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宁夏 | 不信清波唤不回——黄河宁夏段生态治理谱新篇

宁夏 | 不信清波唤不回——黄河宁夏段生态治理谱新篇

阅读量:3780262 2019-10-25



金秋十月,黄河岸边,贺兰山下,水流云转,田畴锦绣,稻菽溢香。
  吉祥年画般的丰收美景,浸透着母亲河对宁夏川的无限恩泽。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北江南旧有名。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于沙漠环抱中造就神奇绿洲,于安详宁静中哺育富庶繁华。  长河流润,千年一脉。世世代代的宁夏儿女,与黄河母亲生命相依,血脉相连,对这条生命之河怀着深深眷恋和崇敬。  饮水思源,感恩怀德。在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保卫好母亲河,是历史给出的沉甸甸的时代考卷。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初战告捷,
母亲河重焕生机
缘河而生,因河而兴。宁夏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59%的耕地用的是黄河水,77.7%的人吃的是黄河水。
  曾几何时,宁夏靠河吃河,重开发、轻保护,致使黄河河床萎缩,过境段水质下降,安全隐患增多。母亲河伤痕累累。  保卫黄河,拯救母亲,刻不容缓!  保卫黄河,关涉发展理念,考量思维方式。  2017年6月,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将生态立区战略确立为宁夏的“三大战略”之一,提出“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让母亲河永远健康”,并勾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  聚焦“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我区加快编制《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黄河宁夏段岸线保护利用管理规划》,明确黄河保护的红线底线,从全局和战略上谋划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全社会持续传递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力。拍摄播出《黄河在咆哮》专题片,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让热爱黄河、敬畏黄河、尊重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在干部群众心头深深扎根。  保卫黄河,吹响集结号,发起攻坚战。  2017年7月,自治区召开总河长第一次会议,吹响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号角”。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担任总河长,自治区主席咸辉担任副总河长,自治区党政有关领导分别担任重要河湖的河长,党委组织部等27个单位为自治区级河长制责任单位,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提前建立。  2018年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总河长石泰峰带队巡河,对黄河宁夏段入黄支流和排水沟逐一现场踏勘检查,主持召开自治区总河长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黄河保护和治理工作,提出全面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黄河滋养了宁夏大地,哺育了宁夏人民,如果我们不能保护好治理好黄河,就对不起黄河。要扛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用保卫黄河的精神保护好母亲河,用实际行动维护母亲河的健康安全。”石泰峰向全区发出“动员令”,指出保护好治理好黄河不仅是发展问题、生态问题,更是重大的生存问题、民生问题、政治问题。  “要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黄河保卫战,统筹岸上与岸下、点源与面源、断面达标与全域清流的关系,持续抓好重点入黄排水口整治和湿地保护修复,让水质在改造中提升、在提升中蜕变,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永葆母亲河生命健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调研督办重点入黄排水沟整治工作时强调。  保卫黄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自治区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带动3670名河长和228名湖长巡河、管河、护河、治河,守护全区804条河流、118个湖泊的健康安宁。  河长制有“名”有“实”。一河一策、一段一长、分段负责的工作机制,全区统一的河湖管理平台,建起“党政责任链”,形成“部门共治圈”,实现“公众齐参与”,黄河生态治理不再“各扫门前雪”,保卫母亲河正在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保卫黄河,施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出台修订《宁夏水资源管理条例》《宁夏湿地保护条例》《宁夏河湖管理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使河湖生态治理在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方面有法可依。  “亮剑”治违纪,严管成常态。党的十九大以来,共立案查处生态环保领域违纪问题576件,问责处理922人,形成持续震慑。  随着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初战告捷,黄河宁夏段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母亲河恢复生命、重焕生机。黄河母亲赐福宁夏,沙漠腹地轻轻一扭腰,便造就了美甲天下的沙坡头景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
河湖浊流化清波
水环境,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防治水污染,保卫母亲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扛牢政治担当,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刀刃向内挖“病根”,刮骨疗毒祛“病灶”,还河湖以健康美丽。黄河干流宁夏段22年来首次连续15个月保持Ⅱ类优质水质。  黄河之“病”,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岸同治、全域共治,方能标本兼治。  水中问题岸上治。我区发力控源截污、生态修复,从源头上为黄河减负。取缔封堵58个入河湖、排水沟工业企业直排口,封堵处理185个直接入河湖生活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降低;综合治理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目前9条水质达标;持续推进沙湖、星海湖、渝河、葫芦河、清水河等河湖治理,支流湖泊劣Ⅴ类水体全部清零,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灭;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工业园区废水全部实现集中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18年全区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土壤质量得以改善。14个人工湿地循环净化污水,入黄水质稳步提升。  重拳出击清“四乱”。实施“清河行动”等系列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斩断破坏黄河生态的黑手。全面禁停黄河干流采砂,清理违法堆场、非法生产企业200家,取缔非法采砂场133家,拆除河道违法建筑76万平方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老大难”问题得以破解,河湖水系经络舒张、气血舒畅。  统筹河湖水体和岸线空间管理。将全区443平方公里黄河水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打造416公里黄河标准化提防。在沿黄9省区率先实行黄河休渔制度,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修复黄河流域水生生态。黄河宁夏段各种鱼类生物量不断增加,濒危物种大鼻吻鮈频频现身。守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人水和谐谱新篇
水如“脉”,山如“骨”,林草田园如“肌理”,大自然母亲亦需休养生息。
  我区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和生态恢复,奋力构筑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山水相依,骨脉相连。我区构筑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将贺兰山生态保护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黄河保护一体推进,让母亲河健康,还父亲山安宁。2017年5月起,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169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退出,投入23.6亿元进行生态修复和整体保护,贺兰山渐披绿装。  一棵大树一口井。我区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截至2018年底,全区林地2604.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3.42%;森林覆盖率达14.7%,10年提高4.8个百分点;草原覆盖率达55.4%,染绿宁夏千里沃野。  湿地,黄河母亲赐予的别样礼物,是宁夏的诗意符号。310万亩沿黄湿地,24个湿地公园,为宁夏大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吸引黑鹳、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回归栖息。作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银川市境内湿地苇草茂密,鱼虾肥美,每年南来北往的大量候鸟来此停歇、觅食。  得益于系统治理、生态涵养,宁夏入黄泥沙从最高时的1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000万吨。  举首碧空万里,闭目水潺鸟鸣。宁夏的诗意栖居,正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来源:吴忠日报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