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青海概况
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位于北纬31°36?—39°19?,东经89°35?—103°04?之间,在中国西北内陆,青藏高原(青指青海省,藏指西藏自治区)的东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接壤。面积7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98.38万人(2017年底),汉族人口占53%,少数民族47%,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出中国后称为湄公河)的发源地,因此被称为“三江源”、“中华水塔”。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早在2万年前,青海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在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结果,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时代晚期,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的甘肃大夏河、青海境内的洮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商周时期】:青海地区形成了羌部落,史称“西羌”。据商朝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出兵征伐,占领了青海东部。西周时期:与中原发生了经济、政治联系。与后来的秦朝征伐不断,往来密切。
【汉朝】:西汉初年,分裂成“先零”、“烧当”、“发羌”、“党项”等部族。汉朝设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管辖今天的贵南、贵德、西宁和湟源等地,设立护羌校尉。汗将霍去病设立西平亭,这是西宁的雏形。
【两晋南北朝】:鲜卑慕容氏的一族从辽东西迁,建立吐谷(yu)浑汗国,除了青海以外,还控制了甘肃一些地区,前后统治了300余年。
【隋朝】: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控制了青海大部。
【唐朝】:吐蕃灭吐谷浑,占领青海地区。
【宋朝】:五代时期吐蕃人在青海东部建立王朝,定都青唐(今西宁),史称“青唐王朝”。12世纪初,北宋力量到达河湟地区,并将鄯州改为西宁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西宁”这个名称。
【元朝】:成吉思汗时期青海纳入蒙古帝国版图,实行土司制度,在蒙古帝国的支持下,藏传佛教在青海逐渐盛行起来,并建立了很多寺院(塔尔寺就是其中之一)。元朝建立后,其余地方设行省,青藏地区设宣政院。
【明朝】:洪武初年,明朝势力进入河湟地区,西宁地区的元朝势力降明。明朝改“西宁州”为“西宁卫”。
【清朝】:雍正时期平叛罗卜藏丹津后,改“西宁卫”卫“西宁府”,属甘肃省。
【民国】:北洋政府时马麒任青海蒙番宣慰使,成为军阀,统治青海,马麒死后,其子马步芳统治青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青海省”。1949年青海省解放。
浅谈青海存在感低
作者:柳迎虎
在外地的青海人,有一个尴尬就是当别人问起家乡的时候,说完“我是青海的”,别人是一脸的茫然,还有的会问“青海在哪个省啊?”或者说“哦,我知道,青海就在青岛”青海省不就在那儿吗?所以,从一开始,“存在感”这个词是不恰当的,用“知名度”才更妥帖。问题就变成了“青海省的知名度为什么低?”
由上面的“历史沿革”可知,青海地区始终在中原王朝的辐射范围内,或进入或退出,从不肯安定下来,即融入进去。中华、中原、华夏等词之间还是有差别的,把它们比作饼,将他们摞在一起,其实是不完全重合的。而“中华民族”一词,更是一个动态的词,说它像吞噬细胞也许更恰当,这种细胞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会用自己的身体包围住别的细胞,然后将之融入体内,吃了别的细胞,它自身就会变大,就是说,这个词的边缘是不明确的,动态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外来的民族一旦进入“中国”,就会被“民族融合”掉。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有很大的弹性和包容性。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青海省在古代没有被纳入中原文明呢?

为什么青海没有被纳入中原文明

第一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几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改变了亚洲的地貌,造成了青藏高原、兴都库什山和伊朗高原,阻断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辽阔的亚洲大陆中部出现了大片荒漠地区,这些地区能依靠的水源只有高山上融化的雪水汇成的河流,这些河流大多为内流河,如新疆的塔里木河、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木尔加布河等。这些河流流经和渗入沙碛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个肥美的绿洲,绿洲上无法像中原广阔的平原那样大面积耕作,他们除了种植作物,主要靠狩猎、畜牧、采集为生。但由于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生产稳定性较低,所以很多时候无法自给自足,必须逐水草而居,依四时转移草场,所以被称为“游牧民族”。相比较而言,中原的农耕文明更为稳定,能够自给自足。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古代社会便没有平等的观念。当中原王朝强盛时,就视周边地区为蛮夷番邦,进行征伐、驱逐;当游牧民族强大时,就会南下入侵农耕地区。所以地理环境造成的文化之间的隔阂,导致矛盾大于和气,弱肉强食的法则下,生存才是第一目的。

第二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青海地区处于青藏高原,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去四川盆地便已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何况是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了。就连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格尔木市,在1958年开工,到1984年才建成,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西至拉萨,到2006年建成,建成后被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由此可见交通之不便,施工难度之大,这也只是在青藏高原内部而已。更不用说古代交通之艰难了。所以历史上著名的玄奘西行,就没经过青海,而是绕了一圈,绕过青藏高原去了天竺(今尼泊尔),他的路线图大致是一个开口朝右下角的“U”形,围在中间的就是青藏高原。而其他的陆上中外文明交流,也是尽量绕开这个难以逾越的“世界屋脊”,丝绸之路经过了青海省东部,但主要是从中亚到河西走廊经过甘肃,达到西安。河西走廊成为了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新疆的沙漠里也埋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只有青海,在将自己古老的神话代代相传,对外,倒显得多了几分沉默。

第三 古书记载少
青海省这个名称是1928年才有的,古代没有这个称呼,而青海得名是因为一个湖泊——青海湖,而如今提起青海省,外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古代叫“西海”,又称“仙海”、“卑禾羌海”、“鲜水海”。其中“西海”是汉朝以来就有的名称。“仙海”这个名字,在《汉书·地理志》中说:“金都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仙海”,“仙海”一名是由于湖中有仙山(即海心山)而得名。“卑禾羌海”和“鲜水海”则是由羌族、鲜卑族先后取名的。那么重点来了,“青海湖”是什么时候有的呢?答案是北魏,《魏书》里吐谷浑王国时说:“在青海西五十里”。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对青海湖的描述更为详细:“海周围七百五十余里。中有二山……二山东西对峙,水色青绿,冬夏不枯不溢。自日月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来。”这是史书上的记载。文学作品中,描写西域边塞的诗词很多,但是大多数诗人走到(甚至没有去过)玉门关、瓜州等地就不往前走了,描写青海的比较少,即使是出现了“青海”二字的,也多指青海湖。所以古代和今天一样,对于这个地方,人们只知道它的一个标志性景点,好像除了这个湖,什么都没有。所以古代的知名度低导致了现代的知名度低。

第四 特色模糊
也许叫“特色不明显”有点不太恰当,就说是“特色没有充分凸显出来”吧。说起青海的地理特点,它的71.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盆地,有沙漠,有草原,有雪山,有神秘的藏传佛教,有民族风情,但是说起沙漠,可能更多人想到的是新疆,说起草原,想到的是内蒙古,说起雪山和神秘的藏传佛教,想到的是西藏,说起民族风情,想到的又是云南。所以资源很多,但是却没有凸显出地域特色。这不怪外地人,因为我们本地人对于自己的文化都是了解不够,保护和传承得不够,弘扬得就更

第五 地域性格
人口少,面积相当于山东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之和,但是人口只有六百万,是真正的地广人稀。由于人口基数小,所以导致出现的杰出人物在全国比较少,比起中东部地区少的多。
青海人低调朴素,比较含蓄内敛,不声张,不蹭热度,不吸引眼球 ,所以往往满足现状,只求安稳,不愿外出经商,不愿流动

第六 其他原因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排第四。但是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那就是青海省,因为前面那三个是民族自治区,与“省”同级,但不是省。地图上的那只兔子就是青海省。这基本是常识,理科生如果不知道还罢了,文科生要是不知道青海是一个省,分不清青海跟青岛,那就说明他的空间定位差,自身知识储备有欠缺罢了。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在别人不认识我的时候,我应该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别人才会认识我。除了旅游业,还有吗?比如说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质,应该形成,至少应该开始探索。所以教育很重要,教育的贫穷是真正的根源,人才的流失也是重大问题。
作者有话说系列
其实存在感也好,知名度也罢,要提高还不容易吗?大肆地宣传,投入巨额资金炒作,建几个工程打造成网红地,可是那样是行不通的,那样的“知名度”和“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正的想要提高知名度,不是靠转发文章,转发小视频能解决的,必须得由内而外,要有内生动力。历史的原因让我们经济文化落后于东部地区,不能忽略自身原本所具有的东西,尤其是别人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原生态的美,青山绿水,牛羊成群。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新型工业,减少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是教育事业,应该提高这方面的关注度,让观念上更加进步。
尽管说了很多缺点,但是丝毫不减我对家乡的热爱。因为存在感低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试问,千年来,无论外界如何改朝换代你争我夺,我始终保持自己,岿然不动,宁静安详的地方,除了青海,还有谁?等到别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物极必反,环境污染的无处可去了,这里就成了最后一块净土。有时候安静有安静的好处,保持圣洁,不染尘埃,不上排行榜,可能更容易沉淀。经济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是文化却需要慢,就像树一样,慢慢长,充分地吸收养分,而不能急着一夜之间长大,给青海一点时间,慢慢来。只要真的在发展,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在切实地改善,人们的笑容更加灿烂,那有没有存在感又何必去在乎呢?何必要什么存在感呢?


扫码关注我们
映像青海公众号
QQ:277443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