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西藏白居寺丨一寺竟容多派,还有一座“十万佛塔” !

西藏白居寺丨一寺竟容多派,还有一座“十万佛塔” !

阅读量:3812404 2019-10-26


进藏微刊
感谢关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据统计,西藏现有寺庙1700余座
在空气都弥漫着宗教气息的西藏,寺庙随处可见
 
而这座寺
与拉萨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萨迦寺
一起被合称为西藏的三大艺术
它就是白居寺
 

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朝(1427年)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似乎许多来到日喀则的人,都会拜访白居寺。它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1
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众所周知,一般一座寺院都只有一个教派,而白居寺却是一座三派共存的寺院。

它原来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了萨迦、噶当、格鲁3个教派。(了解西藏旅游线路,可添加梅朵微信8010000咨询)

 
不知先人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才使得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于白居寺中,每个教派都拥有数个扎仓,众多教徒。这种现象在藏区十分罕见,因而白居寺在西藏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2
刻在萝卜上的塔
传说当年,江孜贵族热丹衮珠帕想要修建一座类似拉孜县觉囊寺的佛塔(该佛塔和西藏大部分佛塔都不一样),于是他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叫克珠杰的人。

克珠杰早年在萨迦学习佛法,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佛法大师。热丹衮珠帕请来了克珠杰,将修建寺庙的事情全权交给克珠杰来做。可当时,建塔的匠人并没有见过觉囊寺。

克珠杰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派匠人带上萝卜前往觉囊寺,将觉囊寺的样子刻在萝卜上,然后带回来给匠人看。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别干燥,拿回来的萝卜已经干瘪了,觉囊寺的样子也干缩变形了。于是他们照着觉囊寺的样子,又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于是就有了后来了的白居塔。

 
3
“十万佛塔”
白居塔体量庞大,塔刹庄严,由77间佛殿、佛龛和经堂组成,被称为西藏塔王。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

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高9层,高42.5米,由塔基、塔腹、覆盆、塔幢等组成。

塔座占地2200平方米,为四面八角形,有5层,线条明快,式样别致,庄严稳重。塔内底层有佛殿20个,五层有佛殿4个,即:北、西、南、东无量宫殿。

5层塔座之上为圆形塔瓶,塔顶为铜皮包裹的锥形十三天。全塔下大上小,遂层递收,开有108个门,实辟佛殿76间,门楣饰有异常精美的象、狮、飞龙的浮雕。

“费黄金3666两、银器25件、水银2000两、金箔1050卷、铜1055克、青稞2553钱。食用青裸1007000克、酥油48500克、珠宝、酥油、衣物、食具、粮、米等(价值)12400钱……”(出自《江孜法王传》)
这些看起来有些令人瞠目的数字,记述的正是白居寺中一座宝塔初建时的盛景。

这里的建筑艺术,不但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它的壁画也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

据藏族学者熊文彬的研究和统计,从塔的一层至塔幢各殿,共绘制有佛、菩萨、金刚、度母、祖师等各类画像27529多身。于是有了“见闻解脱十万佛塔”的美誉。它的正名菩提塔人们倒不大提起。
<<  滑动查看罕见图片  >>
4
万人撒糌粑
西藏粮仓在日喀则,日喀则粮仓在江孜,地处西藏南部的江孜,地势平坦、日光充足,年楚河水千百年来滋润着这片沃土。

丰收的青稞制作的糌粑,在这里是最神圣的吉祥之物。

藏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竖经幡柱抛撒糌粑祈福活动就在白居寺广场举行。近万名群众参加这一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经幡杆立起后,寺外的群众也涌进了广场,人们向经幡杆抛撒糌粑粉末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会互道一声扎西德勒以示祝福,细细的粉末在空中纷纷扬扬,好像下了一场圣洁的白雪。场面十分壮观,十分值得一看。


(图文搜集整理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