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四川合川县虎头寨刘氏——刘氏文化

四川合川县虎头寨刘氏——刘氏文化

阅读量:3848510 2019-10-27



虎头寨,位于合川市钓鱼城办事处思居村东南,山石崛垒。踞嘉陵江与渠江交汇处,扼嘉陵江内水,山形如虎,吞吐云气。山岩有一巨石形似虎头,人称虎头岩;猛虎横卧丘陵,昂首西望,尾迤嘉渠。站在虎头寨上,俯瞰大江平川,嘉渠争流,奔腾之势,浩浩荡荡。远山近水,村廓烟霞,合阳全貌,尽收眼底。山西面山径曲折,流泉叮咚,亭台楼阁,翠竹辉映,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山玩水、呤诗作赋的好地方。有始建于明代中叶石泉庵、三清观,现已建成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石泉渡假村和龙泉山庄。
有文字记载:虎头寨在四川合川县西南,明玉珍据蜀,县人董孝友守劫石坪虎头寨相搞,保全一方。虎头寨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虎头寨金星顶最高海拔高度331米,与驰名中外的古战场遗址钓鱼城隔江相望,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虎头寨上方圆1公里,地势平坦,建有虎头城门、和尚城门、水城门、城门洞、柴山门、大寨门共六道城门。
六道石砌寨门建于险要路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公元13世纪,蒙古三路大军伐宋,钓鱼城军民英勇抗敌。“蒙军屯集于合州境内的渠口、鱼村、云门山、虎头山、石子山等地。咸淳八年(1272年),蒙古东川统军合剌,于渠陵江之北的云门山、嘉陵江西岸的虎头山立二寨,进一步扼制钓鱼城。咸淳九年,张珏遣卒暗渡嘉陵江平阳滩(今花滩),越寨70华里,纵火烧毁了蒙军设在合州境内的金子沱造船场和蓄积粮资,才迫使蒙军撤云门、虎头山之围。
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后,湖北战乱不休,大量湖广人,特别是麻城孝感人陆续迁川。湘中刘氏族谱<<刘氏原委>>说:“祥则居邵邑斛木山,传四世南卿公卒,葬寨上佳城,犹巍然在望.明崇祯间,三山合修谱谍,太冗,多厄兵燹,唯潮水塘永祥家藏有遗稿可查.南卿公生五子,曰麒`麟`虎`龙`凤,有迁鄂之麻城而居焉。” 
有刘氏族谱记载:“我支刘氏入川始租刘建川就是在明末清初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来四川省合川的,但川公留给四子刘忠兴的因家中失火而毁失,致使刘吉祥公以下到刘建川公的历史无从稽考。” 另有刘氏记载:“刘氏来到四川省合川县白云贯村虎头寨定居。当时给刘家封了二十个字辈,“先、贤、少、进、运、继、启、克、昌……在合川虎头寨插占为业,祖辈四人约20亩土地,靠务农为生,一干就是几辈人。到了我爷爷那一辈,才从虎头寨下山到合川县城做工,当店小二,做布匹生意。在合川塔尔门外东京沱开办织布厂,有木制织布机30多台,请有工人30……”
据刘海云(书名刘运福,生于1921年11月29日,虎头寨刘氏家族后代)介绍,虎头寨大姓刘家,都是湖广填四川迁移过来。始祖刘尚训携三子刘三都、刘三渔、刘三竹上川,到刘海云辈,已有八辈历史。刘氏族谱共60字:孔莆贵子应,王受得璧大,定志守廷朝,臣元尚良遵,先贤肇景运,继启发昌明,敦本传家训,承心自进诚,宗夫观履节,谦选郡衡州,丰豫咸思碎,同仁福太灵。解放前,刘姓刘建渝、刘瑞虎、刘需唐皆为虎头寨绅粮,占地20至500担谷不等。在虎头处建有虎头大院子,内设24个天井,因雇农陈国华失火,将大院化为灰尽。
民国初期,合川是重庆北部屏障,是军阀征战川东的主要战场之一,军阀混战时期合川成为战争的重点。兵匪为患,庶政废驰,民不聊生,大富人家纷纷聚居山寨。民国2年至6年,刘湘驻合川,曾囤兵虎头山下。虎头寨绅粮刘心武(约出生于1875年,解放后(五几年不详)去逝,年龄80有余),与刘湘同为家族之交,曾组织维修山寨城门。当时,全县筑有大小山寨近百处,其中大寨子有三汇乡的老寨子,安全的郭家岩,官渡的天平寨,双凤的颧顶山,太平的冠山顶。少则住几十户,多则住几百户,天平寨700多户,3000多人。这些寨子设有首领,管事,议事公堂,商店、学校、娱乐场所,还备有自卫武器和寨丁。围山为城,外人不得进入,许多一般的富户则筑碉堡而居。他们雇请家丁,购买枪弹,自备武器,形成大大小小的山头。
山下虎头寨,岩风来虎啸,岩下石泉庵,江雨过龙腥。石激湍声成虎吼,泉涌清响作龙呤。藏龙卧虎之地,必定人杰地灵。虎头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艰苦创业,辛苦耕作,现已是楼房林立,翠竹掩影,到处是一派新农村的美丽图画。虎头村是合川的黄葱基地,黄葱品牌驰名合川,现已成为地方特色产业。虎头寨上肥沃的土地、美丽的自然风光、朴实的农耕文化、勤劳善良的人民,正以满腔的热情欢迎您的光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