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河古称洛水,是黄河著名的一大支流。陕西省洛南县洛源镇的黑章台是洛河的发源地。洛源镇,位于县境西部,镇政府驻地洛源街,东距县城45公里。洛源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是屯兵养马、从事革命活动的理想场所。洛源镇的北部,秦岭东西横隔,由西向东翻越,依次有山间路径和蓝田、渭南、华县相通。洛源镇的南部,蟒岭山系绵延起伏,向南向东翻山趟河,可达商县和洛南县城等地,是五县交界之地,且距上述五县距离均在50多公里以上,可守可攻可退,回旋余地大。加之秦蟒环绕,河谷相间,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洋麦、荞麦、土豆等,水源充足,所以,从1928年至1949年都是中共党组织和红军、解放军活动的理想之地。1928年5月10日,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决策,在渭(南)华(县)地区举行了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渭华起义,遭到冯玉祥部及渭华地区反动民团的疯狂镇压,因寡不敌众,起义部队改编的西北工农革命军300多人,在总司令唐澍、军委主席刘志丹率领下,于6月25日翻越秦岭,退驻洛源街(时称两岔河),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部驻“致和昌”商号。为互相策应,令赵雅生第一大队100多人驻防保安街。革命军在洛源街老爷庙、药王庙内设立临时医院,及时救治渭华起义40多名受伤人员,唐澍、刘志丹等亲自慰问伤员,并给每人一只鸡、一包点心、三块银元。在街东戏楼上召开了追悼起义死难者烈士大会,唐澍在大会上满怀激情的追思遇难者,鼓励大家与反动派要继续血战到底。此后,西北工农革命军在洛源、保安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洛源一带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处决了洛源街地痞和在保安街奸淫妇女的坏和尚;以总司令唐澍的名义发出布告,张贴“打到冯玉祥,十年不纳粮”、“军民团结起来,打到土豪劣绅”等标语;举行军民联欢大会,结合民众苦难,编演了《拉兵》、《要粮》等剧目,教育战士、群众要认清反动势力的本质,不忘压迫,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7月1日,李虎臣部方少海、丁增华等四个残旅在瓦子坪陈彦策民团配合下,向驻防保安镇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进攻。队长赵雅生急电总司令部火速增援。因侦查有误,将敌七八百人误报为百余人,工农革命军据此决定,由总司令唐澍亲率100多人疾驰保安救援。次日黎明时赶到保安街西之雷家院,而敌人早已占据四面有利地形,设下口袋阵,居高临下压来,枪声密集,弹如雨飞,虽经总司令唐澍等猛烈反击,终因力量悬殊,地形不利于我军,唐澍壮烈牺牲。驻防洛源街的西北工农革命军总部及200多人得知保安战况,又发现洛源街东南山上有人影移动后,刘志丹急令部队绑担架抬上伤病员,向西转移,经老庄、墹坪村,在蓝田流峪张家坪与许权中、杨晓初会合。1933年6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刘志丹、王世泰等人(汪锋在张家坪战斗中负伤离队)领导下,从耀县照金挥师南下,在洛南、蓝田、华县交界的秦岭深山与敌周旋,开展隐蔽斗争。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情谊。二十六军先后在洛源的墹坪、华岔、华台子、龙凤山、蒋沟、杨坪、黑章等地活动。部队每到一处就刷写标语、给群众演讲、和群众拉家常,说明红军的性质和任务,进行革命宣传,晚上则露宿在秦岭上。群众则给红军烧水做饭,送烧饼、锅盔、豆腐干、洋麦面馍、包谷糊汤、草鞋等让红军食用。三个多月里,军民生死与共,建立了革命情谊,保存了革命火种,锤炼了部队意志。8月下旬,部队沿秦岭西移,经箭峪在渭华地下党掩护下化装分散,于10月4日胜利返回照金根据地,投入了新的战斗。洛源是鄂豫陕、豫鄂陕、豫陕鄂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长征进入洛南,决定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在陕南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5月,红二十五军西进北上陕北后留在根据地的红七十四师一团,在郑位三率领下由镇安、柞水、蓝田沿秦岭向东活动,8月22日洛源街逢集,红军侦查员化装成赶集的,身背褡裢、布袋、草鞋、木匠工具等首先进入洛源街,大部队随后进入迅速占领各要道,击溃高兴邦民团,击毙民团哨兵董光德,队长张万祥等,缴枪20余支,子弹500余发。在街上驻扎3天,宣传红军主张和抗日道理,在药王庙和郭焕勤后墙上刷写“抗日救国”、“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没收了土豪高兴尧、高乐庄等家的粮食衣物、大洋等。然后部队向东边的金堆、黄龙铺开去。不日,原路返回时路经洛源,当地青年谢光东、吴祥云等人报名参加了红军。1936年12月中旬,红七十四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东征,围绕华山兜了三圈以后,经石门、保安来到洛源,于华岔村处决了在瓦子坪俘获的保安团小队副殷诗章,随后去灞龙庙集结时适逢“西安事变”爆发,红七十四师离开了商洛。1946年6月,中原突围北路部队根据中央决定在以商洛为中心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8月1日,李先念、任质斌、文建武与王力在苗沟许庄子研究决定,将中原部队一个营与陕南游击队两个中队合编组成蓝(田)洛(南)支队(又称二十二支队),开赴秦岭山区,在洛南洛源、蓝田以东,洛南石门、华县以西,陇海铁路线以南,西荆公路以北的广大地区建立武装和政权,开辟商洛与西安的前哨阵地,并尽快与关中中共地下交通组织取得联系,接通与陕甘宁边区的地下交通线。蓝洛支队开赴蓝洛地区以后活动、驻扎的中心就是洛源和蓝田的灞龙庙。在洛源主要驻扎在墹坪、洛源街、桃坪村等地。蓝洛支队先后歼灭了洛源、保安、黄龙铺及蓝田灞龙庙、厚子镇一带之敌,把战局扩展到陇海线沿线,开辟了洛南西北和蓝田东南广大地区,接通了豫鄂陕边区通往关中与陕北的地下交通线。特别是多次由箭峪等地翻越秦岭,攻打华县高塘等关中地区,筹集了大量粮、棉、布匹,组织部队和数百名群众肩扛、担挑、马驮,运回存放在洛源墹坪村,供根据地军民食用。同时,汪锋在赴根据地上任路经墹坪时,在此宣布成立了蓝洛办事处,蓝洛支队还向汪锋汇报了工作。10月中旬,蓝洛支队和游击队在洛源街西头蔡家院宣布成立了两岔河(今洛源街)区政府,下设木岔乡(包括木岔、桃坪墹、华岔)、洛源街乡(包括蒋沟)、川口乡、甫尔乡、黑章乡等政权组织。1947年2月,主力北渡黄河休整,洛源数村遭敌烧杀抢掠,移民并村,封堵门窗,围困游击队。1947年7月下旬,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数支人民解放军进入陕南开辟豫陕鄂根据地。1949年5月30日,洛南县城解放。残余的国民党势力不甘心失败,对新生政权疯狂袭击。地处五县边境的洛源,黑云压境,渭华、商县等地残匪盘踞于此。1949年7月27日,中共洛南县委书记兼政委陈效真,支队长蔡兴运、副支队长田申荣率领洛南支队,在商洛军分区独四、独五团的配合下,于洛源街一举击溃了陕保六旅旅部、渭华二、八专署残部及所辖五县县府残敌300余人,从此洛源宣布正式解放。

往期作品荐读:
吕三运(陕西洛南)||(一)走进石门
吕三运(陕西洛南)走进石门(二)
吕三运(陕西洛南)||走进石门(三)
吕三运(陕西洛南)||感受石门(一)
吕三运(陕西洛南)||感受石门(二)
吕三运(陕西洛南)||感受石门(三)
吕三运(陕西洛南)||歌咏石门(一)
吕三运(陕西洛南)||歌咏石门(二)
吕三运(陕西洛南)||人生感言
吕三运(陕西洛南)||古诗
吕三运(陕西洛南)||古诗九首
吕三运(陕西洛南)||万事皆空
吕三运(陕西洛南)||红二十五军九泉山战斗旧址
吕三运(陕西洛南)||农民协会起义旧址
吕三运(陕西洛南)||唐澍许权中同志护田处
吕三运(陕西洛南)||西北工农革命军保安战斗遗址
—————————————————————————————
作者简介:
吕三运,男,石门镇文化站站长,洛南县政协文史委员,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顾问,洛南文友汇顾问,著有《洛南拾遗》一书。

洛南文友汇运营团队
刊首题字
石冬鳌 原康生 车振山 陈涛 麻新平 李民 孙安乐
顾 问
张宏运 张忠良 刘剑锋 吕三运 何慧娟
编 委
郧扣劳 冀政良 齐永良 李昌蔚 陈大维 朱伟民 胡永宏
长期友情
合作伙伴
洛南县宏安车辆检测有限公司
洛南县柳林置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