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医科大学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扶贫在“准”,做好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文章
新疆医科大学本着通过职业教育真正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全面启动“贫困户转移就业工程”, 2018年以来,先后有300余名和田地区墨玉县务工人员到新疆医科大学转移就业。
2019年,新疆医科大学从8个“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所在村及74个深度贫困村选拔93名优秀青年,参加由新疆医科大学委托新疆职业大学承办的烹饪技术专业培训班。
培训期间,住宿费、伙食费和学费等共计140万元均由新疆医科大学承担。经过培训,93名学员均合格结业,其中76名学员进入新疆医科大学各校区及六所附属医院从事餐饮服务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医人”。
服务在“康”,做好贫困群众看病不再“愁”文章
新疆医科大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自身医疗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有计划地安排专家到县医院坐诊、讲座、指导手术,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启动紧密型医疗体合作,选派优秀管理团队实施对墨玉县人民医院的全托管,开启了精准医疗扶贫新模式。
自托管以来,墨玉县人民医院日门诊量从原有的150至200人次,提升到目前的日均500人次,日最高值突破920人次;临床路径入径率从2017年的3.3%,提升到32.27%;手术间从6间增加至11间,增加设备 36 台;全院手术量保持每天50台,全县大病救治进度已达近四成,大病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结亲干部曾斌芳是“新疆医科大学名医工作室”的医生之一,在结亲时,她发现很多亲戚都患有慢性病。曾斌芳每次结亲都会带些常用中成药和针灸包。一次,恰逢结对亲戚图尔荪尼莎多年哮喘发作,曾教授当场急救并给亲戚施针治疗,十几分钟过后结对亲戚哮喘就缓解了。
图尔荪尼莎感谢地抱着曾斌芳说:“是结亲干部挽救了我的性命,给了我新的生命。”
这件事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纷纷说:“医科大来了位名医,针灸疗效很神奇。”第二天结对亲戚们争先恐后地找曾斌芳治病。曾斌芳说:“每次我去结亲都有人找我看病诊脉针灸治疗,很高兴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结对亲戚和村民做些实事。”
新疆医科大学成立“新疆医科大学名医工作室”,利用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汇聚全校内、外、妇、儿等多学科领域专家,不仅为当地65000多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还协助基层打造了一批技术精湛、群众信赖、留得住的医疗人才队伍。2018年以来,累计派出1678名结亲专家,完成门诊量8148人次、疑难病例397例。
突破在“新”,做好“扶志扶智”文章
65岁的艾合麦提·托合提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常年卧病在床,生活拮据。经过党和政府安居房建设、产业扶贫等帮扶措施,他的新房子盖好了,棚圈也建起来了,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村里的爱心超市开张以后,听说只要得到积分就可兑换东西,艾合麦提·托合提于是认真钻研起来。这不,在全村的庭院改造中他表现最积极,一下子积累了20分,不仅兑换了牙膏,而且还兑换了毛巾等生活用品。
2018年以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首批投入5万元启动资金。同时,发动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通过捐赠物资的方式运行。为了确保管理运行规范,还设有爱心积分卡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日常积分卡的发放、登记和积分。村民们只要愿意,就可实名登记领取一张“爱心积分卡”,通过参与各种爱心活动来累积相应分值,去超市兑换等值物品。为丰富爱心超市的物品类别,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结亲干部还将自家的衣服、图书、文具等物品捐献给爱心超市。
通讯员 / 陈素霞

每一次结亲
都是灵魂的交流
我在这个世界上
又多了一个亲人
我们试着走进对方的世界
从陌生,到了解,到亲如一家

投稿邮箱:xjmztjyjq@163.com

监 审:赵 军
审 核:刘海军
编 辑:孙 健
实 习 生 :谢雨君
?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