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是重要的化工新材料之一,被誉为“工业味精”和“科技催化剂”。本世纪初期,我国规模化有机硅生产技术取得突破,行业迎来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成功发起有机硅反倾销,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2018年我国有机硅(折硅氧烷)产能、产量及消费量达到130.7万吨/年、113万吨和104.5万吨,均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在总量持续扩张的同时,行业发展也出现了新问题,需要主管政府部门和全行业高度重视。
1
单体面临再次过剩风险
据SAGSI统计,截至2019年7月,国内已披露的有机硅单体拟在建项目产能624万吨/年,约合硅氧烷300万吨/年,相当于我国现有总产能的2.2倍,2018年消费量的2.8倍。预计在2020年、2021年将分别有约60万吨/年的新增单体产能释放,2022年之后至少还有150万吨/年的单体产能释放。从历史上看,受2006年有机硅价格暴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后我国出现过一轮有机硅产能快速扩张,2006年我国单体产能约35万吨/年,2007年增加至70万吨/年,2012年达到220万吨/年。随着新增产能快速释放,有机硅价格一路走低,自2009年有机硅单体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并持续至2016年,行业经过了近7年的痛苦调整才得以消化过剩产能。
假定目前已披露的新建产能有50%可以实现,并考虑到开工率及出口等因素,预计有机硅单体2020年将重新过剩,并需要至少6至7年才能重新消化掉过剩产能。
1
有机硅价格回归是大趋势
本轮新增投资主要受2016年以来有机硅供应不足,基础原料价格暴涨的刺激而产生。但综合来看,维持有机硅价格高位的理由并不充分,随着有机硅市场容量逐步扩大,有机硅特别是基础原料价格将回归到合理水平。
1.国内市场增长从高速转向平稳本世纪初是我国有机硅消费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自上一轮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步退坡,以基建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有机硅市场消费结构加快调整,消费增速下滑明显。据SAGSI统计,2001-2013年我国有机硅消费量年均增速约21%,2014-2018年则仅为8.8%,其中2014、2015年市场增速约6%。
2.国外经济放缓影响出口市场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逐步复苏并拉动有机硅需求,同期国外有机硅供应因装置退出有所减少,从而推动我国由有机硅净进口大国转变为主要净出口国。受到美国贸易单边主义及世界经济周期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出现走弱迹象,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我国有机硅产品的出口。IMF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17年近4%的顶峰和2018年的3.6%进一步放缓至3.3%。2018年8月,美国将我国出口的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3910)关税提高至25%。2019年1-5月,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实物量)的出口量为9.9万吨,同比下降10.8%,是十多年以来首次出现出口同比减少。
3. 局部市场面临法规风险独特的结构赋予有机硅材料优异的稳定性,也使其面临难以降解而导致的法规问题。虽然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但不可避免的对部分有机硅的传统消费市场造成了影响,如日化领域。2018年1月,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公告要求限制并在2020年1月后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有机硅环体D4/D5的浓度≥0.1%的淋洗类个人护理用品;6月,ECHA将D4、D5和D6纳入REACH法规附录14的高关注物质候选清单;2019年1月,ECHA公告建议限制或禁止D4/D5/D6浓度>0.1%的涂抹类个人护理产品和其他部分产品上市,还建议限制含D6浓度>0.1%的淋洗类化妆品上市。单一环体残留量>0.1%的硅橡胶等聚合物今后也将面临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