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广州见过雪的人已成大叔
要说南方下雪也真是不容易,华南地区下雪更是要历经“千辛万苦”,广东、广西的好多朋友都没见过下雪天。不过,根据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951年以来)的这60余年资料显示,福建、广东和广西的许多地方曾经下过雪。
为了一眼看懂雪花最南能飘到哪里,我们准备了这张最南雪线图。是1951年-1980年的。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气候发生了转折,出现暖冬的概率明显增大,而在8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气候相对偏冷,雪线的位置也相应地有所变化。这张图记录了1951年-1980年我国的最南雪线。
在1951年-1980年这三十年间,龙州-南宁-来宾-桂平-梧州-罗定-高要-广州-河源-五华-汕头这一条线成为我国最南雪线,大概在华南地区中部偏南的位置;而1981年后的三十多年,气候转暖,广东的罗定、高要、广州、增城和汕头等地都没有出现降雪的记录了,所以最南雪线相对偏北一些,比之前30年向北收缩了大概100公里。
广东、广西不少地方虽出现过降雪,但距今有好几十年的时间了。像南宁最近一次降雪出现在1983年;广州更早,出现在1967年,而且这是广州有气象记录以来唯一的一次降雪;汕头出现过的降雪也是“爷爷”级的了,在1958年!据说小时候在南宁见过雪的已经奔四,在广州见过雪的已成大叔,在汕头见过雪的在给子孙们讲下雪的奇闻。
最南雪线之南就是降雪的“禁区”了,在广西和广东的沿海地区,比如广西的钦州、北海、玉林,广东的湛江、深圳、东莞和汕尾等地,自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出现过降雪。
?

明清时期连海南都下过雪
在有确切气象记录的60多年,我国的最南雪线在华南中部。那在古代呢?雪最南能下到哪里?虽无气象记录,但降雪对于华南地区来说也算是世间奇闻,我国许多地方志都有对于异常天气现象的记载,建国后我国也有关于古代气候状况的相关研究成果。
根据记载,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虽有冷暖的几次转变,但整体都是比较偏暖的时期,关于我国南方降雪的记载比较少,比较极端的降雪事件主要出现在湖北、江苏和浙江等地,所以当时的降雪南界应该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到北宋末,气候转冷,岭南地区也出现了关于雪的记载。约在1110年代《桂海虞衡志·杂志》中,记载了关于广西桂林降雪的情况,当地人“皆莫知雪为何形”,可见降雪之罕见。与北宋末同时代的南宋早期淳熙年间,福州荔枝因大雪严寒而枯槁,也有“建宁府大雪深数尺”的记载(建宁府位于福建北部)。
小冰期公认出现在16世纪至19世纪,历经约400年,大概对应明清时期。在这个气候相对寒冷的时期,我国热带地区出现雪、霜、冻灾的次数明显增多。
?

海南历史上多次下雪
从地方志及有关史籍对气候的记载中,发现小冰期内华南地区出现过数次降雪,统计出现过降雪的地方,也得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最南雪线。
明清时期我国的最南雪线明显比现代偏南,海南的琼山在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都出现过降雪。最近一次广东、广西和海南出现降雪的记载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在1893年前后的几年中,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和海南的琼山都有降雪出现,距今已120余年历史。
海南最冷的数据纪录在1963年1月15日,白沙出现了-1.4℃。历史上,海南霜冻较多,植物、老人及牛畜有被寒气侵死的记载。但古代海南的低温究竟有多低终无法用数据表达,编撰《海南省气象志》的陈明认为,诗歌等文字只能算辅助记录。 (中国天气网)
?
海南古代降雪记录
明正德元年(1506年)万州(今万宁)
冬雨雪
明正德七年(1512年)万州(今万宁)
是年冬,全州降雪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临高,十二月十五日(1637年1月10日)
下雪三日夜,树木尽枯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文昌
冬大寒,
雨雪,
海鱼冻死,
椰槟尽枯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临高
冬霜冻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琼山
冬十一月,
雨雪,
卉木陨落,
椰榔枯死过半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琼山
雨雪如霜,
若树皆萎,
槟榔死过半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澄迈
冬十一月,
天降大雪,
榔椰树木多伤
清朝光绪年间(1893年)海南的琼山都有降雪出现

雪祖部落
专注雪与人文百科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