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鼓舞 |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二度来厦!

鼓舞 |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二度来厦!

阅读量:3831409 2019-10-27



由香港诗歌节基金会主办的第六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将于2019年11月19日至24日在香港举行,随后诗人将赴内地十个城市与诗迷见面,接力传播诗的魅力。
厦门站2019/11/28-30
本届诗歌之夜的主题为“言说与沉默”。创办人著名诗人北岛为本届诗歌之夜作序时写道:哲学家把可说的弄清楚,诗人把不可说的表现出来,哲学止步的地方正是诗歌的开端,对于不可言说的,诗歌是一种可能。本届应邀的诗人也将对这一主题作出创作和诠释。
创办十周年,出席诗人数量创历届之冠
2009年创办,“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迄今正好10周年。本届应邀参与的诗人、音乐家、翻译家、学者等人数更是创下历届之冠,五十多位世界知名的诗人与音乐家将齐聚香港,以诗歌碰撞音乐、现代舞、视觉艺术等多媒介元素,迸发一系列沉浸式的丰富体验。香港主场活动结束后,11月25至30日,十座内地城市将接力继续诗歌雅叙,延续诗兴。
IPNHK的精彩活动,包括多场朗诵会及讨论会
参与“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9”的诗人来自四大洲不同语系的国家和地区。来自欧洲的十三位诗人当中,有三分之二是东欧诗人。九位亚洲诗人当中,有六位来自包括内地、香港、台湾等华语地区。美洲来的有五人,中东地区的有二人,非洲的有一位。除了诗人的身份,他们当中也有学者、翻译家、文学家、记者、视觉艺术家、女性主义者和工人等其他角色,这些社会身份都和他们的诗作有着深刻的联系。 国际诗歌之夜期间,将举行六场诗歌朗诵会与多场诗歌讨论活动,一众诗人、翻译家和学者将与广大的诗歌爱好者交流与作学术讨论。会上使用包括英语在内的多种语言交流,从翻译、哲学、抗拒的状态、性别、人工智能等各个主题来探讨诗歌。朗诵会和讨论会均免费入场,名额有限,欢迎公众报名参加。报名方法可留意诗歌之夜官方网站www.ipnhk.org及各官方社交媒体。
IPNHK2019诗歌出版物,即将推出
 香港诗歌节基金会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十周年》诗选及三语诗歌手册套装亦将在国际诗歌之夜期间公开发售。
卓别林、蔡雅艺领衔强大音乐人阵容,与诗对话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历来有音乐与诗对话的传统。2017年第五届的开幕音乐会请来内地摇滚教父崔健,民谣诗人周云蓬等出席演出。今年的国际诗歌之夜,音乐总监李劲松邀请了十多位不同风格与文化背景的音乐人,策划了一连五场别出心裁的音乐会,除了为诗迷与乐迷带来现场音乐表演外,音乐人也将有机地加入到诗人的朗诵会,即兴为诗赋乐。
IPNHK2017开幕音乐会,崔健唱破“天机”
 
开幕音乐会将由欧洲实验电音大师克里斯托弗·卓别林(Christopher Chaplin)与箜篌(kōng hóu)音乐家吴琳、古琴音乐家刘希彦、波兰新媒体艺术家米路什·卢澄斯基(Milosh Luczynski)和音乐总监李劲松共同带来。他们将演出一幕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声音与多媒体艺术交融共汇的现场音乐。克里斯托弗·卓别林是默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儿子,他将实验电子与室内现代音乐、古典主义文本相结合,交织出一种高密细致的诗意气氛。 闭幕之夜则安排了两部独立电影的放映及现场配乐。从2017年第五届开始,国际诗歌之夜便增加了与出席诗人或音乐人相关的电影的放映环节。计有第五届带来崔健执导的《蓝色骨头》香港首映后,这届十周年活动也将有两部独立电影的放映。重头戏是,中国摇滚诗人张楚执导的独立短片,将在香港作全球首映,音乐总监李劲松将联同歌手高樱等,为张楚的影片作现场配乐。另外一部放映的影片,则是威尼斯双年展委任作品《三元里》,以广州城中村作为记录与镜头漫游对象的一部纪录片。国际诗歌之夜音乐总监李劲松正是当年《三元里》的音乐配乐者。放映当晚,李劲松将再次重现该片的配乐创作,并且是现场即兴的方式,甚至可能与本届诗人和音乐人一同作“复刻”与“再创作”,值得留意。 其他出席的音乐人还包括曾获意大利鲁尼兹亚音乐奖的新疆歌手高樱、泉州南音传承人蔡雅艺、香港制造的一才锣鼓,欧洲电子传奇组合SUN ELECTRIC主脑Tom Thiel,古琴演奏家李凤云等。除此之外,现代舞者曾景辉,以及由8位小朋友组成的儿童芭蕾舞团也将加入与诗人和音乐人的互动当中,继续探索诗歌的可能与不可能。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9 出席诗人
 
安娜 ? 露易莎 ? 阿玛拉尔
Ana Luísa AMARAL(葡萄牙)
扬 · 瓦格纳
Jan WAGNER(德国)
恩尼斯特 · 维茨纳
Ernest WICHNER(德国)
安纳斯塔西斯 · 威斯托尼迪斯
Anastassis VISTONITIS(希腊)
马克西姆 · 阿梅林
Maxim AMELIN(俄罗斯)
玛丽亚 · 丝蒂潘诺娃
Maria STEPANOVA(俄罗斯)
托丝 · 克里斯蒂娜
T?TH Krisztina(匈牙利)
马丁 · 索罗楚克
Martin SOLOTRUK(斯洛伐克)
阿列斯 · 斯特格
Ale? ?TEGER(斯洛文尼亚)
安娜 · 里斯托维奇
Ana RISTOVI?(塞尔维亚)
马杜拉
MATHURA(爱莎尼亚)
安娜 · 布兰迪亚娜
Ana BLANDIANA(罗马尼亚)
米若什 · 别德日茨基
Mi?osz BIEDRZYCKI(波兰)
萨奇达南丹
K. SATCHIDANANDAN(印度)
四元康?
Yasuhiro YOTSUMOTO(日本)
黄有源
HWANG Yu Won(韩国)
毛子
MAOZI(中国内地)
余幼幼
YU Youyou(中国内地)
郑小琼
Zheng Xiaoqiong(中国内地)
周云蓬
ZHOU Yunpeng(中国内地)
钟国强
Derek CHUNG(中国香港)
杨佳娴
YANG Chia-Hsien(中国台湾)
雷纳托 · 桑多瓦 · 巴希加卢波
Renato Sandoval BACIGALUPO(秘鲁)
简 · 博文
Jen BERVIN(美国)
弗罗斯特 · 甘德
Forrest GANDER(美国)
路易斯 · 杜普蕾
Louise DUPR?(加拿大)
塞尔希奥 · 莱蒙迪
Sergio RAIMONDI(阿根廷)
塔明 · 阿尔巴霍迪
Tamim AL-BARGHOUTI(巴勒斯坦)
阿巴斯 · 贝多恩
Abbas BEYDOUN(黎巴嫩)
苡若玛 · 恩梅彬忧
Ijeoma UMEBINYUO(尼日利亚)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十周年 出席音乐人
克里斯托弗 · 卓别林 Christopher Chaplin(英国)吴琳 Wu Lin(中国内地)李劲松 Dickson Dee(中国香港)刘希彦 Liu Xi Yan(中国内地)米路什 · 卢澄斯基 Milosh Luczynski(波兰)高櫻 Cheri Gao(中国内地)汤 · 蒂尔 Tom Thiel(德国)蔡雅艺 Cai Yayi(中国内地)李凤云 Li Feng Yun(中国内地)一才锣鼓 The Gong Strikes One(陈志江+李劲持)(中国香港)曾景辉 Terry Tsang(中国香港)TRANSFIGURATE(中国香港)儿童芭蕾舞团(中国内地)
回顾2017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厦门站】


嘉宾简介
北岛
  1949年生于北京,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现居香港。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1978年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担任主编至今。作品被译为三十余种文字出版,中国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自1987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2007年以后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获得多种国际文学奖项及荣誉。著有诗集《北岛诗选》、北岛集(9种:《履历:诗选1972—1988》、《在天涯:诗选1989—2008》,小说《波动》,散文集《时间的玫瑰》《古老的敌意》《城门开》《青灯》《蓝房子》《午夜之门》),译著诗集《现代北欧诗选》等。
  2009年创办「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国际诗歌节。诗歌节每两年举办一次,2017年为第五届。
谷川俊太郎

  1931年生于东京,为著名哲学家谷川彻三的独生子,日本最富盛名的当代诗人之一。高中毕业后,决定不再升学。于1952年出版首部个人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随后创作近70部诗作集,并囊括日本各大文学奖。并从事散文、广播与电影剧本、儿童图书的创作。
  曾翻译《鹅妈妈童谣》,长期担任《花生漫画》连载的翻译工作。曾在美国、爱尔兰、英国及中国朗诵诗作,多部诗集被译为英文,如《二十亿光年的孤独》《62首十四行诗》《关于爱》《寂静伴我》《午夜厨房我只想与你倾谈》《定义》《可口可乐课程》《天天的地图》《忧郁顺流而下》《赤裸》《关于赠人以诗》《不谙世故》及《极简》。英文版《谷川俊太郎诗选》于1983年在美国出版,《谷川俊太郎:诗作选》于1998年在英国出版。近作《锺情》(SUKI)出版于2006年5月。
平田俊子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生于岛根县,毕业于立命馆大学文学部。1983年获得第一届《现代诗手帖》「现代诗新人奖」后,引起诗坛关注。
  198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报恩的薤》以来,相继出版有《大西洋极乐世界裡的水盐味淡!》《同夜晚胖的女人》《快活夫妇》《信转雨》《现代诗文库?平田俊子诗集》等诗集。其中诗集《终点站》获得「晚翠诗歌奖」、《诗歌一星期》获得「萩原朔太郎诗歌奖」。另外,还出版有多部小说集,其中《两人乘坐》获“野间文艺新人奖”,以及散文集《昨日的露珠》和戏剧集《走运的收音机》等。
  2016年最新诗集《戏言的自由》获得第26届紫式部文学奖。2003年曾与诗人谷川俊太郎、作家高桥源一郎三人合出的《活在日语中》一书中,以每人创作一篇小说、一首诗和写一个剧本之创意,给日本文坛带来了不少新的刺激。她的诗歌作品「在让故事性与诗歌的形式相抗衡的同时,以卓越的幽默感把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恐怖表面化」。1999年在NHK电视台举办的全国规模「诗歌拳击」比赛中,以语言和即兴诗作击败诗人白石嘉寿子获胜而成为日本媒体一时关注的话题。
哈维尔?贝略

  从马德里孔普鲁腾塞大学获西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智利大学拉丁美洲及智利文学助理教授。第一本诗集La noche veneosa出版于1987年,此后诗作得到广泛的发表、收录及翻译。1992年获任Pablo Neruda基金会成员。曾获奖项包括Gabriela Mistral市政文学奖(1994)、Jaime Gil de Biedma国际诗歌奖(1998)、Juan Ramón Jiménez西语美洲诗歌奖(2006)、Pablo Neruda诗歌奖(2007)等。
田原

  旅日诗人、日本文学博士、翻译家。1965年生于河南漯河,90年代初赴日留学,现为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教授。
  先后出版有《田原诗选》《梦蛇》等五本诗集。在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地区和美国获得过华文诗歌奖。2001年用日语创作的三首现代诗获日本首届“留学生文学奖”。出版有日语诗集《岸的诞生》《石头的记忆》《田原诗集》《梦之蛇》等。其中《石头的记忆》2010年获得日本第60届“H氏诗歌大奖”。2013年获国内第10届上海文学奖,2015年获得海外华文杰出诗人将等。主编有日文版《谷川俊太郎诗选集》(三卷),在中国国内、新加坡、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翻译出版有《谷川俊太郎诗选》(12册),《异邦人――辻井乔诗选》等。发表有中、短篇小说和大量的日语论文。编选有两册日文版《中国新生代诗人诗选》(竹内新 译)等。出版有日语文论集《谷川俊太郎论》(岩波书店)等。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德、西班牙、法、意、土耳其、阿拉伯、芬兰、葡萄牙语等十多种语言,出版有英语、韩语和蒙古语版诗选集。曾先后应邀参加法国驻日本大使馆举办的诗歌之春、东京国际诗歌节、哥本哈根安徒生国际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冰岛诗歌节、首尔国际写作周、台北诗歌节等。
Lucas Klein(柯夏智)

  本科毕业于美国明德大学(Middlebury College)中文系,2010年获耶鲁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学系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助理教授。
  柯夏智博士2008年参与合编了埃玄拉?庞德和厄内斯特?弗诺罗塞的著作 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 A Critical Edition 并由Fordham University Press出版;2011年与美国诗人 Clayton Eshleman 合译出版北岛诗歌选集,并连续两年担任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活动的英文翻译编辑工作;2012年其翻译并由美国新方向(New Directions)出版社出版的西川诗选《蚊子志》(Notes on the Mosquito)被美国最佳翻译书籍大奖题名,并获得了Lucien Stryk亚洲文艺翻译大奖。柯夏智博士目前正在从事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及当代诗人芒克的翻译工作。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十周年 厦门站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厦门站2019活动将于11月28-30日举行,详情请关注「鼓浪读诗」的信息发布。

诗意厦门·鼓浪扬帆
gulangdushi@sina.com
综合/国际诗歌之夜&纸的时代
编辑/ W.J.Queen

更多,点击文尾阅读原文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