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梁维特:澳门暂未有关於建立证券巿场的报告交予中央

梁维特:澳门暂未有关於建立证券巿场的报告交予中央

阅读量:3628738 2019-10-21



點擊上方 “大灣區發佈”,或 
搜索“bayareatimes” 可訂閱哦!
 

【大灣區時報訊】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近日向記者表示,已聘請一家國際知名的機構研究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關於最新進展及推出時間表的問題,梁維特表示上述機構不僅研究澳門市場,也正在對周邊的金融機構進行瞭解研究,同時必須與國際規矩接軌。當報告出臺後,金管局會審慎研究報告與澳門實情如何結合。梁維特明確表示,目前特區政府暫時沒有一個關於建立人民幣計價結算證券巿場的有關報告交予中央。
【此前報導】
澳交所劍指人民幣離岸市場  
六大交易所有望多元發展
  澳門證券交易所貌似呼之欲出。
  在10月12日的第八屆嶺南論壇上,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表示,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
10月13日,澳門金管局表示,已委託國際顧問公司對此開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工作正有序進行。受此消息影響,14日,粵港澳地區金融股表現強勢,賢豐控股(3.840, -0.20, -4.95%)(002141.SZ)、恒基達鑫(6.380, -0.71, -10.01%)(002492.SZ)、越秀金控(9.470, -0.36, -3.66%)(000987.SZ)、華金資本(14.500, 0.49, 3.50%)(000532.SZ)等個股均漲停。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經聚集了深交所、港交所兩大交易所,澳交所定位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這也是與其他交易所的最大不同之處。
    14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任志巨集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澳門設立交易所已經謀劃很久,《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澳門探索以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市場,這都在國家總體規劃戰略之中。
  同一天,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澳門交易所的方案極有可能很快實施,這是一個不同於滬深港的全新交易所,性質是人民幣離岸市場,是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粵港澳灣區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將來拓展空間非常大,離岸人民幣債券、股票都可以做。
打造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
  目前,我國已擁有5個證券交易所,北京擁有新三板,香港則是港交所,臺北擁有臺灣證券交易所,上海和深圳分別為上交所和深交所。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占兩席—香港和深圳分別擁有港交所及深交所。
  據官網顯示,上交所成立於1990年,截至今年10月14日,擁有1525家上市公司(含科創板),總市值達34萬億元;深交所成立於1990年年底,截至10月14日,擁有上市公司2184家,總市值22.57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深市股票成交金額38.8萬億元,股票籌資額2076億元。
  從定位看,在科創板開市之前,上交所定位為主板市場,主要為大型企業服務;深交所定位為中小板市場,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促進科技創新企業、民營企業、成長型企業做大做強,全力打造國際領先創新資本形成中心。
  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併組成香港聯合交易所。截至2019年10月11日,港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為2400家,總市值31.07萬億港元。港交所更為國際化,歡迎世界各地企業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上市。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2013年1月16日揭牌運營,它的定位是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為目標,服務創新型民營中小微企業。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融資174.15億元。截至今年9月30日,新三板掛牌企業總家數9235家;前三季度總成交額602.57億元,較2018年同期下降14.75%。
  在各大交易所的競爭中,澳門的交易所該如何差異化發展?這是多方關注的重點。從定位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也就是說,澳門交易所可以允許企業以人民幣而非澳門當地貨幣為發行融資貨幣和交易計價貨幣。
     10月14日,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澳門交易所長期定位於打造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短期可能將側重發展債券業務,與內地兩家證券交易所以及港交所實現錯位競爭。
  澳門金融管理局也表示,考慮到澳門鄰近已有多個成熟的金融中心,澳門要在此領域有所突破,達至錯位發展,必須充分瞭解自身的優勢。因此,該可行性研究將以“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原則,並根據國家對大灣區的戰略部署作整體性的考慮。
  “澳門先前一直全力推動的是包括融資租賃、中葡人民幣清算和財富管理在內的特色金融產業發展,本次澳門交易所的成立必然極大地豐富特色金融的內涵。”陳文表示,正常情況下,相對於香港交易所而言,澳交所靠自身不太可能發展為全球領軍的證券交易所,更多應該被立足為澳門與葡語國家之間、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地區資本市場溝通的平臺。
  任志宏也分析稱,澳門雖然說是微觀經濟體,但經過500多年的發展,和世界葡語國家保持很好的發展、合作關係,而且澳門經濟、金融最大的特點是自由和多元,特別是與葡語、拉丁語系衍生的相關國家保持友好往來;另外,澳門經濟和金融市場沒有任何的歷史包袱,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貨幣交易,設計、交易成本較低。
  “澳門交易所採用人民幣結算,非常類似於內地的滬深交易所。但是澳門交易所所有的投資者都可以是境外的,市場的國際化程度更高。澳門交易所與其他交易所更主要還是互補,它不會是重複,一定是更高格局的交易所。”董登新解讀稱。
    14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成立澳門交易所主要是為廣東等地的高新技術企業服務,現在粵港澳大灣區有深交所和港交所,但是廣東有4.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僅約600家,這遠遠不夠。
  “澳門交易所在定位上應該與深港交易所差異化發展,鼓勵科創企業在澳門上市,這是一個發展機遇;澳門也有一些離岸人民幣,可以把它作為離岸人民幣的交易場所,相當於離岸人民幣的‘納斯達克’。”楊德龍說。
海外人民幣資產回流的重要通道
  澳門成立交易所,對於澳門乃至大灣區,甚至人民幣國際化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陳文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澳交所成立的意義體現在:一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為人民幣離岸市場提供新的投資管道;二是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部署,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三是支持澳門經濟發展,尤其是改變澳門目前單一的產業結構,幫助澳門特區政府實現“發展澳門特色金融業”的戰略規劃。
  發展金融行業一直是澳門尋求突破的方向之一。目前澳門最主要的產業是博彩業,產業結構較為單一,成立交易所的意義重大。
  去年12月12日,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成為澳門特區首家提供債券登記、託管、交易及結算業務的金融機構,填補了當地金融市場的空白。不過,該交易所的定位仍主要是債券發行的金融交易平臺,並不包含股票交易。
  此前,澳門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打造澳門證券交易所,發展澳門特色金融服務,有利於拓展本地金融市場的投融資管道,實現澳門金融產品多元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澳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澳門也將持續完善澳門金融市場的軟、硬基礎設施,加強澳門與內地的金融合作,穩步推進本地金融服務全方位發展。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澳門交易所的成立,意味著增加了一個海外人民幣資產回流的重要管道。陳文表示,澳門的交易所以人民幣計價,是一個有效實現海外人民幣資產很好的投資回流的管道,參與國內經濟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海外人民幣高達2萬多億元,這部分人民幣如何有效回流,平臺非常重要。澳門交易所是很好的投資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海外人民幣資產能享受到大灣區高科技和前沿科技發展的紅利,非常有價值。”陳文說道。
  董登新也分析稱,這意味著多了一個離岸人民幣投資的通道,相當有魅力,“現在離岸人民幣是很龐大的,它們也需要尋找投資場所,但進內地有很多外匯管制。如果澳門有一個高度自由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將會非常樂意進行資產配置、投資、交易”。
  陳文解讀稱,相比香港而言,無論法律制度、資金進出自由以及稅費制度方面,澳門都沒有明顯短板,如果被中央賦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重任,在相關政策資源傾斜下,澳門交易所能夠通過深耕人民幣離岸市場,實現彎道超車,確定在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領軍證券交易所的地位。
  隨著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澳門交易所將迎來大發展。

廣期所也要來了
  在當天的會議上,何曉軍還透露,廣州期貨交易所的設立事宜已經在部門徵求意見,估計今年年底之前有可能獲批,該交易所將與碳排放相關。
  受此消息影響,14日,期貨概念掀漲停潮,南華期貨(26.030, -0.53, -2.00%)(603093.SH)、瑞達期貨(34.970, 0.49, 1.42%)(002961.SZ)、中糧資本(9.920, -0.34, -3.31%)(002423.SZ)等漲停。
  “這個消息傳了很久,目前正在推進過程中,估計問題不大。股權方面,國資和民企都有,但具體比例還不清楚。”10月13日,廣州市金融系統人士告訴記者。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據悉,廣州期貨交易所首推的期貨品種或將是碳排放期權期貨。從大背景看,環保越來越受重視,隨著環保政策的推進,未來碳排放將有額度,碳排放期權期貨對節能減排以及企業的意義重大。
  “簡單點理解,碳排放權是一項指標,通過期貨市場將成為商品,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換。比如給某企業一定的碳排放權指標,如果它用不完這個指標,可以在期貨市場上把它賣出去;另一家企業可在市場上去購買這些指標。”10月14日,華南某期貨人士向記者解釋稱。
  證監會此前表示,將借鑒國際經驗,研究發展碳排放權期貨等商品期貨新品種,探索利用市場化機制助力大氣污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目前,碳排放期權期貨已成為歐美國家實現低成本減排的市場化手段之一。(來源:時代週報)





責編:Mok Ung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覺得很棒,請自覺
转發到朋友圈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