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天下桐城人|肝胆英雄江艺将军

天下桐城人|肝胆英雄江艺将军

阅读量:3855737 2019-10-27



桐城网分享精彩 网聚未来 全网桐城人都在关注



 红色精神肝胆英雄。
----记我的战友肝胆外科博导江艺将军

   江艺是数百年桐城优秀文化孕育出来的一位拥有少将军衔的人民好军医。1962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军队专业技术三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肝胆外科及肝胆病中心主任、原南京军区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全军器官移植肝移植中心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肝移植中心主任、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感染学组委员,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澳大利亚墨尔本肝移植中心、香港大学医学中心玛丽医院访问学者。
将出名门 医学传承

 江艺将军出生医学世家,祖上三代皆行医,其父江树贻系原安徽省革命残废荣军总校疗养院业务副院长、主治医师,母亲刘秀云是该院护理部主任;九爹是黄埔军校十六期中国著名抗战老兵江元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五叔江树人教授曾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吉利大学董事会董事、党委书记。其妻吴爱平是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分院院长,其子江川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同为该院现役军医。江氏家族名人辈出、星光闪耀,一家三代6人全部从医,在外人眼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医学世家,他们坚守初心战斗在医疗工作的最前线,在手术台上挽救病人于危难痛苦之中,牢记使命、服务官兵和大众百姓。“医者仁爱、悬壶济世”是江氏家族的家德家风,这也是江艺将军从医行善,肩负起家族医学传承的使命。
生而为医 修身济世

江艺将军夫妻作为原福州总医院引进的第一对硕士研究生,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培养,很快都担任了科室领导重任。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相互帮助、创新发展,并不断充实自己,相继完成了各自的博士学业,成为福州总医院第一对博士夫妻。
江艺将军1985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从一名普通医师到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从外科大夫到肝胆移植领域的权威专家。几十年来,他坚守红色精神,传递人性温情,怀揣对医学事业的挚爱,长期从事肝胆胰脾疾病、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
在福州总医院工作期间,为了能够尽快提高肝胆移植专业知识理论和手术技能,江艺虚心请教专家同行,又从国外医学专著中汲取养分,勤奋练习各种实践操作,不断从中总结创新。
2007年,江艺带领团队成功开展福建省及南京军区首例成人活体肝移植手术,让福州总院肝胆外科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当时供体和受体同时被推进手术室,分别进入两个手术间,两台手术依次同时展开。江艺带领专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将受体病肝全部切除,同时切取供体全肝的1/4,精心修整后植入受体内,历时16个多小时,手术才全部顺利结束。同年,央视1台还详实报道了江艺率队抢救大熊猫和野生白江豚的感人事迹。
2009年成功开展世界最高龄(84岁)肝移植,2011年再次成功完成全国最小年龄心脏死亡供体(DCD)儿童(3岁)—儿童(4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均痊愈出院。
2010年11月10日,以“呵护生命 关爱健康”为主题的福建省暨福州总院第一届肝友会成立,为了能重新赢得新生命而对江艺团队表达感激之情,来自国内外的换肝患者,欢聚一堂,分享各自的经历,感受江艺团队高超医术。2014年2月18日12点,江艺团队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连续手术,17个小时内成功完成五台肝移植手术,不间断地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才结束,当天进行手术的患者,包含2例慢性重型肝衰竭患者,1例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1例肝巨大肿瘤患者,1例重症肝衰竭胆道多次手术患者,创单位时间内完成肝移植例数的全国记录。。
诸如此类的事例数不胜数,然而作为我国肝胆移植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江艺将军并没有停止攀登国际学术前沿的脚步,他带领团队共同努力,创造了世界首对换肝夫妻、世界最高龄肝移植(84岁)、国际首创结肠中动脉门静脉动脉化肝移植新术式、亚洲首例肝胰肾联合移植、国内首例儿童-儿童心死亡供肝肝移植,福建省首例成人活体肝移植、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和首例婴儿活体肝移植9个记录。至今完成肝移植570例,还成功为抗洪英雄完成肝移植手术,其中最长生存者生存时间即将满20年,生存满10年的70余人。
他用一个个肝胆领域的“首例”手术,在国际肝胆移植舞台上,创造出精准诊断、精细手术的肝胆外科业界金标准,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他常对所带的团队成员说:“我们用心了,患者看得见;我们努力了,同行看得见;我们坚持了,时间看得见。”
2019年6月,江艺将军被《福建卫生报》社特聘为健康大使,通过福建省内唯一的医疗健康专业媒体,向大众传播养肝护肝的健康知识,提倡爱肝的健康生活方式。
医学之路 相互支持
江艺的妻子吴爱平,从一个中专毕业的普通护士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专职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第二住院部院长,这中间华丽蝶变的过程,凝结了她始终如一的勤奋、苦干、实干的人生信念。她不仅在个人事业上取得了成绩,并与丈夫江艺志同道合、相互支持,共同营造了和睦、幸福、成功的家庭。
1988年夫妻俩在安徽蚌埠结婚后,江艺将军就考入远在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吴爱平一个人在怀孕的情况下,一面承受繁重的手术室护士工作,一面勤奋自学,在怀7个月身孕时,克服妊娠反应等种种困难,参加研究生考试,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为了不影响江艺的学习和自己按时入学,在丈夫和家人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一个人提前接受剖腹产。
她作为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的知识女性,面对困难总是乐观积极,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吴爱平在机关工作,也经常加班加点,江艺将军也理解支持。
在福州总院工作的24年里,吴爱平工作上积极进取、敢挑重担、好善乐施、任劳任怨,在荣誉面前不争不抢、推荐贤良,先后撰写了医学论文40余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9项。
厚德笃学 求实创新

江艺将军从事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博士后和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蚌埠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如此众多骄人的学术头衔,他却自谦只是肝胆移植领域的小学生,至今为止,他已经培养出研究生62人,其中博士8人、博士后7人。获福建省、军队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8项为第一作者,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军队、省级重大课题13项,总经费达500余万元。
除了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在肝胆学术研究上,江艺将军也建树颇多。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核心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4余篇,其中SCI 12篇,编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4部。曾荣获南京军区“十五”、“十一五”医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南京军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南京军区首批“122工程”全军级培养人才、南京军区“334”高层次领军人才、百佳科主任,荣立三等功2次,第二军医大学教学先进个人、厦门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2019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接见了联勤保障部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全体代表、驻湖北部队副师职以上领导干部和团级单位主官,江艺将军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全家一直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无论取得多少荣誉,江艺将军始终铭记着红色精神的初心,做一名官兵、百姓大众认可的好医生。他诊室里的病人来自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每个病人的性格、病情都不同,从医30多年来他都一视同仁、待如亲人。有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排队看病的官兵、群众患者仍然很多,大家都冲着他的名气挂的专家号,焦急的想要咨询相关问题,看着群众焦急期待的目光,他不忍心按时下班,经常饿着肚子加班加点,耐心回答接待完所有病人,为此他也闹下了胃病的毛病。在江艺将军心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工作职责就是努力把病人的病治好、服务好。他认为,不管是多有名的专家学者,还是学科领域的带头人,都要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成败,一切都取决于日常工作学习和积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学习和求实创新。他总是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场合积极学习,查房、会诊、手术、病例讨论、学术讨论、学术报告都是他随时学习的平台,在诊断不同情况的病人时,他会仔细询问每个患者的病情经历,根据不同情况,手术时使用不同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等,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他时刻关注着国际的最新技术、最新进展,阅读国际专业医学书籍和文献,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对待工作和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国际肝胆移植领域总能引领创新性工作。
言传身教 薪火相传

江艺夫妻工作虽然繁忙,但在孩子教育上以身作则、严格要求。现为同院军医的儿子江川说,至今都还记得小时候经历过两次言传身教式“教育”情景。一次是他不好好吃饭,边吃边玩弄得满桌子都是饭菜,被爸爸发现后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教育,并把洒在桌子上的饭菜一粒粒、一根根的捡起来,重新放到自己和他的碗里共同吃掉。爸爸对他说:“‘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有一首古诗叫‘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得就是农民伯伯辛苦种粮的过程,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要经过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收割过程,农民伯伯为此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我们每天所吃的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还有一次是他偷偷将自己的压岁钱拿去买了很多玩具模型,不好好学习而沉迷于玩乐,又被父亲“教育”了一次,父亲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生时代要勤奋学习、发愤苦读,如果只知道玩耍,不知道珍惜大好时间好好读书学习,到长大的以后就会后悔自己一事无成,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在优良家风家德和父母、家庭的影响下,江川自小就把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的家训来规范自己的人生行动和价值观。后来他能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第四军医大学,成为一名阳光正直、勤奋向上的军医,全得益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家风传承和良好家德的浸润。
按说他们的家庭收入是比较宽裕的,但是特别注重从小培育他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妈妈曾写信对江川说:妈妈不是舍不得给你花钱,而是要让你在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好钱的年龄不要接触很多钱,希望你能养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他们夫妻从不在自己身上奢侈浪费,主张把钱花在有价值的地方。例如2016年7月安徽家乡发生特大水灾,他们全家时刻关注着家乡灾情即时信息,时刻关心着灾区群众生活情况,积极与当地民政部门取得联系,积极为家乡的灾区乡村小学捐赠校服和生活用品,并主动资助十余名贫困生,累计捐款捐物6万余元。2018年桐城市政府为集中展示六尺巷“和谐”文化,启动了“三街一巷”恢复与修缮工程,江艺将军父亲江树贻同志为了支持六尺巷文化建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第一个提出搬迁申请,主动让出原有住宅,搬到一个低矮潮湿临时平房居住,并呼吁其他住户主动搬迁,他对街坊邻居说三街一巷恢复与修缮工程是桐城文化名片工程,我们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阻止文化工程建设。
2017年,这个军人之家、医生之家、幸福之家,被福建省评为传承美德、弘扬新风,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最美家庭”殊荣。
牵手相伴三十一个春秋,江艺将军夫妇夫妻同心、比翼齐飞,他们秉承红色精神,用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家风和家德换来了家庭与事业的双丰收,用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榕树品质,以及大医精诚、厚德博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着言传身教、薪火相传,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家国情怀。

牯牛水畔的老宅子桐城人 | 记红色文化追梦人陈文军我与家乡老酒缘壮丽70年,小山村的变迁历程桐城光氏:中国著名四代“画虎世家” 牢记初心 逐梦前行
大美桐城 | 秋探响水岩初心不改 与时代同行——专访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先生【岁月印记】记忆中的双抢从“逆来顺受”到“法律援助”阅历记忆 | 捡破烂
檀香寺 檀香岩 | 一道藏于桐城深山的风景线
安凤皖桐野庙王氏一世祖墓
【卒子游记】大关老街“泉水铺”
一河星光 | 《也说七夕》
纵使青丝变白发 不忘初心追梦人
责编:球球
审核:一苇过江
其所有。


阅读原文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