繁简与粗细的区别。另一些地方除了在盛装绣有领花和袖花外,在袖筒上还绣有苗族祖先姜央骑马、驯鸟纹样。这些都是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