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潘红梅给学生上朱自清的《背影》

潘红梅在办公室里查看资料

“这位老师是谁?伤成这样了,还拄着拐杖坚持上课,太拼了!”“就是,有这样好的老师,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在遵义绥阳县城北实验学校大门口,几位家长正在饶有兴致地议论着。他们提到的老师名叫潘红梅。前段时间,因意外摔伤导致骨折,潘红梅被送医治疗。为了不耽误给学生授课,她没等伤情完全康复,便拄着双拐返回讲台,成为校园一抹亮丽风景。
放不下学生
1982年出生的潘红梅,是城北实验学校八年级5班语文老师,去年10月24日,刚上完晚自习,她意外摔伤,造成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三个月后,伤情基本好转。出院前,医生再三叮嘱:必须注意休息保养,否则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依然较高。
住院期间,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先后前去探望。潘红梅人躺在病床上,但思绪早已飞回学校,飞到朝夕相处的学生哪里。“康复训练时,每走一步,钻心的疼痛都让我冷汗直冒。”潘红梅说,为能早日返回课堂,自己咬牙坚持。经过几个月训练,终于可以勉强拄着双拐下地行走了。
“我让她至少再休息一两个月,但她不肯,我知道她心里头放不下学生们。”丈夫刘侠最终拗不过妻子的“倔”脾气,只好答应。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潘红梅多次向学校申请返校获得批准。
拄拐去上课
一堂课40多分钟,对潘红梅是一种考验。她的整个身体要靠双拐支撑,可时不时需腾出一只手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此时就双拐变单拐。实在累了,就把身体靠着讲桌休息一下;或换一种姿势继续讲课。
一个多月下来,潘红梅疼痛加剧,站着吃力。学生瞧着感动,学校看着心疼。领导多次劝她回家休养,待身体完全康复再返岗。
“想到新学期才开始不久,自己怎能半途而废,耽误学生学习?”在潘红梅看来,学校每位老师都在奋斗着,这个团队不能没有自己。最终,她谢绝了学校领导的好意,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干教育就是在干‘良心工程’,教书育人,要注重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既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成绩,更要把孩子们培养成阳光、自信、智慧的人。”潘红梅说,这是她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来的最大感悟。
以学校为家
八年级的学习,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更好地辅导学生,潘红梅说服家人,搬到学校寝室,以学校为家。
每天清晨潘红梅第一个走进教室,晚自习后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无论工作如何烦琐劳累、身体如何疼痛,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也从未有过一丝懈怠,总是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教学工作……”同事们如此评价她。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潘红梅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亲近母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她的每节课都激情洋溢、引经据典引人入胜。”该校副校长刘康梅对潘红梅的课堂教学给予高度评价,每次听到她的课都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在她所在的班级中,“书香课间”“好书推荐”“我的读书笔记”等各种活动层出不穷。在教学中,她努力钻研,勇于探索;课后,耐心辅导学生,严而有度。
关爱寄宿生
“农村的寄宿生中留守儿童比较多。”没有一分爱心,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
潘红梅曾在温泉镇乡村学校工作10多年,在教学中,她是寄宿生的引导者;生活中,她是益友、是孩子们的“妈妈”

“大到生病住院,小到日常用品,她对寄宿生照顾得无微不至。”王志霞等曾经的同事无不钦佩潘红梅爱生如子的情怀。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们,买鞋买袜,看病拿药成了她工作之余的“规定动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绥阳县教育局党组成员、科教中心主任郭文锭看来,这是对教师这份职业最朴实的写照。他说,潘红梅一直育人于“润物细无声”之中,春风化雨,平凡之中透露出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
来源:学习强国 贵州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