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期欣赏富含西域色彩的维吾尔族服饰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这一期我们将踏上通往西藏的旅程,感受藏装独特的魅力,体会其不一样的文化底蕴,一起将文化光芒撒向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西藏七地市藏装合集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服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藏族的传统服饰

藏族传统服饰


大方得体的藏装
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文化,而作为藏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服饰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它因款式繁多、色彩艳丽、材质独特、形态多样、穿戴考究等特点广受国内外关注,也为当代服饰行业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灵感和想象空间。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了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如果说传统西藏服装更注重实用功能,那么标识性、审美性、记述性能也是其不可忽略的功能。藏装标识性功能以社会角色为参照,分为民众服装、僧侣服装、官员服装、贵族服装、军事服装五大类。
按照区域来划分,西藏服饰可分为阿里、贡布、山南、拉萨、日喀则、那曲、昌都服饰。其中,今卫藏一带(拉萨、山南、日喀则)的藏族服饰,男子藏袍为长袖,穿时下摆提的较高,衬衫为立领斜襟;女子多着裘巴普美(无袖藏袍)或裘巴普玉(有袖藏袍),内着直裾、无袖短衫“纨裘”,颜色以自己喜好定,已婚者系邦典。无论男女,这里的藏袍基本都是右衽,穿藏靴,喜戴花帽。这一带老年人藏袍的背部常有贴绣日、月等符号,被称为“甲规”,意味百岁老人。
最美尽在衣袖间



西藏七个地区的特色服饰
01
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服饰较多地保留了古格时期的风格,盛行糕皮袍,多以毛呢为面,领、袖、衣襟镶水獭皮,制作精细,装饰典雅。
02
贡布地区

具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地区、贡布江达县、米林县一带被称为贡布地区,这里林木繁多,湿热多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穿工布“果秀”,是无袖套服,一般用野山羊皮、熊皮或者黑氆氇制成,适合在林中伐木。
03
山南地区

被誉为藏文化的发祥地山南,被视为藏族的“民族之宗,文化之源”。同样山南的民族服装种类极其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山南地区的服饰,含有拉萨和日喀则两地的特点,各县服饰虽具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服饰式样、色彩、材料、制作、穿戴、佩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因而有这些特色的差异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西藏山南民族服饰。
04
拉萨地区

拉萨是具有“日光城”之称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其范围内的服饰,搭配较为讲究,色彩运用高雅的色调、装饰不求堆砌,妇女穿无袖长袍,藏语称为“曲巴普米”斜领衫,腰间系五彩细条纹“邦典”,佩带耳环、项链、手镯、戒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面料、色彩的选用要求较高,面料选用织锦缎、丝绸等垂感性较好的面料,并使衬衣、无袖袍邦典的色彩达到整体统一,协调美观大方。
05
日喀则地区

日喀则地区服饰基本式样与拉萨地区相同,但在装饰上有着自己的特点,男子藏装以黑白氆氇为主,头戴金丝帽或礼帽。妇女着无神藏袍,系五彩宽条纹“邦典”,外套由“邦典”料制成的坎肩称为“当扎”,着盛装时头戴“巴廓”,形状似弓。另外,腰钩是后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饰物之一,多为铜质和银质。
06
那曲地区

那曲地区地处藏北,气候寒冷,一年之中冰雪期较长,当地男女服装主要以光板羊皮毛藏袍为主,既保暖又防水。
妇女的藏袍在衣襟和下摆也有用黑绒镶边的红、绿、蓝三道宽10厘米左右的平绒装饰,头饰多梳成小辫,发辫上装饰有松石、珊瑚、贝壳、银币等,喜欢围色彩艳丽的头巾将脸部遮掩,戴礼帽或羊羔皮帽,腰间挂奶钩、奶勺、针盒、火镰、小刀等。
07
昌都地区

昌都地区地处西藏东部,历史上称为“康区”,这里的藏族也被称为康巴人。服饰特点厚重、华贵,装饰喜欢繁多堆砌,男女服饰同那曲地区较相似,男子藏袍镶较宽的织锦缎和水獭皮、虎皮、豹皮,头戴狐狸皮帽,头发与黑、红丝线扎成辫盘在头顶,胸前佩有多串珊瑚珠、佛盒,腰布斜挎腰刀,脚穿皮靴、白布裤。妇女衬衣袖子较长,发式也是无数的细辫,缀满珊瑚松石头顶戴有大颗密蜡珊瑚项珠。
彩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下一期为大家带来风格独具的彝族传统服饰介绍
敬请期待

人文学院新媒体中心
来源 | 石榴红少数民族特色团支部
文字 | 索朗宗吉
编辑 | 努尔阿地里、艾丽菲拉
责编 | 木拉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