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83
重庆直辖伊始,北上广的发展势头自不必多说,作为第一个经济特区的深圳也创造着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同年回归祖国...
而此时位于内陆腹地的重庆刚刚踏出探索的脚步,这一切不免让人迟疑:
重庆,还来得及吗?
重庆用30年时间,上演一出独属老山城的风云变幻。
过去,重庆惨遭轰炸,吊脚楼弥布的城市满身战争创伤;百业待兴时发展重工业,无奈之间,成了全国脏乱差的典型。 城市“满城挖”带来的噪音、灰尘和拥堵是一代重庆人苦不堪言的记忆。
但痛苦绝不在看得到的地方,痛苦在于这个城市身处泥泞,被外人道尽了缺点和不堪,我们却无力反驳,只能嬉笑陪骂。
这个城市的建设者心里憋着一股劲,他们说——迟早要让世界看到重庆。

改革开放后重庆恢复直辖,吊脚楼消失,随之而起高楼大厦。再后来,“五个重庆”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重庆的根本。 30多年间,重庆甩开双腿,踏出了城市化的激荡步伐。走到现在,成为全国最炙手可热的8D魔幻城市。

重庆,大城已立。

30年前的重庆还是一个很朴素的城市,那时候的主城,还是小小的。
这时的城市建成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嘉陵江沿岸,包括渝中半岛,对岸的江北嘴、南坪老城,以及沙坪坝和九龙坡老城区。

城交建设:
这一年,江北嘴还叫江北城,长江索道、嘉陵江索道还不是景点,满载着上下班的人。

受山城地理和当时技术限制,30年前重庆桥梁、隧道还很少,几个老城区各自呈块状或带状发展,彼此间存在大量空白地带。
那时坐飞机还要去军民合用的白市驿机场,直到1990年重庆江北机场才正式建成通航。

虽然重庆的轨道梦1940年就开始萌芽了,但等到了1950年,较场口才开始试建地铁,可惜工程进行了一年多后被迫停工。
1960年,重庆成立地铁筹建处;直到1980年,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才被正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那时候,主城还靠电车公交。

商圈方面:
1989年还值得一提的是,南坪商业大楼开始营业,自此南坪商圈逐步形成。

重庆发生了太多大事。直辖市挂牌、三峡截流、百万移民……每一个都是百年不遇并影响百年。
城交建设:

这时,巴县改名巴南,江北县更名渝北,主城九区组团式格局定型,主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了290.09平方公里。

江北机场即将被冠名“国际”,内环高速西北段在卫星图上已然清晰……
这一年,重庆向国务院提出尽快审批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项目建议书报告,启动了2号线的建设。
2000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较场口~大堰村)全线正式开工。从那时起,轨道交通正式走进了重庆人的生活。

商圈方展:
1997年,市政府和渝中区投入3000多万元,以解放碑为中心,改造建成中国最早的商业街之一——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
同年,沙坪坝商圈因为三峡广场的兴建逐步成型。

虽然江北、南岸也开始快速发展,但未形成较大规模,千禧年前的重庆,依旧只有到渝中才算“进城”。

这个时候,人们的电视生活也开始有意思起来:
94年,“嘞~~不是电视剧,嘞是真人真事,嘞~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
随着这段抑扬顿挫的开场白,重庆人下饭《雾都夜话》的生活开始上演。

3年后,《山城棒棒军》开播,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都引起了轰动,使重庆棒棒军全国闻名,成为一道“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一张非正式的“重庆名片”。
那时候重庆人打招呼的方式也是“你看老昨天晚上的棒棒军没有?”

随后还有《傻儿师长》系列、《街坊邻居》、《生活麻辣烫》......这些我们自己的方言剧,已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2003年,重庆进入直辖后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大洋彼岸的美国深陷伊拉克危机,而国内发展趋势一片大好。
城交建设:

内环快速已建成通车,环内的城市建成区除山水阻隔外,已经基本连成了一片。渝武高速中梁山隧道也已打通,北碚从此不再“孤悬山外”。 一条金开大道,让江北国际机场到市区的带状建成区快速蔓延,“一路向北”的口号经久不息。

向北大幕拉开的同时,重庆主城开始突破两山屏障,向东向西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
在1998年版总规指导下,大学城落定规划,使得主城建成区的版图向西推移了20公里;而随着真武山隧道的建成,南岸的茶园也开始崭露头角。

2004年年底,明亮宽敞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2B航站楼投入使用。
2005年,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开启了重庆交通的新纪元。2007年,轨道交通3号线二塘~龙头寺段、1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相继开工。

商圈方展: 2003年,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建成,成为继解放碑之后重庆的第二个城市商圈。
这一年,江北区正式启动观音桥旧城改造,成功处置十余栋“烂尾楼”。江北区政府以7.5亿的基础设施投入,吸引30多家企业投资200多亿元,高起点大投入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商圈,盘活商业设施50万平方米,成为商圈建设的经典案例。

再之后杨家坪和南坪商圈相继建成,形成了主城区五大商圈发展、五朵金花绽放的格局。
解放碑、观音桥、南坪、杨家坪、沙坪坝,五大商圈撑起了重庆主城区的商贸需求,被称为重庆“五大传统商圈”。

2005年,以北城天街商业为主力的观音桥商圈正式开街,到2013年观音桥成为重庆千亿级商圈,观音桥商圈的快速崛起,被称为“深圳速度”。

文化地标: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于2007年12月30日开建,黑红两色的“题凑”交织堆砌,远远望去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篝火。

2007年1月28日重庆大剧院开工建设,2009年9月1日正式竣工。是集歌剧、戏剧、音乐会演出,文化艺术交流,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文化设施。
从此,这座“孤帆远影”的“玻璃时空船”让重庆再次美出新高度。

直辖10年,重庆GDP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面貌极大改善。
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现实,也让重庆人继续深思: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才是符合重庆的科学发展?

于是五个重庆应运而生。“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成为重庆的战略决策。

那几年,重庆做到了三年建设四千万平米公租,让一百三十万留守儿童每天免费吃一个鸡蛋一杯奶,一年种了十年树,使重庆到处都是树木葱葱,绿意盎然。

新建了十几个大广场和公园,供市民免费游玩两年抓了近六千名犯罪分子,二百名公检法人员
交巡警平台随处可见,安全保障就在身边...

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三年全国前三,吸引外资连续三年总量中西部第一。五个重庆”的实施奠定了重庆现在的辉煌。
城交建设:

向北,依然是主方向。同兴工业园开启蔡家建设的步伐,国博中心的土地在平场,空港新城继续向北扩张,抵达外环、接近木耳。
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8年,重庆轨道交通客运总量突破1亿人次。2009年,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改制为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全面动工建设。
2010年随着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重庆进入“二环时代”。同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2A航站楼投入使用。
一条长廊巧妙地联接T2A、T2B航站楼,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双跑道、双子楼”机场。2011年7月28日,重庆首条地铁——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小什字-沙坪坝段开通试运营。2013年轨道交通环线开工建设。

商圈方展:
2012年,这个阶段重庆商圈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台阶:“1+18”商圈概念提出。
其中,商圈建设的第一层级是中央商务区,其中解放碑地区约3.5平方公里、江北嘴地区约3.5平方公里、弹子石地区约3平方公里。

商圈建设第二个层级是城市核心商圈,包括建成、续建和新建的16个主城核心商圈和远郊区县城市核心商圈。
16个核心商圈包括:沙坪坝西永、北部新区礼嘉、南岸茶园两江新区龙盛、九龙坡陶家、巴南区龙洲湾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渝中区大坪、大渡口九宫庙、北碚缙云渝北两路空港、渝北嘉州、巴南李家沱

地标建筑:
重庆环球金融中心,位于解放碑核心商圈,共78层,总投资30多亿元,于2010年动工,建筑高度为339米,前中国西部第一高楼。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一座集展览、会议、餐饮、住宿、演艺、赛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场馆,是西部最大的专业化场馆,于2011年3月15日开工建设。

2017年的主城建设状况,和现在已十分接近。重庆市2017年GDP达到19500.27亿元。
城交建设:

主城核心区土地日益稀缺,开始减少供应。传统老城之间的沟通日益紧密,组团式的格局在这里日渐消隐。
重庆北向已扩展到水土,距离解放碑约30公里,赶上上海和北京的城市半径。
悦来、礼嘉、中央公园、蔡家“北区四小龙”开发风头正劲;龙兴借铁山坪隧道、铜锣山隧道,开发成片,正值楼市火爆的前夜。 3号线的拥挤屡屡被吐槽,轨道1号线开通到大学城已5年,6号线从北碚直抵茶园。这一年,轻轨通车里程已达267公里。

2017年重庆机场东航站区投入使用,其面积53.7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是T1、T2A、T2B航站楼三者之和的两倍。
与T3A航站楼同时投入使用的还有重庆机场第三跑道。跑道长度为3800米,宽度为75米的三跑道,可起降目前最大的“空中巨无霸”空客380大型客机。
跑道是一个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机场的等级标准。重庆机场已进入历史性的“三跑道时代”,机场飞行起降架次高达31.47万架次。

这一年,最值得骄傲的是高铁建设。
3年前,全国各地都在争先恐后地规划建设高铁城际,但重庆的高铁城际归划建设却非常缓慢 。这时的高铁建造技术还未能攻破穿越深山大林的难题。
直到2017年,重庆高铁才有了质的飞跃。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 同时,重庆还制定了高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从2018年起至2020年,重庆市将以全线时速350公里的标准开工建设渝湘、渝昆、渝西、兰渝、成渝中线、渝汉、渝达西等7条约1400公里高铁,总投资2457亿元。
商圈方展:
2017年,解放碑CBD已集聚规上企业489家,总部及重点企业14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78家,亿元税收楼宇18栋。
商贸业方面,拥有大型购物中心13个,商业面积63.64万平方米,LV、Gucci等国际一、二线品牌100余个。

2017年,观音桥商圈实现销售总额1830.8亿元,同比增长11.3%,日均客流量达50万人次。”
到2020年,观音桥步行街核心区面积将达到3平方千米,商务商业设施总量达到400万平方米。

2017年南坪商圈社零总额突破360亿元,与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并称为主城三大核心商圈。
地标建筑:
2018年6月1日,弹子石老街”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授牌,成为全国首个以“开埠文化与城市九级坡地地貌”为主题获批的4A景区。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江北嘴,2013年中央商务区形象初见端倪。
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核心区,2018年江北嘴金融中心和江北嘴商业中心将全面建成,重庆国际金融中心(IFS)也位于其中。

重庆这座城市,在2018年成为了网红,鹅岭二厂、洪崖洞、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站成为络绎不绝的打卡圣地。


2019,正如你此刻目之所见。 重庆和圣彼得堡也将开通铁路客运专线,填补内陆开通国际客运列车的空白,也意味着重庆乃至中西部的中欧旅游专列开始打通。 智博会项目落地重庆,达索系统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在两江新区揭牌;
阿里巴巴也将在渝投建区域总部基地,阿里巴巴将发挥20年沉淀的数字经济体优势,助力重庆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城交建设:
重庆只花了20年的时间,就让公路桥梁数量增长了近3倍,高速公路里程增长接近10倍。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瞠目。
5号线、10号线、4号线、环线相继开通
两江上已建、在建大桥达30多座
重庆西站投用,东站开工
菜园坝火车站改造方案出炉
过江隧道直通茶园...


主城核心区,正提档升级,已然无地可供,中心价值还将进一步凸显。
1.5到2环成为城区建设主场,5号线将延伸至跳蹬,1号线将开往璧山,江津和璧山将成为“主城第十区”的说法屡见报端…… 最令人激动的是,升级版高新区落定,重庆向西,成为重庆新的战略增长极。 商圈发展:
2019年重庆预计开业大型商业项目44个,相当于2018年实际开业数量的1.3倍。
邻奥宜麦商圈的两江中迪广场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已经动工,将于2019年下半年开业。

△图源:搜狐房产
两江中迪广场建筑面积约20万方,该项目定位为重庆首个文化主题购物公园。
项目将体现出吊脚楼、梯田、山水重庆等本地特色的台阶式设计。建成后,5-7层将是我市最大的超市书城。预计2020年底建成投用。 有沙坪坝龙湖TOD项目“龙湖光年”以及礼嘉商圈等都值得我们翘首期盼!

△ 图源:沙坪坝微政务

△ 图源:礼嘉房讯
30年,沧桑巨变。 老城内部填充优化与城市外围疏散扩张并进,是重庆过去30年里主城建设的突出特点。北进为主,兼顾多向,主城区城市化不断突破地形地貌的限制,形成了如今魔幻的城市空间格局。
以前,重庆是爬不完的坎
现在,重庆有看不完的景
褪去“小香港”的外衣
赛博朋克风的魔幻山城才是重庆真我的模样
回首30年我们与这座城市风雨同舟未来的路会更长更难走但我们终将会迎来那一天更美好也更硬核不是吗??
文 / 阿 水 儿 、薯 片图 / 摄图网数据来源 / 赢商网 《重庆商圈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