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海口 今日科创】发挥后发优势 建设智慧海南

【海口 今日科创】发挥后发优势 建设智慧海南

阅读量:3824473 2019-10-26


发挥后发优势 建设智慧海南
椰城创新云述评
评论员科兴
海南省委书记、省委深改委(自贸区工委)主任刘赐贵10月24日主持召开省委深改委第12次会议暨自贸区(港)工委第10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强调要坚持久久为功,着眼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长远需求,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加快构建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扎实推动“智慧海南”建设。
会议指出,“智慧海南”是海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智慧海南”对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的重大意义,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将“智慧海南”的理念、手段、技术等贯穿到各行各业各方面,引领推动高新技术全面应用。要坚持以推广和应用为核心,规划和设计同步推进,着眼未来需求超前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当前重点以推进5G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起到“筑巢引凤”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智慧海南”建设,高效协同规划推进各领域建设项目,切实增强信息资源共享的行动自觉,注重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创新打造数字经济,坚决守住数据安全底线,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自“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省就迅速出台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政策,把互联网产业作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切入点,推动了互联网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上缴税收大幅增长,产业加速成形成势。按照国际互联网发展特点观察,经济总量和传统产业并不占优势的海南,完全有机会发挥后发优势,做大做强互联网信息产业,建设领先全国的智慧岛。
 
1.刘赐贵:扎实推动“智慧海南”建设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月24日,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主持召开省委深改委第12次会议暨自贸区(港)工委第10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议指出,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将“智慧海南”的理念、手段、技术等贯穿到各行各业各方面,引领推动高新技术全面应用。要坚持以推广和应用为核心,规划和设计同步推进,着眼未来需求超前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当前重点以推进5G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起到“筑巢引凤”作用。
——海南卫视
 
2.海口引进遥感监测车  0.7秒“嗅”出尾气超标

“以往,机动车在过了免检年限后,每年年检都需要进行尾气检测,这样的固定检测,每年只有一次,无法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状态进行动态跟踪。”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科科长李杰峰近日告诉记者,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是现行应用较广泛的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采用光谱检测技术,可在不影响机动车行驶的情况下,快速监测尾气特征污染物。尾气检测需六七分钟,检测效率比较低,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如今,依托遥感监测车,仅用0.7秒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出尾气污染数值。
——海口日报
 
3.海南前三季度清洁能源比重提升

记者24日从海南省统计局获悉,海南省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打造海南清洁能源岛。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清洁能源发电量87.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3%,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比1月至8月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生产的主力军,约占清洁能源发电的80%,产量同比增长21.16%。
——海南日报
 
4.海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揭牌成立

10月24日,由海南国际仲裁院与省知识产权局联合成立的海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在海口正式揭牌。记者了解到,海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将专门调处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拓展知识产权仲裁市场,并在知识产权领域中推行仲裁制度,协助解决企业在商业活动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实务问题,发挥知识产权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南海网
 
5.全球首份6G白皮书出炉 人类生活将有巨大改变

今年3月,全球首届6G峰会在芬兰举办,会上拟定的全球首份6G白皮书——《6G无线智能无处不在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战》近日正式公布。白皮书认为,6G的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5G将提升10到100倍,到2030年,随着6G技术的到来,许多当前仍是幻想的场景都将成为现实,人类生活将有巨大变革。比如,智能手机将被轻量的眼镜替代,通过超高的网速实现“XR”服务,与我们的感官、运动无缝连接;3D图像的远程全息成为现实;数以百万计接入网络的自动驾驶车辆,将使得运输和物流都将更为高效。
——中新网
 
6.跨越6000年的冰川记录显示 南极冰架加速变薄 或将坍塌

根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24日发表的一项气候学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记录显示:几百年来,南极半岛东部的冰架一直在变薄,这或将导致冰架坍塌。地球上冰架的体积一直在减小,它们融化、断裂,甚至整个消失不见。在2017年,史诗级冰架——拉森C崩塌,曾引起全球沸腾,拉森C事件也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临界点”。研究人员认为,冰架加速变薄在一定程度上与南半球环状模(SAM)发生变化有关,这种变化驱动南极半岛东部西风变强、大气变暖和冰架消融,同时使海洋暖水进入韦德尔环流,这可能加剧冰架底部的消融。
——央视网
 
7.美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微生物群改变可能影响记忆学习能力

英国《自然》杂志23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团队详述了肠道菌群的破坏会如何影响学习行为。此前有研究认为,微生物群的改变与行为调节存在关联,但其作用机制一直不甚明了。这一最新研究发现了微生物来源的信号,可以改变相关的神经元功能和结构。科学家研究了微生物群对小鼠恐惧消退学习的调控作用。消退学习是指与某个提示相关的事件发生变化时,行为也随之改变的过程。
——科技日报
 
8.青藏高原最大水汽通道观测网络基本形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了解到,第二次青藏科考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考察分队正在西藏东南部进行水汽输送机制与亚洲水塔变化课题研究,考察分队在沿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架设水汽观测设备并获取数据,标志着青藏高原最大水汽通道观测网络基本形成。科考分队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中端、末端设置多个边界层综合观测站(探空、温湿廓线仪、地表观测),分析大峡谷水汽输送物理过程和影响水汽输送的关键物理量,填补了大峡谷水汽输送观测的空白。
——新华网
 
9.中国学者揭秘比邻星系统轨道特征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学者新近发表一项成果,揭示出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及其周围行星的动力学和轨道特征。这一研究对人类深入了解行星的宜居性以及行星系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团队利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比邻星周围存在两颗行星的情况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比邻星b公转轨道的半长轴在0.02至0.1天文单位之间,轨道偏心率上限为0.4,而比邻星c的偏心率上限为0.65。两颗行星公转平面不重合时,其轨道夹角小于50度。
——新浪网
 
10.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上述联合团队的科研人员以一株可异养培养的富油栅藻为研究对象,通过过程优化,尤其是精准的葡萄糖浓度控制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该富油栅藻的超高密度培养。结果显示,在实验室和中试发酵罐放大条件下,栅藻最高细胞干重分别达到每升286克和283.5克。
——中国经济网
文章转自:椰城创新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