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厉害了!这个奉新干洲人,受到国务院表彰!你认识吗?

厉害了!这个奉新干洲人,受到国务院表彰!你认识吗?

阅读量:3836063 2019-10-27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热烈祝贺我院耳鼻喉科  余洪猛同志
荣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
“模范个人”称号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66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81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我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兼耳鼻喉科副主任余洪猛同志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余洪猛,江西奉新干洲人。
该图为余洪猛(左二)在藏区查房
余  洪  猛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名党员,余洪猛同志敢为人先,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加入到上海市首批“组团式”援藏的队伍中去。他凭借精湛的医术,携 “氧气瓶”勇攀高原医疗“珠峰”,授人以渔,创高峰论坛打造藏区医疗人才精英队伍。
与高反较劲 在藏区修行
2015年8月22日下午,作为队伍中职称最高、资历最老的一名医生,余洪猛同志来到了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由于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干燥,余洪猛同志强忍着缺氧、头晕、胸闷等高原反应,每天晚上靠服用安眠药和保心药丸才能入睡。他经常乐观地对自己说:“我是来西藏修行的。”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余洪猛同志不仅仅要感受高原反应带来的头晕胸闷,还要忍受着缺氧带来的痛苦。他一直是一个喜欢与时间较劲的人,在上海最拼的时候一天能做16台手术,可是到了西藏,他做完一台手术后才发现自己的手指因为缺氧变成了灰黑色的,这种症状在赶紧抱着氧气瓶大口吸氧后才有所缓解,后面的手术也只能一边吸氧一边进行手术才能支撑下来。
授人以鱼同时授人以渔
在援藏期间,他凭借精湛的医术,携“氧气瓶”勇攀高原医疗“珠峰”,授人以渔。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鼻科专长,开展了西藏地区首例鼻背肿瘤切除+肌蒂皮瓣修复手术和首例经鼻内镜下的垂体肿瘤切除手术,为当地外鼻肿瘤切除加缺损修复技术和鼻-颅底肿瘤切除技术掀开了新篇章;他与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讲授医疗教学示范课,取得良好效果。
再入藏区 心系藏民
2018年6月10日,余洪猛同志再次来到西藏日喀则,参加了在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暨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医学珠峰论坛》,并携手众多上海医院知名专家,与日喀则市卫计委、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同道们,共同研讨促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强三甲、重管理、惠民生”工作。余洪猛同志在论坛上作了《“组团式”援藏助力耳鼻喉科发展》的报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了通过“组团式”援藏给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带来的变化,他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在论坛期间,余洪猛同志还参加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为当地居民进行的义诊活动,短短的2小时为45位患者作了义诊,还为1位患者开通了来上海治疗的绿色通道,并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会诊和门诊手术等。
输血变造血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援藏伊始,余洪猛同志就从医疗、教学、科研入手,有针对性地为当地的耳鼻喉科学科建设制定了三年的“鼻颅底外科-咽喉及头颈外科-耳显微外科”援藏医疗工作计划,得到我院的大力支持,经过三年努力,顺利实现了从“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的巨大转变。
他组织开展的“2016年西藏自治区首届内镜鼻颅底外科学习班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开创了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开展高水平医学论坛的先河。为大力促进西藏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和深化内地发达地区和西藏边远地区的医疗技术合作与交流、通过提高西藏地区医疗水平推动“健康中国”的进程,为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的援藏目标,余洪猛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所有援藏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已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能独立开展一些较高难度的耳鼻喉科手术。余洪猛同志也获得“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先进个人”称号以及西藏自治区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称号。
看着老乡被国家表彰
我骄傲,我自豪!
为余洪猛医生点赞!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