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号角报
教宗方济各两年前钦定今年十月为特殊传教月,天主教澳门教区10月19日晚上八时,假天主之母堂前壁之耶稣会纪念广场(大三巴牌坊),举行传教节主日提前弥撒,由李斌生主教主持,并有来自斯洛文尼亚的辅理主教Anton Jamnik,以及多位教区及修会神父共祭。逾二千名教友到场参与,牌坊前石阶座无虚席,期间亦有不少市民及游客停留观看。

李主教分别以粤语、葡语、普通话及英语讲道。他引述传教节福音的「举目」一词,笑指自己与各神长的位置较好,因为一举目看到的,是牌坊上的天主之母及多位圣人。他邀请教友举目,观看四周,也能看到大三巴牌坊,而大三巴牌坊有着不同层次的意思:废墟、博物馆及使命。

他解释,虽然大三巴的前身是一所圣堂,但「圣堂代表着教会,而教会已经超越了圣堂,更超越了废墟。而废墟代表着我们的罪、内心的忧伤、破裂、埋怨身边的罪恶等等。而博物馆则代表着文物。澳门有许多圣堂都是文物,文物都是被人观看、怀旧、怀念着,被人拍照留念,但有多少人知道背后的辛酸史?二千年来,她(教会)代表着多少的宗教情怀?」他强调,教会不能只藏在博物馆里,因为博物馆是死的,只供人内进参观,被赞叹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便离开。主教表示,当他举目看到大三巴牌坊的第三个意思,亦是传教节的主题——使命。他解释,教会是一个使命,比起遗迹(废墟)及博物馆更为重要。他引述教宗方济各于特殊传教月的主题,并提出这个使命:「受洗就是被派遣,就是一个使命、一个传教的使命;而这使命的意思,就是将耶稣基督的音讯带给所有人。教会的本质就是传教。」

他忆述当[特殊传教月]筹备小组构思举办弥撒圣祭的地点时,同样考虑到「教会的使命」这一点:「他们(筹备小组)提议在大三巴,特别有意思,并不是在圣堂内,因为这并不完全代表着教会的传教使命,而是要『走出去』,到澳门的中区、到这里传教。」李主教强调,主教指出在大三巴牌坊前举行弥撒圣祭,就是希望能让教友带着朋友一起前来,而传教的目的并非强迫人领洗:「传教并不是强迫人入教,而是带领他们遇见基督,学习基督的教导,活出新的生命,并带给他们生命新的意义,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接受这信仰。」他亦认为传扬福音不止为「医治病人的病症」,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生命中困难的根源。最后,主教引用教宗方济各传教节文告中「你就是使命」的讯息,并邀请教友互相鼓励谨记福传的使命:「现在我邀请大家拍一下旁边的朋友的肩膊,互相鼓励一下,非常好!这就是教会,我们的教会并非只停留在圣堂内,无论在哪里,教会就是这様……我们每一位都应该互相鼓励,来吧!来看看!来听听!来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