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醒世录。免费收看更多内幕真相!

来源:辽沈法律帮
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决定性时刻被人们永远铭记;见证历史的建筑,同样也会因此名垂青史。从天安门沿着长安街一路向西,过复兴门、军博,在羊坊店路和复兴路的交叉口,大街南侧一座挂着“羊坊店路1号”的大院,蓝色琉璃围墙内的建筑在高大树木的掩映下显得低调而静谧,门口总有两组持枪的卫兵相对而立。这里就是京西宾馆。
见证历史抉择

国家博物馆里人潮涌动。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三展区“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一张以京西宾馆为背景的照片,吸引人们久久驻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瞬间。1978年12月18日,一场改变当代中国命运、影响世界格局的会议在这里召开。曲折中寻路的“中国号”巨轮,从这里开启新的航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当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京西宾馆三层第一会议室,从房间布局到门窗、立柱,从桌椅到喝茶的杯子仍保持着当年原样,室内陈设在历次翻修中“修旧如旧”,正面墙上仍然悬挂着毛泽东的手书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8个大字。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12月22日,北京迎来冬至,天气异常寒冷。很快,公开发表的全会公报响彻中华大地,温暖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邓小平在全会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中国社会历史巨变的大幕由此拉开。作为党、国家和军队重要会议举办地的京西宾馆,在过去的40年中,成为一系列改革开放决策部署的“诞生地”。
中国“会场之冠”

京西宾馆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主要接待国家、军队高级领导,并设有国家主要领导人套房,是中央军委、国务院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场所,有着中国“会场之冠”的美誉。
京西宾馆始建于1959年,苏式建筑风格,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与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台、军事博物馆隔路相望。那里的地名叫皇亭子,据说清朝皇帝向西出巡,每次都在这座镶有黄色琉璃瓦的八角亭中休息。建国10周年前后,人们发现幽静的小树林突然被夷平,漂亮的镶着明黄色琉璃瓦的八角亭消失了,变成了一座四平八稳方方正正的大楼。然而,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并不了解它真正的样子。

京西宾馆建设的初衷就是为军队最高统帅机关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开会场所。1958年筹建时,其被称为“八一饭店”,实际是军委的招待所。之后,因为各种因素限制,建筑项目两次中断,直到1964年9月14日才建成开馆。当年6月,时任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根据“八一饭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其定名为“京西宾馆”。
见证诸多军政大事
作为中央军委、国务院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场所,京西宾馆不仅承接历年人大、政协预备会和党中央全会,还是会议期间军委代表驻地,以及一些地方高层领导到京的指定驻地。其管理级别与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同级。

京西宾馆主要承接的大型会议有党的历年全国人大预备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党代会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在这里召开。京西宾馆是大会期间军委代表驻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该宾馆出席有关会议。京西宾馆同时也是各省、市高层领导到京的指定驻地。
党政军重要会议在宾馆召开,除了京西宾馆的安全保卫工作严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京西宾馆原本就是为会议接待而设计,会议室特别多。而且钓鱼台国宾馆已经对外开放,且只接待国宾,容纳有限。人民大会堂如今可以凭票参观,只有京西宾馆不对外开放。因此,宾馆每年至少接待200场次以上的会议,几乎天天有会。安排的会议原则上是先保中共中央会议,其次是国务院会议,再就是军队会议。
自1964年9月14日开业至2004年的40年间,京西宾馆共计接待29次人代会、44次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包括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最安全的宾馆”和中国“会场之冠”。
京西宾馆不仅承接历年的全国人大、政协预备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全会,还是会议期间军队代表驻地,以及一些地方高层领导到京的指定驻地。据统计,自1964到2014年,京西宾馆完成了30多次全国人代会(包括台湾代表团在内的几乎所有代表团都曾入驻过)、50余次全国党代会和中央全会以及数千次党政军重要会议及活动的接待任务。
也正因如此,共和国政治中的诸多决定性时刻都发生在这里。宾馆三层的第一会议室里,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邓小平和陈云在这里微笑着坐在一起拍下了一张黑白照片,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瞬间。1979年8月,对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审判工作会议也是在此召开。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此产生——从1968年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始,历届中央全会绝大部分在这里召开。

除了重要会议,京西宾馆也会举行一些特别活动。如2006年8月7日,解放军总参谋部在京西宾馆礼堂,为在黎巴嫩遭以色列空袭身亡的杜照宇烈士举行悼念大会,解放军官兵、烈士家属等千余人参加。
曲折的建设历程

京西宾馆含东、西和会议楼3座建筑,隶属总参管理局,正师级单位。管理单位曾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局京西宾馆管理处”,属于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2004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京西宾馆管理局”。
设计之初,设计者到全国参观,最后参照上海锦江饭店建成西楼,成为当时北京市最高的建筑。西楼13层,1层为大堂,2至12层为客房,13层为包房和餐厅,以苏式建筑风格闻名。筹建初期,宾馆对外称将建造“八一饭店”,设计为军队招待所,仅供接待国外军事代表团和军委内部会议,不对外营业。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曾提出过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规划,包括八一饭店、军事博物馆、解放军剧院和解放军体育馆等。但由于遭遇3年困难时期,原定于1959年底开工的八一饭店直到次年5月方才破土,其间又因经费不足两度下马。1964年1月,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组织施工队再次建造。当年9月1日,饭店一期工程完工,9月14日营业。当时仅有西楼和会议楼,建筑总面积58864平方米,造价3666万元人民币。

当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务活动重地先后对外开放的当下,京西宾馆依然因其“内部性”而显得独特又神秘。
京西宾馆的主楼共13层,为当时北京最高建筑。1层为大堂,2至12层为客房,13层为包房和餐厅。会议楼庄严肃穆,部分会议室顶部装饰有巨大的五角星,长长的过道铺着厚厚的红地毯。自投入使用后,京西宾馆便一直是军队和国家高级别会议的重要会务地点。由于会议多、活动多,京西宾馆也是中国最繁忙的宾馆之一,被称为“会场之王”。京西宾馆一位原领导曾透露,宾馆每年至少接待200场次以上的会议,几乎天天有会。按照这位原领导的说法,安排会议的原则是先保中共中央会议,其次是国务院会议和军队会议。
一块金字招牌

京西宾馆与其它商业化酒店渴望曝光度和注重自我宣传截然不同,“安保严密”和“限制人员流动”是京西宾馆的金字招牌。京西宾馆为军队编制,隶属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管理单位为京西宾馆管理局(原为总参谋部管理局京西宾馆管理处),系军队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从未泄密”是京西宾馆营业50多年来最重视的“纪录”。为了不破这项纪录,从宾馆大门到代表活动区域,至少要经过3道身份检验和安全检查。在宾馆公共场所、首层大厅、主要出入口和周边地界都装配了安全监控设备。不仅是宾馆外围的安保措施十分严密,在宾馆内部,也有着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和措施。会议室还专门配备一系列保密设施,有的高级别保密会议室外有专门的手机储柜,会议室能够屏蔽无线电信号,保证会议内容绝对不会外泄。楼层24小时值班,进行安全巡逻。每次重大会议前,保卫部门更是要多次拉网式排查。

此外,宾馆服务员也被要求充当安全员角色。上述领导介绍,工作人员不仅自己严守保密规定,还能协助提醒每一位与会人员,遵守保密规定。通常,在会议召开期间,按照规定,会议文件只能在会场或房间内阅读,其他时间应该存放在房间的保险柜里。一次,一位领导同志手拿涉密文件刚走下电梯,服务员即迎上前:“首长,请您按照会议规定,将文件存放在保险柜里。”听到这话,首长非常认真地答复她:“我坚决听从你的指挥。”
严密的安保措施
京西宾馆保卫严密,安全措施极其严格。重大会议期间,保卫部门会制订警卫方案,部署警力,在重要部位、重要现场实行干部定岗定位,严格门卫、验证和会客制度。此外,宾馆还建成集执勤监视、防护拦阻、自卫反击、通信报警和执勤管理5大系统为一体的执勤设施体系。

叶剑英
“文革”期间,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许多地方党委干部被揪斗。在一些中央领导的帮助下,大批干部被送到京西宾馆保护起来。1967年1月19日军委扩大的碰头会上,就军队搞不搞“四大”的问题,叶剑英、徐向前和聂荣臻等军队高级领导干部同中央文革小组的江青和陈伯达等发生激烈争论。这就是著名的“大闹京西宾馆事件”。京西宾馆随即成为造反派冲击焦点。仅1967年1月,就有10余起冲击事件。中共和军委紧急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京西宾馆同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一样属于保护单位,军队和地方的战斗队组织不许冲击。”1967年2月7日,周恩来指示,宾馆实行军事接管,未经北京卫戍区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此外,宾馆接待室还安装了一部直通总理办公室的电话。后来毛泽东又指示北京卫戍区“常驻京西宾馆两个连”。
“文革”之前,京西宾馆已有中央警卫团1个连的兵力,和“文革”期间增加1个连,共200多人。“文革”结束后,京西宾馆的保卫力量恢复正常状态,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负责,常驻1个连。这些部队归宾馆使用,但由北京卫戍区直接负责,过一段时间,就会换防一次。此外,宾馆还把原来的松树围墙改为砖围墙,有的地方增加了铁丝网,客房楼的电梯安装了防护门,设置专门保护首长安全的电梯,在宾馆东大门设立接待室,严格控制人员进入宾馆。宾馆内部被划分为甲、乙区,首长经常开会办公的会议楼为甲区,其他部分为乙区,对甲区采取严密的保卫措施。
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把自己曾经分管过的京西宾馆,称为北京“最难进”的宾馆:安全保密措施最严格,定期进行保密安全检查,任何危险品、窃听设备都无法藏身;对人员出入检查严格,没有会议证,任何身份证、工作证都不准通行,只有会议保卫人员通知,会务组或宾馆工作人员到门口迎领才能进入;它还是北京唯一不直接接待散客、外宾的宾馆,散客或外宾入住必须报经上级部门或领导批准。

网络配图
保证首长乘坐的车辆到达京西宾馆时及时开门、关门,是连队训练的重要科目之一。经过苦练,全连官兵们人人达到了“一口清、一眼明、一看准”的执勤标准。正常光线下,能在5米开外对证件进行准确识别。有的战士即便用布蒙上眼睛,也能借助证件上字体、图案印制上的凹凸,分辨出不同证件的样式。就算进了大门,俞佳友发现同样不能随意自由行动,也不允许随便拍照。围墙内三栋高楼的每一个出入口,还是有卫兵严密守卫,而且“每层楼都有警卫巡逻执勤”。
“文革”期间,京西宾馆同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宾馆一样属于重点保护单位,任何军队和地方组织不得冲击。宾馆接待室还安装了一部直通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专线电话。在那个特殊年代,有关宾馆的一切信息都是极其重要的秘密,都事关党和国家命运前途,京西宾馆经受住了考验。

“9·11”后,京西宾馆还安装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防冲击路障和两套X光安检机。在宾馆公共场所、首层大厅、主要出入口和周界共装配了123个摄像头。十六大之前,军委领导曾作出指示:“北京是核心,京西是重点。”宾馆与各科室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主管是第一责任人,在会前为全宾馆在岗人员更换新的工作证,对1051名工作人员重新政审,并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重点外调。十七大期间,宾馆戒备森严。宾馆大门、大楼、个别房间都有专人值守,出入必须获得中央警卫局认可,即使代表也不能随意带人进入。宾馆大门、地下室、楼道、会议室,一个岗哨按8小时工作制,轮班值勤。
规范整齐的“京西服务”

宾馆成立之初,服务人员都是从沈阳、北京等军区和空军、海军等兵种抽调的。当年,京西第一批服务人员的抽调通知还留存在宾馆的馆史室内。“历史清白,政治可靠,无复杂社会关系,思想正派,作风端正”,是选人标准最主要的内容。尽管如今京西宾馆的服务员和警卫主要来自社会招考,但仍旧门槛不低。
招聘服务员时,各个学校先由学生报名,学校甄选,公安局政审,市一级政府甄选,省领导亲自指示,最后宾馆来人面试。而警卫员在政审时,本人及家属档案要全部提交,并且不允许工作人员和家属有任何违纪违法行为记录。 “相貌、身高以及皮肤,在面试服务员中是关键要素。”京西宾馆一位原领导曾透露,上岗前每位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两个半月的培训。其中既有部队新战士入伍后要训练的所有科目,又有服务行业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还有馆史教育。这位领导透露,京西宾馆的服务员每三四年轮换一批,“如何做好宾馆保密工作”是每届新进人员必上的一堂课。

那些在京西宾馆开过会的人,几乎全都对宾馆印象深刻。将之称为“京西服务”—— “一列、一行、一线”:会场布置和物品摆放采用“拉线法”,从桌、椅到桌面的茶具、文件和文具,纵看成列,横看成行,斜看成线,整齐划一。“三个服务”:热情服务、主动服务、针对性服务。“一条龙”:车站、机场有人接,到了楼层有人迎,人至茶到方巾到。三“美”:迎接宾客表情美、问候答话语言美、服务宾客形体美。三“轻”:服务中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四“勤”:服务中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四个一样:首长和一般人员、熟人和生人、重要会议和一般会议、军队会议和地方会议一样服务。十主动:主动为宾客提行李,主动问候,主动介绍情况,主动照顾老弱病残宾客,主动为宾客要电梯,见客人主动直立,主动为来访宾客送水,主动征求意见,主动为宾客做好事,主动为宾客送行。“京西宾馆最具特色的是会场倒水、续水、送毛巾服务。”“服务员列队进入会场,步调一致、速度相同、整体移动、操作轻盈,似仙女飘移,如彩虹落地,让人叹为观止。”
根据宾馆规定,房间电话也只有在房客本人同意下才会转接。因此京西宾馆内拥有自己专门的电话管理队伍——属于“军委一号台”的通讯女兵。无论是室内接电话还是室外爬楼架线均由她们完成。据说,重大会议期间,一个话务员一天要接转上万个电话,最高时达到15000多个。每年“两会”期间,京西宾馆还承接代表团接待任务,因此她们都能够辨别十几种方言、并且可以听音辨人。
“最高级”的待客标准

在一些曾经进入过京西宾馆的客人描述中,这里堪称“复古”:宾馆商店里很难看到进口奢侈品牌商品,也缺乏其他四五星级酒店完善的娱乐休闲去处。但这家宾馆拥有中国“最高级”的待客标准。宾馆每次接待重要会议,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序。
宾馆厨师达到196人,宾馆工作人员则达到1007人。宾馆提供的中餐,热菜不少于14种,凉菜12种,主食18种,而且能保证3天不会重样,还提供软食席、素食席、忌糖席、多种辣酱、正宗“老陈醋”,烤全羊、手抓饭、烤馕、羊肉串等多种选择。宾馆尤擅长川菜,其次是鲁菜、淮扬菜、粤菜、清真、素食、新疆菜。名菜有:清汤鱼翅、佛跳墙、鸳鸯归巢、金猪报喜、并蒂双花、绣球鲈鱼、极品素鲍翅和雾里看花等。但在内部,京西宾馆提供的食品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油条和酸奶。

宾馆餐厅提供的自制酸奶,奶源由总参管理保障部自己的副食品生产基地提供,酸奶香淡味醇、口感独特,是宾馆一绝。京西宾馆自制的各式小菜也享有盛誉。据说,前些年,香港特首夫人到京西宾馆,品尝了他们自制的霉豆腐后赞不绝口,临走时特意购买了100罐带回香港馈送亲友。
为保证饮食卫生安全,京西宾馆一直坚持视频监视48小时留样化验制度,特别是生冷食品一一化验后才许食用,餐具、小毛巾等双消毒,服务员也不定期抽查个人卫生。1968年,宾馆还在会议楼东侧2层开设餐厅,选派2名技术好的厨师专门为夜间工作的高级干部做饭。
京西宾馆的理发室,除了接待一般宾客,还担负着为国家和军队领导同志服务的任务。有领导理发之后非常满意,便固定“光顾”,甚至出国访问也要带上京西宾馆的理发师傅。

就算是那些普通的参会者,如果留心也能发现这家酒店的内在不俗。因为装修时要求不能太奢华,所以京西的功夫都在内里,里面家具是桃木的,卫生间的镜子都是自动加热,房间内每幅画都是各地成名的画家为京西创作的真迹。”中共十八大前夕,客房内原先的显像管彩电全部都更新成了大屏液晶电视,但仍有诸多细节顽强地捍卫着这座“国家宾馆”最初的政治传统。
注 意
本公众号不便发布的更精彩的文章,将在读者群里发布。想进入私密微信群的读者朋友,请尽快入群。人满为止!
群里面更精彩!你懂的!群主还会不定时发送红-包哟!
长按下面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主编微信并告知入群即可。

再比如,在宾馆客房和会议室内,至今保留着到高层领导用于批阅文件、如今市面上已不常见到的红铅笔。
根据宾馆接待人员的介绍,京西共拥有1300人的礼堂、700人的大会议室以及其他各类会场60余个,客房1011套,并且能提供派车服务。不过根据宾馆管理局的指示,京西宾馆仍要恪守“断了皇粮,不吃杂粮”的政治规矩。除了接待党政军会议,京西宾馆接待的所有港澳台人士、外籍人士参加的会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报备,并且“即便在接待量不饱和的情况下,也不能擅自接待社会团体会议”。
永远不变的好作风
凡在京西宾馆开过会的人,几乎都对优美的服务阵仗印象深刻:会场布置和物品摆放,从桌椅到桌面的茶具、文件和文具,纵看成列,横看成行,斜看成线,整齐划一。在传统文化中象征淡雅高洁的兰花,是京西宾馆的馆花和标志。勤俭节约的精神也一直是京西宾馆保持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更见证了党中央率先垂范践行八项规定的生动细节。会议减少,会期缩短,会议形式简化,不摆花草,不做会标,不送礼品,就餐改为自助,经费报销更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航改革开放伟大征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进军。“在京西宾馆召开的一次次会议,都与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京西宾馆负责人伍卫国说,“亲身参与这么多重要会议,是我们一生的荣幸,把一代代京西人形成的优良作风传承好,是我们‘至高无上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