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2019第四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在湖南省凤凰县开幕,为期一周的双年展将通过大型展览、系列讲座、学术研讨、纪录片展映、采风拍摄等活动,汇聚国内外的优秀民俗摄影作品和理论研究成果,该活动已成为中国摄影界重要学术品牌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宁夏摄影家李鹏创作的《转瞬之间南长滩》亮相本届双年展,该作品选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南长滩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场景,通过刻意的场域营造和语境表达,生动展现了“宁夏黄河第一村”人们与环境融入统一时空中的形态和面孔,留存了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宁夏影像“样本”。
此次南长滩影像作品亮相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是继本月中旬宁夏艺术摄影学会在银川举办《塞上黄河第一村——宁夏南长滩影像扶贫公益摄影作品展》之后,南长滩影像扶贫行动“2424南长滩驻地创作计划”的又一次成果展示。
据悉,宁夏摄影家邵永平创作的《部落人》、窦玉琴创作的《走出大山搬新家》专题作品也同时参加本届双年展。

展览时间:2019年10月26日-10月30日
展览地点:湖南省凤凰县游客服务中心二楼9号展区
主题阐释
南长滩是黄河流经宁夏的第一个村庄,这里地处黄河黑山峡谷深处,交通不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的一个贫困村。黄河水哺育的南长滩,传统古村落与田园牧歌式的景致交相辉映,村庄现有200余户人家,拓姓村民居多,据传是西夏党项族后裔。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人文风情,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深居黄河峡谷的人家,聆听亘古不变的涛声。每年汛期黄河成为阻断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障碍,这里的人们在极端的自然环境下,兢兢业业地继承祖业,养羊、种田、给果树追肥灌水。这里的人们注重家风家训,和睦相处、兴教育才。坚守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从奔流的大河汲取着一份澎湃力量,延续着历史文脉,彰显着文化自信。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强烈拓宽自己生存空间的愿望,他们希望更多地融入外部世界,而不受地理空间的局限。作品选取了南长滩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场景,使用移轴镜头左右偏移位置分别拍摄,将两张照片拼接合成一幅全景照片。主人公在照片中“转瞬之间”出现两次,尝试拓宽自己生存空间的可能,进行一次刻意的场域营造和语境表达,生动展现了与其相关联的人与环境融入统一时空中的形态和面孔,呈现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影像“样本”。

转瞬之间南长滩
李鹏作品 Photo ? LiPeng

穿越峡谷的人拓万吉,61岁,结伴本村村民穿越黄河黑山峡谷赶往远处△ 01

护林员
拓万杰,66岁,村护林员,月工资800元,负责看护全村范围的百年梨树、枣树△ 02

枣树的主人陈建玉,70岁,与老伴巡看自家枣树的长势情况△ 03

山坡上的人拓守银,34岁,带着孩子站在山坡上,远眺从村庄奔流而过的黄河△ 04

纳凉的人周杰成,45岁,在村部小商店门前与几位村民纳凉聊天△ 05

村干部拓守卿,54岁,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06

留守老人马永奎,78岁,经常与老伙伴们在村活动室聚会聊天,这里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07

刺绣的女人宋丙珍,59岁,与老伴在自家院落展示着手工刺绣品,村里的女人大多擅长刺绣△ 08

喂羊的男人周定发,40岁,与老父亲站在新扩建的房屋前喂羊,养羊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09

新房主人
陈建军,52岁,受惠于贫困村危房改造补贴政策,与老伴、孙子置身在即将建好的新房前△ 10

玩耍的孩子陈宝华,7岁,在中卫市区读书,与弟弟在奶奶家度过愉快的暑假生活△ 11

准大学生李彦烨,20岁,被江西理工大学录取,即将远离父母开启大学新生活,这个自治区级书香之家已培养出一个博士、两个大学生△ 12

摄影师
李 鹏
LiPeng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宁夏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摄影作品《舞动的长城》《闪光灯下的一百零八塔》等作品在中摄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奖;出版个人摄影专著《峡光魅影》《古峡往事》;举办《守望的天空》《行走西部》《遇见唐正闸》等个人摄影作品展;策展《朔地风骨》《塞上黄河第一村》等摄影展览;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全国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期培训班、第二期全国中青年人才库培训班学习;先后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万名摄影志愿者·万幅作品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宁夏文联授予全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塞上黄河第一村》摄影作品
△点击浏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平台原创或转载文章均已注明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注明“宁夏艺术摄影学会”版权信息地址:银川市兴庆区民族南街85号电子信箱:3224608926@qq.com联系电话:0951-60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